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704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控制器装置,其包括一散热组件、一第一控制模块、一第一导电结构、一第二导电结构、一壳体组件及一导线组。第一控制模块设置在散热组件上。第一导电结构设置在第一控制模块上且电性连接于第一控制模块。第二导电结构设置在第一控制模块上且电性连接于第一控制模块。壳体组件设置在散热组件上,且遮盖第一控制模块、第一导电结构及第二导电结构。壳体组件包括一壳体结构及一盖体结构。壳体结构包括一壳本体、一第一导线穿孔及一第二导线穿孔。导线组包括一通过第一导线穿孔且电性连接于第一导电结构的第一导线及一通过第二导线穿孔且电性连接于第二导电结构的第二导线。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避免外界环境的液体影响控制器装置的效果。响控制器装置的效果。响控制器装置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应用于电动车的控制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首先,随着节能减碳的全球性议题,各国对于新能源车的品质及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为了根据不同法规及不同客群的需求,各种零部件的规格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做出高集成且模块化的驱动器,来根据不同的规格需求变得日益重要。
[0003]接着,现有技术的电动车的驱动器一般都是将驱动器的控制电路、功率晶体管与电容设置在同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并无模块化设计的概念。因此,无模块化的设计会使得较难应付不同客户规格,且该设计架构若功率需求提高会使得功率晶体管与电容数量增加,最终使得印刷电路板面积变大。此外,现有技术的功率晶体管与电容都是朝向同一方向层叠于印刷电路板上,但此设计将会导致驱动器的整体结构变厚,且电容散热不易。此外,现有技术的电动车的驱动器并无法有效的阻隔液体的渗入,很容易因为液体渗入而导致驱动器故障。
[0004]因此,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避免增加电动车的控制器装置的散热效率并提升控制装置的阻水效果,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项技术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控制器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控制器装置,其包括一散热组件、一第一控制模块、一第一导电结构、一第二导电结构、一壳体组件以及一导线组。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上。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上的第一定位板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第一导电柱。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上的第二定位板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第二导电柱。所述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上,且遮盖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及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一壳体结构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上的盖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一壳本体、一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且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的第一孔洞、一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且对应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第二孔洞、一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的第一导线穿孔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的第二导线穿孔。所述导线组包括一通过所述第一导线穿孔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的第一导线以及一通过所述第二导线穿孔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第二导线。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垫圈,所述第一垫圈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与所述散热组件之间。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设置在所
述壳体结构与所述盖体结构之间。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装置还进一步包括:多个阻水套,其中,多个所述阻水套中的其中一个所述阻水套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线穿孔中且位于所述壳本体与所述第一导线之间,且多个所述阻水套中的其中一个所述阻水套抵靠于所述壳本体与所述第一导线;其中,多个所述阻水套中的另外一个所述阻水套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线穿孔中且位于所述壳本体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且多个所述阻水套中的另外一个所述阻水套抵靠于所述壳本体与所述第二导线。
[0010]更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阻水套包括一本体部、一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其中一端的第一抵靠部、一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另外一端的第二抵靠部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上且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呈凸出设置的阻水部。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锁固件以及一第二锁固件,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上的第一锁固孔,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板上的第二锁固孔,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一对应于所述第一锁固孔的第一开孔以及一对应于所述第二锁固孔的第二开孔;其中,所述第一锁固件依序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以及所述第一锁固孔与所述散热组件嵌合,以将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固定于所述散热组件上,所述第二锁固件依序通过所述第二开孔以及所述第二锁固孔与所述散热组件嵌合,以将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固定于所述散热组件上。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一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导电元件、一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二导电元件以及一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三导电元件。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一散热结构以及一位于所述散热结构上且相对于所述散热结构呈凹陷设置的容置空间。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一电路板、一芯片以及一电容,所述电路板包括一背向所述散热组件的第一表面以及一面向所述散热组件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其中,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二表面的其中一部分抵靠在所述散热结构上,且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所述电容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包括一第一电路板以及一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一第一基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一第二基板,所述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材质相异,且所述第一基板的导热率大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导热率。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上,所述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且所述第一基板相对于所述散热组件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于所述散热组件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上,且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沿着远离所述散热组件的一方向堆叠设置。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一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三电路板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的所述第一导电柱的一第一贯穿孔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所述第二导电柱的一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导电柱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且所述第二导电柱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
[0020]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电流感测模块,所述电流感测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上。
[0021]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控制器装置,其能通过“所述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上,且遮盖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及所述第二导电结构”、“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一壳体结构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上的盖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一壳本体、一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且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的第一孔洞、一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且对应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第二孔洞、一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的第一导线穿孔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的第二导线穿孔”以及“所述导线组包括一通过所述第一导线穿孔且电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装置包括:一散热组件;一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上;一第一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上的第一定位板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第一导电柱;一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上的第二定位板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第二导电柱;一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上,且遮盖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及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一壳体结构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上的盖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一壳本体、一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且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的第一孔洞、一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且对应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第二孔洞、一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的第一导线穿孔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的第二导线穿孔;以及一导线组,所述导线组包括一通过所述第一导线穿孔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的第一导线以及一通过所述第二导线穿孔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第二导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垫圈,所述第一垫圈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与所述散热组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与所述盖体结构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装置还进一步包括:多个阻水套,其中,多个所述阻水套中的其中一个所述阻水套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线穿孔中且位于所述壳本体与所述第一导线之间,且多个所述阻水套中的其中一个所述阻水套抵靠于所述壳本体与所述第一导线;其中,多个所述阻水套中的另外一个所述阻水套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线穿孔中且位于所述壳本体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且多个所述阻水套中的另外一个所述阻水套抵靠于所述壳本体与所述第二导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阻水套包括一本体部、一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其中一端的第一抵靠部、一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另外一端的第二抵靠部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上且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呈凸出设置的阻水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锁固件以及一第二锁固件,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上的第一锁固孔,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板上的第二锁固孔,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一对应于所述第一锁固孔的第一开孔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继谦阎柏均姚成福
申请(专利权)人:威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