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晓镜专利>正文

一种防胸腔引流管弯折的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783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胸腔引流管弯折的固定器,位于人体皮肤和绷带之间,包括两相连接的固定支座,以两所述固定支座相互面对的一侧面为配合面,两所述固定支座的配合面分别开设有凹槽,两所述凹槽分别贯穿对应的所述固定支座的两端面,且两所述凹槽的槽底面均为弧面,两所述固定支座相互连接以使两所述凹槽共同形成供胸腔引流管穿过的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沿背离人体皮肤的方向向下倾斜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环形通道的设置,在患者活动时避免了胸腔引流管弯折以使其形成有折角而造成气体或液体不流通,确保胸腔引流管的通畅。确保胸腔引流管的通畅。确保胸腔引流管的通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胸腔引流管弯折的固定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胸腔引流管弯折的固定器。

技术介绍

[0002]引流管是供临床各科室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积液等液体或气体引导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和缓解局部压迫症状的一种医疗器械。而胸腔引流管是将其第一端放入胸腔中,第二端穿出体外接入水封瓶,以地面为基准此水封瓶的高度低于引流管的第一端所在位置的高度,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中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这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和脓胸的引流以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固定胸腔引流管时,采用绷带包扎以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支撑部对胸腔引流管进行固定,此支撑部围绕伤口贴设于体外的皮肤上,但是,这种固定方式容易在患者活动时使胸腔引流管对应于支撑部的这部分弯折而产生折角,而使胸腔引流管较为不通畅,影响气体或液体的排出。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胸腔引流管弯折的固定器,其避免伸出体外的胸腔引流管弯折,确保胸腔引流管的通畅。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防胸腔引流管弯折的固定器,位于人体皮肤和绷带之间,包括两相连接的固定支座,以两所述固定支座相互面对的一侧面为配合面,两所述固定支座的配合面分别开设有凹槽,两所述凹槽分别贯穿对应的所述固定支座的两端面,且两所述凹槽的槽底面均为弧面,两所述固定支座相互连接以使两所述凹槽共同形成供胸腔引流管穿过的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沿背离人体皮肤的方向向下倾斜布置。
[0007]两所述固定支座可拆卸配合,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支座的配合面设置有多个凸点,另一个所述固定支座的配合面对应于各所述凸点分别设置有卡孔,各所述凸点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卡孔卡接配合。
[0008]各所述凸点分布于对应所述固定支座的所述凹槽的两侧,且同侧的各所述凸点依次沿对应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布置。
[0009]两所述固定支座为一体连接结构。
[0010]所述环形通道与所述胸腔引流管相适配。
[0011]两所述固定支座均为采用医用塑料或医用泡沫材料制成的座体。
[0012]两所述凹槽相互拼装的横截面为圆形。
[0013]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环形通道的倾斜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45
°‑
60
°

[001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两固定支座的设置,胸腔引流管
的第一端位于胸腔中,第二端从伤口位置引出至体外后,胸腔引流管的第二端穿过两固定支座共同形成的环形通道,采用绷带连同固定器一起包扎,以使本技术位于人体皮肤和绷带之间,此过程中因环形通道沿背离人体的方向向下倾斜布置,故胸腔引流管位于环形通道的这一部分沿着环形通道向下弯曲,这样在患者活动时避免了胸腔引流管弯折而形成折角造成气体或液体不流通,确保胸腔引流管的通畅。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中两固定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两固定支座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
[0018]图中;
[0019]100

胸腔引流管;
ꢀꢀꢀꢀꢀꢀꢀꢀ1‑
固定支座;
[0020]11

凹槽;
ꢀꢀꢀꢀꢀꢀꢀꢀꢀꢀꢀꢀꢀꢀꢀ2‑
环形通道;
[0021]31

凸点;
ꢀꢀꢀꢀꢀꢀꢀꢀꢀꢀꢀꢀꢀꢀꢀ
32

卡孔;
[0022]4‑
绷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4]一种防胸腔引流管弯折的固定器,适用于对常规的胸腔引流管100进行定位。如图1

