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6524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暖器。电暖器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道,设置在壳体内,进风口通过风道与出风口连通,风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风机,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风道段内;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二风道段的风道出风口处或者位于第二风道段内,以用于对进入第二风道段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其中,第一风道段具有第一排液部,第一排液部位于风机的下方,以用于将汇聚在第一风道段内的冷凝水排出至风道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汽易冷凝、汇集在风道内壁上而影响风机正常运行的问题。影响风机正常运行的问题。影响风机正常运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暖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电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暖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带风轮的踢脚线电暖器的加热原理为:风轮将外部空气吸入,发热体对被吸入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形成的热风从排风口吹出,从而达到比普通踢脚线制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效果。
[0003]然而,若在诸如浴室或者其他高湿度的地方使用带风轮的踢脚线电暖器,由于风轮转动会带入水汽,部分水汽会因为温差而冷凝在风道内壁上,甚至可能产生堆积,从而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汽易冷凝、汇集在风道内壁上而影响风机正常运行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暖器,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道,设置在壳体内,进风口通过风道与出风口连通,风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风机,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风道段内;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二风道段的风道出风口处或者位于第二风道段内,以用于对进入第二风道段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其中,第一风道段具有第一排液部,第一排液部位于风机的下方,以用于将汇聚在第一风道段内的冷凝水排出至风道外。
[0006]进一步地,沿电暖器的高度方向,风机的枢转轴线与第一排液部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枢转轴线与位于其下方的第一风道段的其余位置之间具有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0007]进一步地,第一排液部为通孔或者开口,第一排液部的延伸方向与风机的枢转轴线一致。r/>[0008]进一步地,电暖器还包括:储液结构,设置在壳体内且围绕加热装置设置,储液结构具有第二排液部,从第二排液部排出的液体经由加热装置加热后形成水蒸气,以从出风口排出。
[0009]进一步地,储液结构具有第一进液口,电暖器还包括:第一管路,第一排液部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进液口连通;其中,沿电暖器的高度方向,第一排液部位于第一进液口的上方。
[0010]进一步地,第一进液口为腰形孔,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排液部连通,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进液口连通,沿第一管路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第一管路的过液截面逐渐减小。
[0011]进一步地,第二排液部包括多个排液孔,电暖器还包括:遮挡结构,遮挡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排液部处,以遮挡或者避让多个排液孔。
[0012]进一步地,储液结构包括:储液本体,储液本体呈弧形,第一进液口和第二排液部均设置在储液本体上;连接结构,储液本体设置在连接结构上,储液本体通过连接结构与加热装置和/或壳体连接。
[0013]进一步地,储液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弧形板;相对设置的两个条形板;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弧形板,两个第一弧形板、两个条形板及两个第二弧形板围绕形成储液本体,第二排液部设置在位于下方的一个条形板上,第一进液口设置在一个第二弧形板上。
[0014]进一步地,储液结构还具有第二进液口,第二进液口设置在另一个第二弧形板上,壳体具有进水口,电暖器还包括:第二管路,进水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二进液口连通;其中,沿电暖器的高度方向,进水口位于第二进液口的上方。
[0015]进一步地,连接结构包括:弧形连接板,储液本体设置在弧形连接板上;翻边结构,设置在弧形连接板的外周面上;其中,翻边结构为多个,多个翻边结构沿弧形连接板的外周面间隔设置。
[0016]进一步地,电暖器具有加热模式和加湿模式,在遮挡结构遮挡第二排液部时,电暖器处于加热模式;在遮挡结构避让第二排液部时,电暖器处于加湿模式。
[0017]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风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风机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风道段内,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二风道段的风道出风口处或者位于第二风道段内。第一风道段具有第一排液部,第一排液部位于风机的下方,以用于将汇聚在第一风道段内的冷凝水排出至风道外。这样,在用户将电暖器放置在浴室或者高湿度环境中使用时,风机将水汽经由进风口抽吸至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内,加热装置对进入第二风道段内的气体进行加热,由于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的温差,导致进入第一风道段内的水汽在第一风道段的内表面上冷凝甚至汇集,而汇集后的冷凝水能够通过第一排液部排出至风道外,进而避免冷凝水在第一风道段的内表面上积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汽易冷凝、汇集在风道内壁上而影响风机正常运行的问题,提升了电暖器的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暖器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图1中的电暖器拆除前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图2中的电暖器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图1中的电暖器拆除后壳且遮挡结构处于避让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示出了图1中的电暖器拆除后壳且遮挡结构处于遮挡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示出了图4中的电暖器的储液结构的第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5]图7示出了图6中的储液结构的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7]10、壳体;11、进风口;12、进水口;20、风道;21、第一风道段;211、第一排液部;22、
第二风道段;30、风机;40、加热装置;50、储液结构;51、第二排液部;52、第一进液口;53、储液本体;531、第一弧形板;532、条形板;533、第二弧形板;54、连接结构;541、弧形连接板;542、翻边结构;55、第二进液口;60、第一管路;70、遮挡结构;80、第二管路;90、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9]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汽易冷凝、汇集在风道内壁上而影响风机正常运行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暖器。
[0032]如图1至图7所示,电暖器包括壳体10、风道20、风机30及加热装置40。壳体10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风道20设置在壳体10内,进风口11通过风道20与出风口连通,风道2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风道段21和第二风道段22。风机3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风道段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风道(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进风口(11)通过所述风道(20)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道(2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风道段(21)和第二风道段(22);风机(3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段(21)内;加热装置(40),所述加热装置(40)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段(22)的风道出风口处或者位于所述第二风道段(22)内,以用于对进入所述第二风道段(22)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第一风道段(21)具有第一排液部(211),所述第一排液部(211)位于所述风机(30)的下方,以用于将汇聚在所述第一风道段(21)内的冷凝水排出至所述风道(20)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暖器的高度方向,所述风机(30)的枢转轴线与所述第一排液部(211)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枢转轴线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第一风道段(21)的其余位置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液部(211)为通孔或者开口,所述第一排液部(2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风机(30)的枢转轴线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暖器还包括:储液结构(5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且围绕所述加热装置(40)设置,所述储液结构(50)具有第二排液部(51),从所述第二排液部(51)排出的液体经由所述加热装置(40)加热后形成水蒸气,以从所述出风口排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结构(50)具有第一进液口(52),所述电暖器还包括:第一管路(60),所述第一排液部(211)通过所述第一管路(60)与所述第一进液口(52)连通;其中,沿所述电暖器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排液部(211)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口(52)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52)为腰形孔,所述第一管路(6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液部(211)连通,所述第一管路(6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口(52)连通,沿所述第一管路(60)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管路(60)的过液截面逐渐减小。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李忠正陶文杰李阳邹凯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