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寒水石的抗病毒抗菌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4701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寒水石的抗病毒抗菌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连翘、荆芥、板蓝根、黄芩、藿香、寒水石、柴胡、大黄、贝母和灵芝。该抗病毒组合物能够有效治愈由内热引起的大便干结,身热,烦满,皮肤灼痛,咽喉疼痛,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数的症状,并且动物试验、抑菌试验证明,该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抗菌和退热的作用,故可制成用于制备成治疗以上症状的药物以及抗病毒、抗菌药物。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寒水石的抗病毒抗菌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含寒水石的抗病毒抗菌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且作息常不规律,日积月累则易出现“上火”症状,如大便干结、全身发热、咽喉肿痛等。西医针对以上症状多为对症治疗,如采用导泻药或益生菌来通便,以退热药或物理方式来降温,以消炎药和抗生素来治疗咽喉肿痛,但均仅能治标,不能治本,疗效不佳,且停药后以上症状仍会在不久后复发。尤其是大便干结,益生菌起效慢且疗效不强,而导泻药可能造成药物依赖,长期使用反而会使肠蠕动功能下降而加重症状。
[0003]从中医角度来说,以上“上火”症状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而引起,即内热。配方合理的中药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且能避免西药的以上问题。但中药配方的药味之间存在君臣佐使关系,若搭配不当,仍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误用发汗攻表的药味来退热,则不但难以祛除表热,还可能使内热益甚,反而使症状加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目前西药治疗内热症状疗效不佳、中药搭配不当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寒水石的抗病毒抗菌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5]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连翘8~13份、荆芥6~12份、板蓝根12~18份、黄芩7~12份、藿香7~12份、寒水石7~12份、柴胡6~11份、大黄2~4份、贝母6~12份和灵芝4~8份。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中:
[0008]连翘性微寒,归肺、心、胆经,轻清性浮,善于清热解毒,尤善清心火而散上焦风热,又可消痈散结。
[0009]荆芥性微温,归肺、肝经,药性平和,既能宣散透疹,又能祛风解表,止痒止血。
[0010]板蓝根性寒,归心经、胃经,善于清解实热火毒,凉血利咽、消肿散结。
[0011]黄芩性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偏于上焦肺及大肠,善清肺与大肠之火,尤善清肺热,又能除胃肠、肝胆湿热,并兼入血分,能清热、凉血、止血。
[0012]藿香性微温,归脾、胃、肺经,性温不燥,既能中焦脾胃之湿浊,又能和中止呕,且能发散表寒。
[0013]寒水石性寒,归心、胃、肾经,清热降火,解毒,利窍,消肿。
[0014]柴胡性微寒,归心包络、肝、胆、三焦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和解表里。
[0015]大黄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沉降之性,可引热下行,泻下作用甚强,能泻下攻积,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既清泄热毒,又清泄血分之热,具有凉血解毒、活血祛瘀之效。
[0016]贝母性微寒,归肺、胃、脾、心四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0017]灵芝性平,归肝、肺、肾经,益气血,安心神,健脾胃,止咳平喘,滋补强壮。
[0018]阳明内热,则肠道津液不足,大便干结难下,烦热。而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不降,则肺气宣发不畅,郁热而致肺满,皮肤灼痛,咽喉疼痛。肺主皮毛,又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阴伤,则关门不利。在该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中,大黄苦寒,下积聚宿食,通利水谷,荡涤肠胃;寒水石辛寒,主身热,烦满,皮肤灼痛;连翘苦平,主结热,痈肿。三药合用为君药。臣以板蓝根,黄芩,贝母助君疗上焦热症;柴胡,荆芥,藿香,取药味之辛温,反佐上述寒凉之药,疏散风热,并以灵芝扶正,提高免疫力。
[0019]临床应用效果证明,整方经以上药味的配伍,对于大便干结、身热、烦满、皮肤灼痛、咽喉疼痛、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数的症状能够有效治愈。并且动物试验、抑菌试验证明,该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抗菌和退热的作用。
[0020]优选地,该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连翘9~12份、荆芥7~10份、板蓝根13~16份、黄芩8~11份、藿香8~11份、寒水石8~11份、柴胡7~10份、大黄2~4份、贝母7~10份和灵芝5~7份。
[0021]优选地,该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连翘10份、荆芥9份、板蓝根15份、黄芩10份、藿香9份、寒水石9份、柴胡9份、大黄3份、贝母9份和灵芝6份。
[0022]本方在实际使用中,以上每重量份为1g即为每剂用量,根据病情每天使用1~2剂。
[002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按所述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中的原料配比称取各原料,提取所述藿香的挥发油,将残渣与所述连翘、荆芥、板蓝根、黄芩、寒水石、柴胡、大黄、贝母和灵芝水煎提取后过滤,收集所得滤液,干燥,得水煎提取物;将所述藿香的挥发油加入所得水煎提取物中混合均匀,得所述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该制备方法制得的产品可根据临床使用的实际需要或剂型需求进行进一步加工成片剂、颗粒剂、散剂、胶囊剂、糖浆、混悬液、大蜜丸等口服剂型。
[0024]其中,水煎提取物可选以下操作过程进行制备:按上述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中的原料配比称取各原料,将所述石膏煎煮15~25min,再加入所述藿香提挥发油后的残渣以及所述连翘、荆芥、板蓝根、黄芩、寒水石、柴胡、贝母和灵芝煎煮,然后加入所述大黄继续煎煮5~10min,过滤,得水煎滤液,将所述水煎滤液干燥,得水煎提取物。煎煮所述石膏的水量优选为所述连翘、荆芥、板蓝根、黄芩、寒水石、柴胡、贝母和灵芝总重量6~9倍,完成石膏煎煮后再直接加入所述连翘、荆芥、板蓝根、黄芩、寒水石、柴胡、贝母和灵芝煎煮2~3次,每次20~35min,优选煎煮2次,每次30min。加入所述大黄后继续煎煮的时间优选8min。
[0025]该制备方法中的干燥方式可采用45~55℃喷雾干燥或减压干燥方式,或采用冷冻干燥,干燥前可先在45~55℃减压浓缩。
[0026]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大便干结的药物中的应用。
[0027]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退热药物中的应用。
[0028]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皮肤灼痛的药物中的应用。
[0029]第六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咽喉疼痛的药物中的应用。
[0030]第七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大便干结、发热、皮肤灼痛和咽喉疼痛中至少两种症状的药物中的应用。
[0031]经临床验证,上述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对于因阳明内热、肠道津液不足引起的大便干结以及身热、烦满、皮肤灼痛、咽喉疼痛、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数的症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故可用于制备成治疗以上一种或多种症状的药物。
[0032]第八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抗病毒和/或抗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连翘8~13份、荆芥6~12份、板蓝根12~18份、黄芩7~12份、藿香7~12份、寒水石7~12份、柴胡6~11份、大黄2~4份、贝母6~12份和灵芝4~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连翘9~12份、荆芥7~10份、板蓝根13~16份、黄芩8~11份、藿香8~11份、寒水石8~11份、柴胡7~10份、大黄2~4份、贝母7~10份和灵芝5~7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连翘10份、荆芥9份、板蓝根15份、黄芩10份、藿香9份、寒水石9份、柴胡9份、大黄3份、贝母9份和灵芝6份。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按所述抗菌抗病毒中药组合物中的原料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相君张会欣张秋艳刘丽杰张彦芬孟红亚李倩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