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污泥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802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4
使用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污泥的装置。使用烟气干燥时,若用炉窑余热烟气,干燥效率较低,且由于尾部烟气压力较低,需要增加烟气增压或引风机等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组成包括:炉膛(1)、分离器(2)、返料器(3)、除尘器(8)和烟囱(9),所述的分离器的底部灰出口通过循环灰分流阀(4)分别连通至返料器和分流回灰外置床(5),所述的分流回灰外置床的污泥管(512)与污泥仓(10)出口连通,所述的分流回灰外置床的废气管(54)与冷凝器(11)连通,所述的冷凝器的乏气出口引至炉膛下部密相区;所述的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完成后混合物自低温出灰管(53)返回炉膛。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使用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污泥。于使用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污泥。于使用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污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使用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污泥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化床锅炉
,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污泥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污水污泥干化技术发展迅速。我国大规模建设污水水处理厂,但污泥处理处置一直被忽视。污水处理厂污泥主要由初沉池(沉砂池)及隔油池底泥、气浮机浮渣、剩余活性污泥以及其他工艺单元的化学污泥组成。污泥是一种固体废物,若具有急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浸出毒性和疾病传染性等特征中的一项就是危险废物。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污泥在农用、填埋、投海上的各种限制条件和不利因素的逐渐突出,污泥干化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环境工程界的重视。污泥处置最大的瓶颈是干化减量,高成本一直是困扰行业的一个难题。目前针对污泥干化,行业已经发展了多项技术,从干燥方式来看主要分为两类:直接干化与间接干化。
[0003]直接干化使指利用热量直接对污泥进行干化。1、电能污泥干化法,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或微波等形式的能,加热湿污泥使之水分蒸发,污泥得到干化,通常采用电加热炉间接烘干的干化方式进行污泥干化。由于能耗较高,且利用的是宝贵的二次能源,不适合用电紧张、产泥量大的污水处理厂。2、太阳能污泥干化法是利用太阳能为主要能源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干化和稳定化的污泥处理技术。该技术利用太阳能,借助传统温室干燥工艺,具有低温干化、运行费用低廉、操作简单、运行安全稳定等优点。但存在明显的缺点:1)受到气候、季节、天气等影响较大;2)由于采用吸收太阳能的方式,干燥效率明显低于其他技术;3干燥占地面积较大,产生的臭气也不好收集集中处理。3、天然气(煤气)干化法是利用天然气(煤气)为燃料提供热源,在干化设备里将污泥干化。但该技术存在燃烧爆炸的风险,而为了防止燃烧爆炸通常需要设有氮气保护、氧气浓度连锁、温度连锁以及污泥返混等一系列安保措施,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在我国实际应用较少。
[0004]间接干化是指利用热水、烟气或蒸汽为干燥介质,在各类换热器中与污泥进行热交换,蒸发污泥中的水分使得污泥干化。此类技术均需增加换热设备,且由于对换热器材质要求较高,因此初期投资较高。另外,针对不同的干燥介质亦有相应的缺点:如热水和蒸汽作为干燥介质时,需要消耗宝贵的蒸汽和热水能量;使用烟气干燥时,若用炉窑余热烟气(120—200℃),干燥效率较低,且由于尾部烟气压力较低,需要增加烟气增压或引风机等设备;若用高温烟气,实际操作难度大、安全系数低。
[0005]综上所述,各种干化技术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且均需要增加相应的干燥设备,因此初期投资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污泥的装置。
[0007]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使用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污泥的装置,其组成包括:炉膛、分离器、返料器、除尘器和烟囱,所述的分离器的底部灰出口通过循环灰分流阀分别连通至返料器和分流回灰外置床,所述的分流回灰外置床的污泥管与污泥仓出口连通,所述的分流回灰外置床的废气管与冷凝器连通,所述的冷凝器的乏气出口引至炉膛下部密相区;所述的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完成后混合物自低温出灰管返回炉膛。
