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飞行模拟测试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7625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升机飞行模拟测试台,包括内筒,所述内筒的内壁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筒、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旋钮和第一螺纹杆,所述转筒的外壁与内筒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转筒的顶部与第一伞齿轮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第一伞齿轮的一侧与第二伞齿轮的底部相啮合,所述第二伞齿轮的一侧与旋钮的一端相固接,所述旋钮的外壁与内筒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第一伞齿轮的内壁与第一螺纹杆的外壁螺纹相接。该直升机飞行模拟测试台,通过第一螺纹杆带动横板移动,移动的横板带动斜板移动,移动的斜板拉动半齿轮转动,转动的半齿轮带动夹块移动,移动的夹块对直升机底部支架固定,固定方式简单加快了工作效率。固定方式简单加快了工作效率。固定方式简单加快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升机飞行模拟测试台


[0001]本技术涉及直升机
,具体为一种直升机飞行模拟测试台。

技术介绍

[0002]直升机是典型的军民两用产品,可以广泛的应用在运输、巡逻、旅游、救护等多个领域。
[0003]现有的直升机飞行模拟测试台在使用时,需要转动螺纹杆的方式对直升机底部的支架进行固定,固定方式较慢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测试台没有对直升机着陆是否平稳进行测试不符合使用求,同时测试台没有对直升机的平衡性进行测试,测试范围较窄不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升机飞行模拟测试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需要转动螺纹杆的方式对直升机底部的支架进行固定,固定方式较慢降低了工作效率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升机飞行模拟测试台,包括内筒,所述内筒的内壁设有传动机构;
[0006]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筒、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旋钮和第一螺纹杆;
[0007]所述转筒的外壁与内筒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转筒的顶部与第一伞齿轮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第一伞齿轮的一侧与第二伞齿轮的底部相啮合,所述第二伞齿轮的一侧与旋钮的一端相固接,所述旋钮的外壁与内筒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第一伞齿轮的内壁与第一螺纹杆的外壁螺纹相接。旋钮带动第二伞齿轮转动。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伞齿轮的顶部设有固定机构;
[0009]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横板、斜板、半齿轮、圆杆和夹块;
[0010]所述横板的内壁与第一螺纹杆的顶部转动相连,所述横板的外侧与斜板的内侧转动相连,所述斜板的外侧与半齿轮的底部转动相连,所述半齿轮的后端面与内筒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半齿轮的顶部与夹块的底部相啮合,所述夹块的内壁与圆杆的外壁滑动卡接,所述圆杆的后端面与内筒的内壁相固接。斜板拉动半齿轮转动。
[0011]优选的,所述内筒的外壁滑动卡接有外筒,所述外筒的内壁设有测试机构;
[0012]所述测试机构包括第一弹簧、全齿轮、棘轮、指针、棘爪、第二弹簧和底板;
[0013]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与外筒的内壁相固接,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相邻有全齿轮,所述全齿轮的外壁与内筒的内壁相啮合,所述全齿轮的后端面与外筒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全齿轮的正端面与棘轮的后端面相固接,所述棘轮的正端面与指针的后端面相固接,所述棘轮的底部与棘爪的一端相啮合,所述棘爪的外壁与外筒的一侧转动相连,所述棘爪的底部与第二弹簧的一端相固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底板的顶部相固接,所述底板的一侧与外筒的内壁相固接。第一弹簧帮助内筒回到原来的位置。
[0014]优选的,所述外筒的正面固接有表盘,所述外筒的底部固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固接有圆环。
[0015]优选的,所述圆环的顶部四角均设有卡接机构;
[0016]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外框、第二螺纹杆、滑杆和夹爪;
[0017]所述外框的底部与圆环的顶部相固接,所述外框的内壁与第二螺纹杆的外壁螺纹相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顶部与滑杆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滑杆的外壁与夹爪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夹爪的外侧与外框的内侧转动相连。外框对夹爪限位。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直升机飞行模拟测试台,通过第一螺纹杆带动横板移动,移动的横板带动斜板移动,移动的斜板拉动半齿轮转动,转动的半齿轮带动夹块移动,移动的夹块对直升机底部支架固定,固定方式简单加快了工作效率;