3所示,为方便描述,以本技术正常使用时的状态为本技术的参考方向,固定器包括两固定支座1,以两固定支座1相互面对的一侧面为配合面,两固定支座1的配合面分别向背离自身的配合面的方向凹设形成凹槽11,两凹槽11面对面布置,且两凹槽11分别贯穿对应的固定支座1的两端面,两凹槽11的槽底均为弧面,两固定支座1相互连接以使两凹槽11共同形成环形通道2,此时两凹槽11的整体横截面为圆形,即环形通道2的横截面为圆形,环形通道2用于胸腔引流管100穿过,且环形通道2沿背离人体皮肤的方向向下倾斜布置。
[0025]具体来讲,两固定支座1可拆卸配合,两固定支座1相互装配的整体呈方形状,两固定支座1的可拆卸结构为,其中一个固定支座1的配合面设置有多个凸点31,另一个固定支座1的配合面开设有多个卡孔32,各凸点31和各卡孔32分别一对一卡接配合,并且,各凸点31分设于相应固定支座1的凹槽11的两侧,同侧的各凸点31依次沿凹槽11的长度方向布置,各卡孔32分设于相应固定支架1的凹槽11的两侧,以使两固定支座1安装紧密而不易松脱,这样两固定支架1通过各凸点31分别与对应的卡孔32的卡接配合而装配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凸点31和卡孔的数量根据固定支座1的尺寸和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此外,两固定支座1还可以为一体连接结构,此时两一体连接的固定支座1形成座体,此座体上开设有上述的环形通道2。较佳地,在使用时,环形通道2的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60
°
,以使胸腔引流管沿背离人体的方向向下弯曲,且弯曲角度较大亦不会存在弯折部位。
[0026]进一步说,两固定支座1相互装配后,上述的环形通道2的大小、形状分别与胸腔引流管的大小、形状相适配,以在胸腔引流管穿过环形通道2时环形通道2对胸腔引流管起到引导和支撑的作用,以避免胸腔引流管位于体外的这部分弯折而形成折角。
[0027]在本技术中,上述的两固定支座1均为采用医用塑料或医用泡沫医用等轻质材料制成的座体,以避免接触人体皮肤而使患者有不舒适的感觉。
[0028]本技术一种防胸腔引流管弯折的固定器的具体使用过程为:胸腔引流管100的第一端从患者的伤口位置置入到胸腔中,两固定支座1相互卡接配合,以将胸腔引流管100位于体外且临近伤口位置的这一部分包覆在环形通道2中,此时两固定支座1的一端面均抵靠在人体皮肤,然后采用医用的绷带4对伤口位置连同两固定支座1包扎,使得两固定支座1位于医用的绷带4和人体皮肤之间,以此将两相连接的固定支座1进行定位,因环形通道2沿远离人体皮肤的方向向下布置,故使胸腔引流管100位于环形通道2内的这一部分在环形通道2的引导弯曲。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胸腔引流管弯折的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夹设于人体皮肤和绷带之间,包括两相互连接的固定支座,以两所述固定支座相互面对的一侧面为配合面,两所述固定支座的配合面分别开设有凹槽,两所述凹槽分别贯穿对应的所述固定支座的两端面,且两所述凹槽的槽底面均为弧面,两所述固定支座相互连接以使两所述凹槽共同形成供胸腔引流管穿过的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沿背离人体皮肤的方向向下倾斜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胸腔引流管弯折的固定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固定支座可拆卸配合,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支座的配合面设置有多个凸点,另一个所述固定支座的配合面对应于各所述凸点分别设置有卡孔,各所述凸点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卡孔卡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胸腔引流管弯折的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点分布于对应所述固定支座的所述凹槽的两侧,且同侧的各所述凸点依次沿对应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镜张华平
申请(专利权)人:张晓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