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圆柱电芯的新型成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653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圆柱电芯的新型成组结构,包括由若干电芯及其两端的上支架与下支架组成的电芯组;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中部分别设有若干相互配合的填充柱与灌胶柱;所述填充柱上设有干涉周向的电芯移动的衬垫;所述灌胶柱中心设有与填充柱配合的灌胶孔;所述灌胶孔内设有胶水;所述电芯组的两端设有汇流排;所述汇流排的外侧依次设有导热垫、加热膜、保温垫。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大圆柱电芯的铝极耳焊接抗撕裂能力以及均衡单颗电芯的加热面积、保证升温一致性的一种大圆柱电芯的新型成组结构。构。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圆柱电芯的新型成组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
,尤其涉及到一种大圆柱电芯的新型成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仓储、家庭、出行等方面的智能化,可移动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多元化,电池作为清洁能源的提供者,使其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和青睐,成为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003]在应用过程中,通过提高电池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电池组适应恶劣环境的的温度环境,有助于用户满意度提高成为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0004]现有技术中,圆柱电芯的径向尺寸以18650电芯为例,尺寸数据相对集中和稳定,而超大直径电芯的圆柱电芯直径范围较大,且极耳为铝材,极耳与连接片的连接通常使用激光焊接,而铝合金的焊接结合力较弱,受震动影响,支架的直径范围较大,造成与支架的间隙配合较大,因此在震动时,产生极耳焊接的撕裂风险,即造成供电回路失效。其次为使电池组适应恶劣的冬天较低的气温环境,向电池组供热,通常电池组的加热通过缠绕电芯表面,达成对电芯的加热,但该方式的缠绕,无法达成对电芯有效接触面积的控制,顾造成每颗电芯的加热不均,因此造成每颗电芯因温度原因产生的放电内阻不一致,故电芯产生互相补电等情况,长期如此,使电芯提前进入衰老期,行驶里程在低于预期的寿命值,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提高大圆柱电芯的铝极耳焊接抗撕裂能力以及均衡单颗电芯的加热面积、保证升温一致性的一种大圆柱电芯的新型成组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0007]一种大圆柱电芯的新型成组结构,包括由若干电芯1及其两端的上支架2与下支架3组成的电芯组;所述上支架2与下支架3中部分别设有若干相互配合的填充柱21与灌胶柱31;所述填充柱21上设有与周向的电芯1侧壁干涉的衬垫4;所述灌胶柱31中心设有与填充柱21配合的灌胶孔311;所述灌胶孔311内设有胶水;所述电芯组的两端设有汇流排71;所述汇流排71的外侧依次设有导热垫72、加热膜73、保温垫74。
[0008]进一步的,所述灌胶柱31上端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数条与灌胶孔311相通的溢胶槽312。
[0009]进一步的,所述灌胶柱31外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通过溢胶槽312内溢出的胶水与周向若干电芯侧壁相连接的黏贴部313。
[0010]进一步的,所述胶水为结构胶。
[0011]进一步的,所述填充柱21的长度大于灌胶孔311的深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衬垫4为圆形;所述衬垫4的边缘与电芯侧壁的干涉量为1

1.5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2与下支架3通过其中部均匀设置的若干贯穿电芯组的螺杆51、螺母52锁付固定。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2与下支架3侧方的接合处设有与黏贴部313相对的背胶衬垫6。
[0015]进一步的,所述电芯组的最外侧连接有保护板8。
[0016]进一步的,所述汇流排71与硬质的加热膜73之间通过具有弹性的导热垫72进行柔性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胶体灌装溢胶到电芯壳体与支架表面,通过溢胶的胶体与电芯粘结固定。且用衬垫与电芯干涉,消除或弱化电芯直径的公差较大不宜固定的问题;提升电芯固定的稳定性并保证每颗电芯之间的合理间距,便于加热时温度的均衡。
[0018]2.电芯的每一颗有确切的加热面积,使电芯的升温一致,即内阻接近。促进电芯成组后的寿命接近单体电芯的寿命;
[0019]3.支架上对应电芯的端面设有防爆阀,提供了极限情况的泄压通道,延长了电芯极限状态下,为用户提供了宝贵的逃离时间。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1]图1本专利技术结构爆炸图;
[0022]图2本专利技术下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本专利技术电池组局部截面图;
[0024]图4本专利技术电池组纵向截面图;
[0025]图5本专利技术电池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
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实施例:
[0030]如图1

5所示,一种大圆柱电芯的新型成组结构,包括由若干电芯1及其两端的上支架2与下支架3组成的电芯组;所述上支架2与下支架3中部分别设有若干相互配合的填充柱21与灌胶柱31;所述填充柱21上设有与周向的电芯1侧壁干涉的衬垫4;所述灌胶柱31中心设有与填充柱21配合的灌胶孔311;所述灌胶孔311内设有胶水;所述电芯组的两端设有汇流排71;所述汇流排71的外侧依次设有导热垫72、加热膜73、保温垫74。
[0031]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灌胶柱31上端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数条与灌胶孔311相通的溢胶槽312;所述灌胶柱31外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通过溢胶槽312内溢出的胶水与周向若干电芯侧壁相连接的黏贴部313;所述胶水为结构胶;溢胶槽312在其工作时,能够将灌胶孔311内的溢胶导入到黏贴部313与电芯侧壁之间,同时对电芯的固定起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圆柱电芯的新型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电芯(1)及其两端的上支架(2)与下支架(3)组成的电芯组;所述上支架(2)与下支架(3)中部分别设有若干相互配合的填充柱(21)与灌胶柱(31);所述填充柱(21)上设有干涉周向的电芯(1)移动的衬垫(4);所述灌胶柱(31)中心设有与填充柱(21)配合的灌胶孔(311);所述灌胶孔(311)内设有胶水;所述电芯组的两端设有汇流排(71);所述汇流排(71)的外侧依次设有导热垫(72)、加热膜(73)、保温垫(7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圆柱电芯的新型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柱(31)上端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数条与灌胶孔(311)相通的溢胶槽(3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圆柱电芯的新型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柱(31)外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通过溢胶槽(312)内溢出的胶水与周向若干电芯侧壁相连接的黏贴部(3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圆柱电芯的新型成组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计中陈道戈杨庆宏邓通杭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