[0019]通过直升机降落时自身的重力推动内筒移动,移动的内筒带动全齿轮转动,转动的全齿轮带动棘轮转动,转动的棘轮带动指针转动,当内筒向下移动到最大限度时,棘爪对棘轮进行卡接,通过指针所指位置对直升机的平稳性进行测试符合使用需求;
[0020]通过转动卡接机构中的第二螺纹杆,转动的第二螺纹杆带动滑杆移动,移动的滑杆带动夹爪底部向外移动,夹爪底部向外移动后,夹爪受到外框限制,夹爪顶部向内移动,夹爪部位可以悬挂配重,对直升飞机的平衡性进行测试,测试范围广泛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转筒、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全齿轮、棘轮和指针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中外框、第二弹簧和滑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内筒,2、传动机构,201、转筒,202、第一伞齿轮,203、第二伞齿轮,204、旋钮,205、第一螺纹杆,3、固定机构,301、横板,302、斜板,303、半齿轮,304、圆杆,305、夹块,4、外筒,5、测试机构,501、第一弹簧,502、全齿轮,503、棘轮,504、指针,505、棘爪,506、第二弹簧,507、底板,6、表盘,7、圆环,8、卡接机构,801、外框,802、第二螺纹杆,803、滑杆,804、夹爪,9、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直升机飞行模拟测试台,包括内筒1,内筒1的内壁设有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包括转筒201、第一伞齿轮202、第二伞齿轮203、旋钮204和第一螺纹杆205,转筒201的外壁与内筒1的内壁转动相连,转筒201的顶部与第一伞齿轮202的底部相固接,第一伞齿轮202的一侧与第二伞齿轮203的底部相啮合,第二伞齿轮203带动第一伞齿轮202转动,第二伞齿轮203的一侧与旋钮204的一端相固接,旋钮204为第二伞齿轮203提动动力,旋钮204的外壁与内筒1的内壁转动相连,第一伞齿轮202的
内壁与第一螺纹杆205的外壁螺纹相接,第一伞齿轮202带动第一螺纹杆205移动。
[0028]第一伞齿轮202的顶部设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包括横板301、斜板302、半齿轮303、圆杆304和夹块305,横板301的内壁与第一螺纹杆205的顶部转动相连,第一螺纹杆205带动横板301移动,横板301的外侧与斜板302的内侧转动相连,横板301带动斜板302移动,斜板302的外侧与半齿轮303的底部转动相连,斜板302拉动半齿轮303转动,半齿轮303的后端面与内筒1的内壁转动相连,半齿轮303的顶部与夹块305的底部相啮合,半齿轮303带动夹块305移动,夹块305的内壁与圆杆304的外壁滑动卡接,圆杆304对夹块305限位,圆杆304的后端面与内筒1的内壁相固接。
[0029]内筒1的外壁滑动卡接有外筒4,外筒4的内壁设有测试机构5,测试机构5包括第一弹簧501、全齿轮502、棘轮503、指针504、棘爪505、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飞行模拟测试台,包括内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的内壁设有传动机构(2);所述传动机构(2)包括转筒(201)、第一伞齿轮(202)、第二伞齿轮(203)、旋钮(204)和第一螺纹杆(205);所述转筒(201)的外壁与内筒(1)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转筒(201)的顶部与第一伞齿轮(202)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第一伞齿轮(202)的一侧与第二伞齿轮(203)的底部相啮合,所述第二伞齿轮(203)的一侧与旋钮(204)的一端相固接,所述旋钮(204)的外壁与内筒(1)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第一伞齿轮(202)的内壁与第一螺纹杆(205)的外壁螺纹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升机飞行模拟测试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伞齿轮(202)的顶部设有固定机构(3);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横板(301)、斜板(302)、半齿轮(303)、圆杆(304)和夹块(305);所述横板(301)的内壁与第一螺纹杆(205)的顶部转动相连,所述横板(301)的外侧与斜板(302)的内侧转动相连,所述斜板(302)的外侧与半齿轮(303)的底部转动相连,所述半齿轮(303)的后端面与内筒(1)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半齿轮(303)的顶部与夹块(305)的底部相啮合,所述夹块(305)的内壁与圆杆(304)的外壁滑动卡接,所述圆杆(304)的后端面与内筒(1)的内壁相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升机飞行模拟测试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的外壁滑动卡接有外筒(4),所述外筒(4)的内壁设有测试机构(5);所述测试机构(5)包括第一弹簧(501)、全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虹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维能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