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868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2
本公开提出一种线圈模块。线圈模块包括一第一线圈组件以及一第二线圈组件。第一线圈组件包括一第一线圈以及一第一磁性元件。第二线圈组件包括一第二线圈。第一线圈具有一第一绕线轴。第一磁性元件对应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对应第一线圈并与第一线圈电性独立。其中第一磁性元件配置以提升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一耦合系数。一耦合系数。一耦合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模块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线圈模块,尤其涉及具有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线圈模块。

技术介绍

[0002]无线充电是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的交流感应技术,通常是使无线充电装置中的线圈产生一个电磁场,并使无线充电装置中的线圈和电子装置中的接收线圈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来进行充电。现今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各种电子装置往往具有许多不同外观,因此如何设计出具有良好充电效能的线圈模块始成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线圈模块,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0004]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线圈模块,包括一第一线圈组件以及一第二线圈组件。第一线圈组件包括一第一线圈以及一第一磁性元件。第二线圈组件包括一第二线圈。第一线圈具有一第一绕线轴。第一磁性元件对应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对应第一线圈并与第一线圈电性独立。其中第一磁性元件配置以提升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一耦合系数。
[0005]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线圈设置于该第一磁性元件,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一引线以及一第二引线,第一引线经由第一本体电性连接第二引线。其中第一磁性元件具有氧化铁,配置以调整第一线圈周围的电磁场分布,第一磁性元件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一第一沟槽、一第二沟槽、一第三沟槽、一第一开口。第一表面具有平面结构。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面朝相反方向。第一沟槽位于第一表面且具有凹陷结构并具有一深度。第二沟槽位于第一表面且具有凹陷结构,其中第一线圈未设置于第二沟槽。第三沟槽位于第二表面且具有凹陷结构,其中第一线圈未设置于第三沟槽。第四沟槽位于第一表面且具有凹陷结构,配置以容纳第一线圈的第二引线,第一沟槽与第四沟槽具有不连续结构,第四沟槽经由第一开口连接第一沟槽。第一开口配置以容纳第一线圈的第一引线,并且第一开口连通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其中第一线圈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沟槽,第一线圈埋入第一沟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线圈的第一本体在平行于第一绕线轴的一方向上的一最大尺寸的一半。其中当沿着垂直第一绕线轴的一方向观察时,第一沟槽与第一线圈至少部分重叠,并且第一表面与第一线圈至少部分重叠。其中在垂直第一表面的一方向上,第一沟槽的一最大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磁性元件的一最大尺寸的一半。其中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一最短距离以及第一沟槽与第二表面的一最短距离的一比值小于或等于0.5,第一沟槽与第二表面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其中第二引线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沟槽,包括一引出段部、一弯折段部以及一连接段部。第一本体经由弯折段部电性连接引出段部。第一本体经由连接段部电性连接弯折段部,其中当沿着垂直第一表面的方向观察时,连接段部与第一沟槽以及第四沟槽皆至少部分重叠,并且连接段部与第一引线至少部分重叠。当沿着垂直第一表面的方向观察时,第二引线与第一沟槽以及第四沟槽皆至少部分重叠。
[0006]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线段,当以与该第一线段的一延伸
