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火灸治疗用灸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670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雷火灸治疗用灸盒,包括盒体,盒体底部为开口,盒体下部设有挡灰网,盒体侧壁上设有通风孔,盒体顶部上设有盒盖,盒盖上穿设有套筒,套筒底部上设有网兜,网兜设置盒体内,套筒顶部上设有灸盖,盒体内部设有封孔部件,封孔部件包括电机、框架、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螺杆,螺杆竖向穿过盒盖并位于盒体内,螺杆上设有活动块,活动块通过连接件与框架连接,框架上设有封孔块,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盒体的内壁上,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盒体、盒盖、套筒和封孔部件的配合设计,有效解决现有的雷火灸盒在使用时,施灸效果较差,容易烫伤或灼伤患者皮肤,安全性较低等问题。低等问题。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火灸治疗用灸盒


[0001]本技术涉及灸具
,尤其涉及一种雷火灸治疗用灸盒。

技术介绍

[0002]雷火灸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中医传统疗法,是用中药粉末加上艾绒制成艾条,通过悬灸的方式施灸于相应穴位上,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红外线和近红外线等辐射能量刺激相关穴位,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在人体病灶周围、病灶处、穴位处形成高浓药区,起到疏经活络、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用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
[0003]目前,在雷火灸治疗的过程中,经常将雷火灸盒作为辅助工具,传统雷火灸盒包括盒体和盒盖,盒盖上开设有用于放置艾条的插孔,插孔的位置是固定的,当需要调节艾条与人体皮肤的距离时,只能推动艾条移动,非常不便,当艾条与人体皮肤的距离过远时,存在着红外线辐射降低以及直接作用于患处的药力减弱的情况,导致在待灸部位不能形成高浓药区,药力渗透差,理疗效果不佳,当艾条与人体的距离过近时,红外线辐射强、药力渗透强,但盒体内的温度也较高,容易烫伤或灼伤患者皮肤,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雷火灸治疗用灸盒,通过盒体、盒盖、套筒和封孔部件的配合设计,有效解决现有的雷火灸盒在使用时,施灸效果较差,容易烫伤或灼伤患者皮肤,安全性较低等问题。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雷火灸治疗用灸盒,包括盒体,盒体底部为开口,盒体下部拆卸式设置有挡灰网,盒体侧壁上设有通风孔,盒体顶部上设置有盒盖,盒盖上穿设有套筒,套筒底部上设置有网兜,网兜设置盒体内并位于挡灰网上方,套筒顶部上拆卸式设置有灸盖,所述盒体内部设置有封孔部件,所述封孔部件包括电机、框架、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盒盖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竖向穿过所述盒盖并位于所述盒体内,所述螺杆上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框架与所述盒体内壁相匹配,所述框架上设有与所述通风孔相对应的封孔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盒体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挡灰网上方,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盒盖上设置有报警部件,所述报警部件为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封孔块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连杆。
[0010]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的底部上设置有限位块。
[0011]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开口可设计为多种不同的形状。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盒体、盒盖、套筒和封孔部件的配合设计,点燃的雷火灸艾条放置在套筒内,套筒底部的网兜承接住雷火灸艾条的燃烧端,雷火灸艾条对患者的待施灸部件进行治疗,由于雷火灸火力较大,盒体内部的温度不稳定,过高或过低,达不到治疗效果,通过电机、螺杆、活动块、框架和封孔块的相互配合,根据盒体内部的温度高低,调节封孔块的位置,以关闭或打开通风孔,控制外界空气进入盒体的氧气量,有效解决现有的雷火灸盒在使用时,施灸效果较差,容易烫伤或灼伤患者皮肤,安全性较低等问题。
