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煤气化开采过程泄露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638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煤气化开采过程泄露封堵装置,其包括:定位杆,其上下端安装有行进装置,其中心处安装有储浆箱;承载架,呈柱形结构形态,套在所述定位杆外侧,且内部设有隔板,并呈圆周排列设置多组,将其内部空腔分隔成存置腔室;钻槽装置,位于所述承载架上方,并安装于所述定位杆上;封堵装置,被配置为多组,对应安装在所述存置腔室内部,并由所述储浆箱提供封堵浆液,且每组所述封堵装置一侧均安装有密封罩。有密封罩。有密封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煤气化开采过程泄露封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煤气化开采
,具体为一种地下煤气化开采过程泄露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下煤气化开采,是指将对应煤层中的煤炭,对其进行热作用产生可燃合成气的过程,并对可燃合成气收集。但是,长期收集可燃合成气的过程中,其收集通道,即钻井会出现泄露情况,因此,需及时泄露状况进行检测定位,并对其作出对应处理。而现有的针对钻井发生泄漏的状况,大多数封堵装置,均直接对裂缝进行注浆封堵,且大多数需由人工进行操作,不仅工作环境危险性较高,而且影响可燃合成气开采收集效率,且长期使用时由于地质因素,其封堵间隙常常再次出现泄露情况,进而封堵密封效果较差。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地下煤气化开采过程泄露封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煤气化开采过程泄露封堵装置,其包括:
[0005]定位杆,其上下端安装有行进装置,其中心处安装有储浆箱;
[0006]承载架,呈柱形结构形态,套在所述定位杆外侧,且内部设有隔板,并呈圆周排列设置多组,将其内部空腔分隔成存置腔室;
[0007]钻槽装置,位于所述承载架上方,并安装于所述定位杆上;
[0008]封堵装置,被配置为多组,对应安装在所述存置腔室内部,并由所述储浆箱提供封堵浆液,且每组所述封堵装置一侧均安装有密封罩。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钻槽装置包括钻机、伸缩杆以及钻片,所述钻机安装与定位杆杆内,其输出端固定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侧面安装有伸缩杆,呈水平圆周排列设置多组,且每组所述伸缩杆外输出端均安装有钻片。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封堵装置包括:
[0011]导轨,被配置为两组,上下对称安装于定位杆外侧壁,且对应所述导轨上均安装有驱动座;
[0012]支撑杆一,为可驱动伸缩弹性结构,并被配置为四组,上、下方两组所述支撑杆一呈对称结构设置,且上方两组所述支撑杆一外侧端铰接在对应的连接杆件上,其内侧端分别铰接于上方所述驱动座上、储浆箱靠中心处侧,且所述连接杆件上安装有封堵组件二;
[0013]调节杆,横向固定在所述储浆箱外侧壁上,其输出端安装有纵向设置的并位于上下方所述封堵组件二之间的封堵组件一。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封堵组件一包括:
[0015]堵板二,水平并列设置两组,其内部开设有呈阵列式排列的十字导流腔,并相互连
通,且纵向相邻所述十字导流腔之间错位开设有横向贯穿的柱形腔,且左右侧所述堵板二靠上端处的十字导流腔通过内置管相连通,靠近所述内置管下方处,安装有横向固定在左右侧所述堵板二内侧壁上的监测滤板;
[0016]平板,上下平行设置两组,并对应固定在所述堵板二上下端,且上方所述平板的中心开设有导气孔;
[0017]堵板一,平行设置于右侧所述堵板外侧,其右侧面与调节杆输出端相固定,其左侧端面外贴附有分隔膜,其上下端面分别与上下方所述平板内侧板滑动连接,其板内开设有面向柱形腔并相对应的柱形槽,所述柱形槽外侧环壁上安装有转子;
[0018]搅拌杆,与柱形腔对应设置,并横向贯穿左右侧所述柱形腔,其右端安装有定子并嵌入所述柱形槽内;
[0019]注浆装置,安装于调节杆外侧,并与储浆箱相连通,其输出端通过导管与内置管相连通。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杆外侧安装有螺旋引流片,且其左半杆半径为右半杆半径二分之一,左半杆左端头处安装有球形壳。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封堵组件二包括:
[0022]推座,安装于连接杆件上,其内部安装有气泵;
[0023]负载座,被配置为四组,两组所述负载座呈左右对称设置,并通过锁紧传感杆相衔接,所述锁紧传感杆为可驱动伸缩弹性结构,安装在所述推座左侧端面上,且所述锁紧传感杆上安装有气压监测元件,位于左侧的所述负载座左侧端安装有粗糙板一,两组所述负载座呈上下对称设置,位于上下方的所述负载座对应外侧端安装有纵向顶压组件,且所述纵向顶压组件左右端与左右侧负载座上下端均通过密封带进行密封连接,形成密封监测腔室;
[0024]支撑杆二,为可驱动伸缩结构,被配置为四组,分别对应铰接在相邻所述负载座对应端角上,形成四边形结构;
[0025]传感拉簧,被配置为四组,对应安装在对应所述支撑杆二上,其外侧端分别对应连接在对应侧所述密封带内侧。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下方两组所述支撑杆二呈直角结构,且左侧支撑杆二长度长于右侧支撑杆二长度,其上、下、左、右角端均相对位于同一圆上。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纵向顶压组件包括支撑杆三,为可驱动伸缩结构,呈左右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支撑杆三上端均铰接有托板,所述托板外侧端面上安装有压簧,所述压簧外侧端面安装有粗糙板二,且左右侧所述托板相铰接,左右侧所述托板、粗糙板二外对应侧端均通过对应密封带密封连接,左右侧粗糙板二内侧端之间通过密封带密封连接。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左右侧所述支撑杆三呈直角结构。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托板与粗糙板二呈15