方向垂直的一第一剖面观察时,第一线段的一最大尺寸与第一沟槽的一最大尺寸不同。其中当以第一剖面观察时,第一线段与第一沟槽形成一第一间隙以及一第二间隙,第一间隙以及第二间隙分别位于第一线段的两侧,第一间隙以及第二间隙具有渐缩结构,第一间隙以及第二间隙朝向第一沟槽的底部渐缩。其中当以第一剖面观察时,具有弧形结构的第一线段的一曲率半径与具有弧形结构的第一沟槽的一曲率半径不同。其中当以第一剖面观察时,在平行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第一沟槽的一最大宽度与第二沟槽的一最大宽度不同。其中当以第一剖面观察时,在平行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第一沟槽的一最大宽度大于第三沟槽的一最大宽度。
[0007]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本体还具有一第二线段以及一第三线段。第二线段邻近第一线段,第二线段的一延伸方向与第一线段平行。第三线段邻近第一线段,第三线段的一延伸方向与第一线段平行。其中当沿着垂直第一表面的方向观察时,第一线段位于第二线段与第三线段之间。其中在垂直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第一沟槽的最大尺寸大于第一线段的最大尺寸的一半。其中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的一最短距离和第一线段与第三线段的一最短距离相同。其中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线段在垂直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的一半。其中当以第一剖面观察时,第一沟槽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线段的曲率半径的1.5倍。
[0008]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线圈模块还包括一粘着元件,粘着元件包括一树脂本体以及一导热单元。树脂本体具有树脂材质。导热单元至少部分埋藏于树脂本体。第一线圈经由粘着元件连接第一磁性元件,粘着元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间隙,并且粘着元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间隙,在垂直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粘着元件的一粘着元件表面与第一表面的一最大距离和第一线圈与第一表面的一最大距离不同。其中当沿着平行第一表面的一方向观察时,粘着元件表面与第一线圈至少部分重叠。导热单元的一热传导系数高于树脂本体的一热传导系数,导热单元的热传导系数高于第一磁性元件的一热传导系数,导热单元的一磁导率低于第一磁性元件的一磁导率。其中当以第一剖面观察时,第一线段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沟槽的曲率半径。其中当以第一剖面观察时,在平行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第一沟槽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二沟槽的最大宽度。
[0009]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耦合系数介于0.7至0.9之间。其中第一本体包括一金属线以及包覆于金属线的一绝缘层,金属线的一直径与绝缘层的一厚度的一比值在10至500之间。其中金属线的直径大于1mm。其中在垂直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粘着元件表面与第一表面的最大距离小于第一线圈与第一表面的最大距离。
[0010]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线圈模块还包括一第一散热元件,配置以提升第一线圈以及第一磁性元件中的至少一种的散热效率,其中第一散热元件的材质与第一磁性元件不同,并且第一散热元件的一热传导系数高于第一磁性元件的热传导系数,第一散热元件包括一第五沟槽,沿着平行于第一绕线轴的一方向观察时,第一散热元件与第一磁性元件至少部分重叠。
[0011]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线圈模块还包括一第二散热元件,配置以使第一线圈或第一磁性元件周围的气体产生流动,并且配置以使位于第二沟槽、第三沟槽以及第五沟槽的气体产生流动。其中第二沟槽、第三沟槽以及第五沟槽分别延伸至第一磁性元件的边缘且对应第二散热元件。其中沿着平行于第一绕线轴的方向观察时,第二散热元件与第一线
圈不重叠。线圈模块还包括一外罩,具有一内表面面朝第一线圈,第一磁性元件与外罩之间具有一间隙,第二散热元件配置以使位于第一磁性元件该外罩之间的间隙中的气体流动,并且第一线圈与外罩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散热元件配置以使位于第一线圈与外罩之间的间隙中的气体流动。