[0008]所述的使用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污泥的装置,所述的分流回灰外置床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内具有风室和工作区,所述的工作区通过隔板分隔出灰分配区、高温灰返料区、污泥干燥区和低温灰返料区,所述的风室内通过隔板分隔出高温风室、干燥风室和低温风室;高压流化风机出口分别连接所述的高温风室、所述的干燥风室和所述的低温风室入口;所述的风室出口通至所述的灰分配区和所述的高温灰返料区下部,所述的干燥风室出口通至所述的污泥干燥区下部,所述的低温风室出口通往低温灰返料区下部。
[0009]所述的使用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污泥的装置,所述的箱体侧面高温灰返料区处具有高温出灰管,所述的箱体侧面低温灰返料区处具有低温出灰管,所述的箱体顶部灰分配区处具有进灰管,所述的箱体顶部污泥干燥区处具有污泥管,所述的箱体顶部低温灰返料区处具有废气管。
[0010]所述的使用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污泥的装置,所述的分离器与所述的除尘器之间的尾部烟道内设置汽水受热面和空气预热器。
[0011]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进行污泥干燥时,干燥热量来自于锅炉高温循环灰,因此不会消耗宝贵的二次能源以及热水蒸汽资源;2.本专利技术利用循环灰干燥污泥,热源品质高,因此系统有较高的干燥效率;3.干燥装置最终出口均与锅炉炉膛连接,污泥和干燥乏气最终均入炉处置,无有害物质释放;4.本专利技术利用外置床干燥污泥,无需新增设备,初期投资少、改造成本低。
[0012]5. 本专利技术在锅炉分离器下部设置分配阀对循环灰进行分流,分流得到的一部分循环灰进入外置床利用灰的热量干燥污泥,干燥后的污泥直接入炉焚烧,干燥产生的乏气经过冷凝去除水分后也入炉处理。
[0013]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分流回灰外置床的主视图;附图3是分流回灰外置床的侧视图;附图4是分流回灰外置床的俯视图;图中:1、炉膛;2、分离器;3、返料器;4、循环灰分流阀;5、分流回灰外置床;6、汽水受热面;7、空气预热器;8、除尘器;9、烟囱;10、污泥仓;11、冷凝器;12、高压流化风机;51、进灰管;52、高温出灰管;53、低温出灰管;54、废气管;55、灰分配区;56、高温灰返料区;57、污泥干燥区;58、低温灰返料区;59、高温风室;510、干燥风室;511、低温风室;512、污泥管。
[0014]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使用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污泥的装置,其组成包括:炉膛1、分离器2、返料器3、除尘器8和烟囱9,所述的分离器的底部灰出口通过循环灰分流阀4分别连通至返料器和分流回灰外置床5,所述的分流回灰外置床的污泥管512与污泥仓10出口连通,所述的分流回灰外置床的废气管54与冷凝器11连通,所述的冷凝器的乏气出口引至炉膛下部密相区;所述的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完成后混合物自低温出灰管53返回炉膛。
[0015]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使用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污泥的装置,所述的分流回灰外置床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内具有风室和工作区,所述的工作区通过隔板分隔出灰分配区55、高温灰返料区56、污泥干燥区57和低温灰返料区58,所述的风室内通过隔板分隔出高温风室59、干燥风室510和低温风室511;高压流化风机12出口分别连接所述的高温风室、所述的干燥风室和所述的低温风室入口;所述的风室出口通至所述的灰分配区和所述的高温灰返料区下部,所述的干燥风室出口通至所述的污泥干燥区下部,所述的低温风室出口通往低温灰返料区下部。
[0016]实施例3:根据实施例1或2所述的使用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污泥的装置,所述的箱体侧面高温灰返料区处具有高温出灰管52,所述的箱体侧面低温灰返料区处具有低温出灰管53,所述的箱体顶部灰分配区处具有进灰管51,所述的箱体顶部污泥干燥区处具有污泥管,所述的箱体顶部低温灰返料区处具有废气管。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污泥的装置,其组成包括:炉膛、分离器、返料器、除尘器和烟囱,其特征是:所述的分离器的底部灰出口通过循环灰分流阀分别连通至返料器和分流回灰外置床,所述的分流回灰外置床的污泥管与污泥仓出口连通,所述的分流回灰外置床的废气管与冷凝器连通,所述的冷凝器的乏气出口引至炉膛下部密相区;所述的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完成后混合物自低温出灰管返回炉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分流回灰外置床干燥污泥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分流回灰外置床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内具有风室和工作区,所述的工作区通过隔板分隔出灰分配区、高温灰返料区、污泥干燥区和低温灰返料区,所述的风室内通过隔板分隔出高温风室、干燥风室和低温风室;高压流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茹宇赵鹏勃郑晖夏洪华李昱喆钟犁屈志强张茂龙王学东蒋维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能长江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