°
夹角。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煤气化开采过程泄露封堵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1]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注浆封堵结构方式与气压密封结构方式配合使用,对泄漏区域及封堵界面端均进行后续泄露监测,从而提高对泄露封堵的密封性及对密封状态的监测,其
本装置通过封堵组件一、封堵组件二的可脱离式结构,提高了后续持续对泄露点的封堵的作业进行的灵活便捷性、高效性,尤其,针对处于封堵装置下方的泄漏点。
[0032]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针对气压密封结构方式中的内部气压进行监测,从而能够判断出泄露点处的气体内漏和气体外漏两种情况,进而能够判断出其对应煤层处的压力强度,进而及时判断了解钻井支承结构的强度,为煤气开采环境的安全提高了有效预警及监测。
[0033]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浆液与堵板进行融为一体式结构方式,提高整体封堵的密封性,并与封堵组件二进行连通式结构,使得更全面的监测封堵装置整体的密封性,其通过搅拌杆、定子、转子、螺旋引流片的结构设计,使得浆液实时以趋向煤层一侧流向,进一步提高煤层一侧的密实度。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封堵装置实施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承载架俯视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封堵装置内部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杆件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封堵装置结构及原理示意图;
[0039]图中:1、定位杆;2、承载架;3、钻槽装置;4、行进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煤气化开采过程泄露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定位杆(1),其上下端安装有行进装置(4),其中心处安装有储浆箱(7);承载架(2),呈柱形结构形态,套在所述定位杆(1)外侧,且内部设有隔板(5),并呈圆周排列设置多组,将其内部空腔分隔成存置腔室;钻槽装置(3),位于所述承载架(2)上方,并安装于所述定位杆(1)上;封堵装置(6),被配置为多组,对应安装在所述存置腔室内部,并由所述储浆箱(7)提供封堵浆液,且每组所述封堵装置(6)一侧均安装有密封罩(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煤气化开采过程泄露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槽装置(3)包括钻机、伸缩杆以及钻片,所述钻机安装与定位杆(1)杆内,其输出端固定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侧面安装有伸缩杆,呈水平圆周排列设置多组,且每组所述伸缩杆外输出端均安装有钻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煤气化开采过程泄露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装置(6)包括:导轨(61),被配置为两组,上下对称安装于定位杆(1)外侧壁,且对应所述导轨(61)上均安装有驱动座(62);支撑杆一(63),为可驱动伸缩弹性结构,并被配置为四组,上、下方两组所述支撑杆一(63)呈对称结构设置,且上方两组所述支撑杆一(63)外侧端铰接在对应的连接杆件(6610)上,其内侧端分别铰接于上方所述驱动座(62)上、储浆箱(7)靠中心处侧,且所述连接杆件(6610)上安装有封堵组件二(66);调节杆(64),横向固定在所述储浆箱(7)外侧壁上,其输出端安装有纵向设置的并位于上下方所述封堵组件二(66)之间的封堵组件一(6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煤气化开采过程泄露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一(65)包括:堵板二(653),水平并列设置两组,其内部开设有呈阵列式排列的十字导流腔,并相互连通,且纵向相邻所述十字导流腔之间错位开设有横向贯穿的柱形腔,且左右侧所述堵板二靠上端处的十字导流腔通过内置管(655)相连通,靠近所述内置管(655)下方处,安装有横向固定在左右侧所述堵板二(653)内侧壁上的监测滤板(654);平板(6510),上下平行设置两组,并对应固定在所述堵板二(653)上下端,且上方所述平板(6510)的中心开设有导气孔;堵板一(652),平行设置于右侧所述堵板(653)外侧,其右侧面与调节杆(64)输出端相固定,其左侧端面外贴附有分隔膜(659),其上下端面分别与上下方所述平板(6510)内侧板滑动连接,其板内开设有面向柱形腔并相对应的柱形槽,所述柱形槽外侧环壁上安装有转子(658);搅拌杆(656),与柱形腔对应设置,并横向贯穿左右侧所述柱形腔,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义井庆贺陶树李德军郭洁张洪清孙元帅陈世达叶金诚吴亚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