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378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涉及热能技术领域。其包括保温腔体、热能驱动型热泵、气液换热器及内置于保温腔体的蓄热介质,蓄热介质通过加热元件与外部供电设备相连,气液换热器安装在保温腔体内并与外部供液管连通,热能驱动型热泵安装在气液换热器的出风口,保温腔体为密封腔,保温腔体内的空气顺次沿热能驱动型热泵、蓄热介质和气液换热器循环流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在电蓄热装置中引入热能驱动型热泵,减少了电蓄热装置的用电量,降低用电成本;实现了热量的梯级利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减小电能消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能
,尤其涉及一种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涌现越来越多的电站系统。在用电低峰期负荷减少,造成大量低谷电的剩余,而电力产品的特性是产、供、销同时完成的,低谷电的大量剩余导致电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节能环保。为此,低谷电和高峰电采用不同用电价格以督促人们错峰用电,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浪费。
[0003]在寒冷的冬季及工业生产中,常用到热水或热油,传统采用电加热方式提供热水和热油。目前也出现了一些电蓄热装置,通过将价格便宜的低谷电通过加热元件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储存在蓄热介质中;在价格最高的高峰电阶段,通过使用空气等媒介将蓄热介质热量传递给水、导热油等介质,为用户和工业生产者供应热水或者热油,从而降低用电成本。但现有的电蓄热装置蓄热效率低,用电量仍然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活和工业用热水热油的用电成本高的缺陷,实现错峰用电,提高蓄热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包括保温腔体、热能驱动型热泵、气液换热器及内置于所述保温腔体的蓄热介质,所述蓄热介质通过加热元件与外部供电设备相连,所述气液换热器安装在所述保温腔体内并与外部供液管连通,所述热能驱动型热泵安装在所述气液换热器的出风口,所述保温腔体为密封腔,所述保温腔体内的空气顺次沿所述热能驱动型热泵、所述蓄热介质和所述气液换热器循环流动。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所述加热元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蓄热介质内部,所述加热元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保温腔体。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所述加热元件为多个。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所述保温腔体包括外壁及内壁,所述外壁位于所述内壁的外侧,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相连后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所述蓄热介质采用镁砖、钢球、熔融盐和石蜡中的任一种。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所述热能驱动型热泵为维勒米尔热泵,其中,所述维勒米尔热泵的中温腔和高温腔位于所述保温腔体内,所述维勒米尔的室温腔位于所述保温腔体外,所述维勒米尔热泵的中温腔位于所述气液换热器的出风口。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还包括循环风
机,所述热能驱动型热泵位于所述循环风机的叶轮与所述气液换热器的出气口之间。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所述循环风机包括叶轮、转轴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保温腔体外部,所述叶轮为布设在所述保温腔体内的高温叶轮,所述高温叶轮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驱动件相连。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在电蓄热装置中引入热能驱动型热泵,从低温热源吸热在高温热源放出数倍于能耗的热量,减少了电蓄热装置的用电量,降低用电成本;与此同时,从气液换热器出来的低温空气进入热能驱动型热泵预热,然后再进入温度较高的蓄热介质,实现了热量的梯级利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减小电能消耗。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
[0017]10、保温腔体;11、外壁;12、内壁;13、保温材料;20、热能驱动型热泵;21、室温腔;22、中温腔;23、高温腔;30、气液换热器;31、液体流道;40、蓄热介质;50、加热元件;60、循环风机;61、叶轮;62、转轴;63、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是为了清楚说明产品部件进行的编号,不代表任何实质性区别。“上”“下”“左”“右”的方向均以附图所示方向为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20]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的结构。其中,加热的对象可以为任意所需的液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比如,液体可以为生活用水或者工业用油,为表述方便以下以热水为例进行说明。
[002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包括保温腔体10、热能驱动型热泵20、气液换热器30及蓄热介质40。蓄热介质40内置于保温腔体10内,蓄热介质40通过加热元件50与外部供电设备相连。外部供电设备与加热元件50电连接,借由加热元件50为蓄热介质40加热,将热量蓄积在蓄热介质40内。热能驱动型热泵20安装在气液换热器30的出风口。气液换热器30安装在保温腔体10内,并与外部供液管连通。保温腔体10为密封腔体,其内的空气沿热能驱动型热泵20、蓄热介质40和气液换热器30循环流
动。如图1所示,气液换热器30包括液体流道31,液体流道31的两端向保温腔体10外延伸。
[0022]使用时,在低谷电阶段,加热元件50对蓄热介质40持续加热,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存储在蓄热介质40内,同时气液换热器30排出的空气经过热能驱动型热泵20初步升温,然后经过蓄热介质40发生热交换形成高温空气,高温空气与气液换热器30内的低温水换热,从而为用户提供所需的热水。气液换热器30内放热后的空气再次经过热能驱动型热泵20预热,然后经过蓄热介质40发生热交换,循环往复提供热水。在高峰电阶段,加热元件50停止加热,热能驱动型热泵20继续运行,从从气液换热器30出来的低温空气进入热能驱动型热泵20中预热,进一步进入蓄热介质40中,从蓄热介质40出来的高温空气在气液换热器30中与气液换热器30内部的流体换热后温度降低,依次循环。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将价格便宜的低谷电通过加热元件50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储存在蓄热介质40中,采用热能驱动型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腔体、热能驱动型热泵、气液换热器及内置于所述保温腔体的蓄热介质,所述蓄热介质通过加热元件与外部供电设备相连,所述气液换热器安装在所述保温腔体内并与外部供液管连通,所述热能驱动型热泵安装在所述气液换热器的出风口,所述保温腔体为密封腔,所述保温腔体内的空气顺次沿所述热能驱动型热泵、所述蓄热介质和所述气液换热器循环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蓄热介质内部,所述加热元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保温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为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热能驱动型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腔体包括外壁及内壁,所述外壁位于所述内壁的外侧,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相连后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填充有保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六彪王俊杰季伟郭嘉顾开选崔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