【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能通风调湿一体化建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是一种聚能通风调湿一体化建筑。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将透镜聚能原理用于建筑太阳能利用领域的实例已有文献报导,但采光孔洞的开设会增加建筑室内向室外的散热量,尤其在寒冷天气下,这种散热量往往会使太阳能利用效果大大降低,同时,能量聚集之后也很难实现热量在室内的均匀分配。而且,一般的太阳能集热方法难以同时实现建筑通风和调湿的功能,大多也无法在太阳高度角变化的情况下对太阳能进行追踪,导致能量聚集效果降低。另一方面,使用大尺寸玻璃透镜还会存在成本高、施工难、易损坏等问题。目前建筑技术上已有一些的专利,例如专利公告号CN 101349112 A的聚光建筑一体化太阳房,也利用了镜面聚焦原理,其可实现夏季通风散热的效果,但主要是为了集热,无法蓄热,也并未实现通风调湿等功能,而且结构复杂,并未使用少量装置将各种功能有机整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能通风调湿一体化建筑,使其能够高效利用太阳能,可以减少了建筑室内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能通风调湿一体化建筑结构,包括地板和墙体,所述墙体周边呈圆形并自下向上逐渐收缩,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在建筑顶面处向内且向下弯曲,形成一个漏斗形,漏斗形的底部为漏斗底孔,墙体外周靠下部位置的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风口,墙体在漏斗形的侧壁位置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风口;漏斗形的口部设置有凸透水镜,漏斗底孔的下部设置有倒置圆台形透光玻璃墙,地板的中心部位开设一个圆形孔洞,所述圆形孔洞处设置有空心结构的中心柱,中心柱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三通风口,地板下方留有可容空气穿过第三通风口的夹层;所述透光玻璃墙的内部设置有相变蓄热腔,相变蓄热腔位于凸透水镜的焦点位置;漏斗形的口部两侧各设置有一根折光膜支柱,漏斗形的口部与两根折光膜支柱所在平面垂直方向的相对两侧各自设置有一根第一伸缩杆,两根折光膜支柱和两根第一伸缩杆的上端均与圆环形的折光膜托架相连,折光膜托架与折光膜支柱之间经折光膜托架转轴铰接连接;两根折光膜支柱内侧各自设置一根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上端设置有圆形的折光膜,折光膜位于圆环形折光膜托架的内部,所述折光膜通过折光膜转轴与折光膜托架铰接连接,折光膜转轴轴线与折光膜托架转轴轴线相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通风调湿一体化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包括内侧的保温材料层和外侧的钢构架,墙体外表面和内表面的形状均为抛物面形状,相变蓄热腔位于所述抛物面的焦点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通风调湿一体化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透水镜外部为固定在环形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