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载冲击地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
,尤其涉及一种动载冲击地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煤炭开采深度的加深、开采强度的加大,冲击地压灾害越发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矿井灾害之一。按照加载形式和载荷来源,冲击地压可分为静载型和动载型。静载冲击地压是由于采掘活动引起的采动应力超过煤岩体强度导致的煤体突然冲击破坏,破坏的主要能量来源来自巷道周边围岩的应力集中处,静载在冲击破坏中占主导作用。动载冲击地压是由于采掘活动造成采掘空间周围应力重新调整,周边岩体达到或接近极限状态,当顶板断裂滑移、断层滑移、爆破、煤体失稳、瓦斯突出、煤炮以及其他采掘活动产生的动载与静载围岩应力场叠加的强度大于巷道围岩极限强度时,围岩瞬间发生破坏或结构面发生滑移错动,进而引起冲击灾害发生。大量的冲击实例表明,冲击地压多发生在矿震动载频繁、矿震能量较高的时期。动载扰动不但导致巷道围岩应力水平突然升高,还导致围岩裂隙增加、强度降低,使得动载扰动冲击地压巷道围岩破坏机理更为复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动载冲击地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00、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巷道冲击危险性进行评价;S200、对于中冲击破坏危险性和强冲击破坏危险性的巷道,在所述巷道的掘进迎头、顶板、两帮和底角分别开设钻孔,所述钻孔的直径为56~70mm,深度为20~30m;S300、将封孔器送入所述钻孔远离所述巷道的内侧,沿所述钻孔由内至外的方向,所述封孔器每移动至所述钻孔的压裂位置进行一次注水压裂,以使每道钻孔对应的巷道围岩分别产生多道水压致裂裂缝,且所述多道水压致裂裂缝沿钻孔方向的深度为5~30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载冲击地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孔器每移动至所述钻孔的压裂位置进行一次注水压裂,以使每道钻孔对应的巷道围岩分别产生多道水压致裂裂缝的步骤,包括:每当所述封孔器位于所述压裂位置时,注入20~40MPa的高压水对巷道围岩压裂,压裂时间不小于30min,以产生水压致裂裂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载冲击地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的相邻两个压裂位置的间距为2~3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载冲击地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掘进迎头和两帮的钻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
°
~5
°
,所述顶板的钻孔竖直设置,所述底角的钻孔与所述巷道的底板的夹角为40
°
~60
技术研发人员:焦建康,鞠文君,张镇,林健,吴建星,付玉凯,孙志勇,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