[0014]2、雷火灸艾条燃烧产生的热气从盒体的开口散出,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待施灸部位,并且在不改变雷火灸艾条燃烧端到患者皮肤距离的情况下,调节盒体内部和盒体的开口的热气温度,避免灼烧患者皮肤,同时使雷火灸条燃烧产生的红外辐射以及药力更好地作用在患者待灸部位,灸疗效果好。
[0015]3、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盒体内部的温度,并将监测到的温度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将执行指令发送给蜂鸣器,蜂鸣器启动并发出轻柔的提示音,以提示医护人员盒体内的温度过高,准备做好处理工作。
[0016]4、本技术可自动调节盒体内部的温度,避免盒体内部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施灸效果,避免烫伤或灼伤患者皮肤,有效提高施灸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封孔状态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盒体;2、通风孔;3、盒盖;4、蜂鸣器;5、套筒;6、灸盖;7、电机;8、封孔块;9、活动块;10、框架;11、螺杆;12、限位块;13、温度传感器;14、挡灰网;15、网兜;16、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3]参见图1至4,本技术提供一种雷火灸治疗用灸盒,包括盒体1,盒体1设计为方形结构,盒体1底部为开口,盒体1的开口紧密贴合在患者需艾灸的部位,盒体1下部拆卸式设置有挡灰网14,挡灰网14用于承接雷火灸艾条燃烧后脱落的灰烬,盒体1与挡灰网14之间拆卸式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有效对挡灰网14上雷火灸艾条的灰烬进行清理干净,盒体1侧壁上设有通风孔2,外界的空气穿过通风孔2,为盒体1内部输送足够的氧气量,雷火灸艾条与氧气充分接触,确保雷火灸艾条的燃烧端持续燃烧,盒体1顶部上设置有盒盖3,盒盖3上穿设有套筒5,套筒5底部上设置有网兜15,网兜15设置盒体1内并位于挡灰网14上方,套筒5顶部上拆卸式设置有灸盖6,打开灸盖6,将点燃的雷火灸艾条放置在套筒5内,雷火灸艾条的大小与套筒5的内径大小相对应,利用网兜15承接住雷火灸艾条的燃烧端,关上灸盖6,雷火灸艾条的燃烧端进行燃烧时,其所产生的药效性能向下传递至患者的艾灸部件,从而
进入人体,有效对患者进行治疗;
[0024]盒体1内部设置有封孔部件,封孔部件包括电机7、框架10、温度传感器13和控制器,电机7安装在盒盖3上,电机7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螺杆11,螺杆11竖向穿过盒盖3并位于盒体1内,电机7驱动螺杆11在盒体1内旋转,螺杆11上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活动块9,活动块9可在螺杆11上上下移动,活动块9通过连接件与框架10连接,使活动块9在螺杆11上移动的同时,能够带动框架10随之移动,框架10设计为方形结构,框架10与盒体1内壁相匹配,框架10上设有与通风孔2相对应的封孔块8,框架10带动封孔块8移动至通风孔2相对齐时,利用封孔块8有效将通孔密封住,阻断外界空气通过通风孔2进入盒体1内部,温度传感器13安装在盒体1的内壁上并位于挡灰网14上方,利用温度传感器13实时监测盒体1内部的温度,避免由于雷火灸火力太大,无法控制盒体1内部的温度,容易烫伤患者的皮肤,温度传感器13与控制器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温度传感器13将监测盒体1内部的温度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机7信号连接,控制器接收到盒体1内部的温度信息,做出判断后,将相关的指令发送给电机7,电机7启动工作。
[0025]具体的,盒盖3上设置有报警部件,报警部件为蜂鸣器4,蜂鸣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火灸治疗用灸盒,包括盒体,盒体底部为开口,盒体下部拆卸式设置有挡灰网,盒体侧壁上设有通风孔,盒体顶部上设置有盒盖,盒盖上穿设有套筒,套筒底部上设置有网兜,网兜设置盒体内并位于挡灰网上方,套筒顶部上拆卸式设置有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部设置有封孔部件,所述封孔部件包括电机、框架、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盒盖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竖向穿过所述盒盖并位于所述盒体内,所述螺杆上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框架与所述盒体内壁相匹配,所述框架上设有与所述通风孔相对应的封孔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王凤玲陈琳
申请(专利权)人:海口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