[0012]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线圈模块还包括一控制组件、一储存组件以及一感测组件。第二磁性元件对应第二线圈。控制组件电性连接第二线圈。储存组件配置以储存一电量并电性连接第一线圈。感测组件电性连接控制组件,并配置以感测储存组件、第一线圈、第二线圈或第一磁性元件中的任一的温度,感测组件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线圈组件,包括:一第一线圈,具有一第一绕线轴;一第一磁性元件,对应该第一线圈;以及一第二线圈组件,包括:一第二线圈,对应该第一线圈并与该第一线圈电性独立;其中该第一磁性元件配置以提升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之间的一耦合系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设置于该第一磁性元件,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一引线以及一第二引线,该第一引线经由该第一本体电性连接该第二引线;其中该第一磁性元件具有氧化铁,配置以调整该第一线圈周围的电磁场分布,包括:一第一表面,具有平面结构;一第二表面,与该第一表面面朝相反方向;一第一沟槽,位于该第一表面且具有凹陷结构并具有一深度;一第二沟槽,位于该第一表面且具有凹陷结构,其中该第一线圈未设置于该第二沟槽;一第三沟槽,位于该第二表面且具有凹陷结构,其中该第一线圈未设置于该第三沟槽;一第四沟槽,位于该第一表面且具有凹陷结构,配置以容纳该第一线圈的该第二引线,该第一沟槽与该第四沟槽具有不连续结构,该第四沟槽经由第一开口连接该第一沟槽;以及一第一开口,配置以容纳该第一线圈的该第一引线,并且该第一开口连通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线圈至少部分设置于该第一沟槽,该第一线圈埋入该第一沟槽的该深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线圈的该第一本体在平行于该第一绕线轴的一方向上的一最大尺寸的一半;其中当沿着垂直该第一绕线轴的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一沟槽与该第一线圈至少部分重叠,并且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一线圈至少部分重叠;其中在垂直该第一表面的一方向上,该第一沟槽的一最大尺寸小于或等于该第一磁性元件的该最大尺寸的一半;其中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一最短距离以及该第一沟槽与该第二表面的一最短距离的一比值小于或等于0.5,该第一沟槽与该第二表面的该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其中该第二引线至少部分设置于该第一沟槽,包括:一引出段部;一弯折段部,该第一本体经由该弯折段部电性连接该引出段部;以及一连接段部,该第一本体经由该连接段部电性连接该弯折段部,其中当沿着垂直该第一表面的该方向观察时,该第二引线的该连接段部与该第一沟槽以及该第四沟槽皆至少部分重叠,并且该连接段部与该第一引线至少部分重叠。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线段,当以与该第一线段的一延伸方向垂直的一第一剖面观察时,该第一线段的一最大尺寸与该第一沟槽的该最大尺寸不同;
其中当以该第一剖面观察时,该第一线段与该第一沟槽形成一第一间隙以及一第二间隙,该第一间隙以及该第二间隙分别位于该第一线段的两侧,该第一间隙以及该第二间隙具有渐缩结构,该第一间隙以及该第二间隙朝向该第一沟槽的底部渐缩;其中当以该第一剖面观察时,具有弧形结构的该第一线段的一曲率半径与具有弧形结构的该第一沟槽的一曲率半径不同;其中当以该第一剖面观察时,在平行该第一表面的该方向上,该第一沟槽的一最大宽度与该第二沟槽的一最大宽度不同;其中当以该第一剖面观察时,在平行该第一表面的该方向上,该第一沟槽的一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三沟槽的一最大宽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本体还具有:一第二线段,邻近该第一线段,该第二线段的一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线段平行;以及一第三线段,邻近该第一线段,该第三线段的一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线段平行;其中当沿着垂直该第一表面的该方向观察时,该第一线段位于该第二线段与该第三线段之间;其中在垂直该第一表面的该方向上,该第一沟槽的该最大尺寸大于该第一线段的该最大尺寸的一半;其中该第一线段与该第二线段的一最短距离和该第一线段与该第三线段的一最短距离相同;其中该第一线段与该第二线段的该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该第一线段在垂直该第一表面的该方向上的一最大尺寸的一半;其中当以该第一剖面观察时,该第一沟槽的该曲率半径小于该第一线段的该曲率半径的1.5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粘着元件,包括:一树脂本体,具有树脂材质;以及一导热单元,至少部分埋藏于该树脂本体;其中该第一线圈经由该粘着元件连接该第一磁性元件,该粘着元件至少部分位于该第一间隙,并且该粘着元件至少部分位于该第二间隙;其中在垂直该第一表面的该方向上,该粘着元件的一粘着元件表面与该第一表面的一最大距离和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一表面的一最大距离不同;其中当沿着该平行该第一表面的一方向观察时,该粘着元件表面与该第一线圈至少部分重叠;其中该导热单元的一热传导系数高于该树脂本体的一热传导系数,该导热单元的该热传导系数高于该第一磁性元件的一热传导系数,该导热单元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凤龙土屋匡広陈茂军陈威宇余泰弦黎韦均李宜儒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