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高效的一体化混凝澄清池及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6213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简单高效的一体化混凝澄清池及工作方法。现有机械搅拌澄清池具有结构复杂、运维工作量大、投资较高等缺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组成包括:澄清池,澄清池内部安装有澄清池隔墙(7),并将澄清池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内部区域为絮凝区(18),外部区域为分离区(19),澄清池顶部安装有进水管(5),进水管右侧安装有管道混合器(9),管道混合器与电动调节阀(11)之间安装有絮凝剂加药装置(10),絮凝区内由上到下依次安装有一级搅拌器A(8)和一组二级搅拌器B(13),澄清池下方安装有刮泥机(16),刮泥机桥臂的顶端分别安装有一组搅拌器C(17),刮泥机中间位置垂直安装传动轴(16)。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简单高效的一体化混凝澄清池。高效的一体化混凝澄清池。高效的一体化混凝澄清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简单高效的一体化混凝澄清池及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废水、污水或污泥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简单高效的一体化混凝澄清池及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澄清池是水处理领域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固液分离设备,澄清池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泥渣分离型和泥渣过滤型,泥渣分离型澄清池包括机械搅拌澄清池和水力循环澄清池,泥渣过滤型澄清池包括悬浮澄清池和脉冲澄清池,泥渣分离型澄清池泥渣通过水力或机械的作用使泥渣在澄清池内循环流动,原水中细小的杂质与泥渣接触,被吸附、絮凝后再通过沉淀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回收清水和浓泥渣,泥渣过滤型澄清池通过水力作用使泥渣悬浮在澄清池中,当原水由下而上通过泥渣层时,原水中的杂质就会与高浓度的泥渣进行接触、絮凝,最后被拦截下来,在泥渣层上方形成清水层;分离型澄清池中,机械搅拌澄清池应用最为广泛,它具有处理量大、分离效果好、适应性强等特点,但其结构较复杂、运维工作量大、投资较高,过滤型澄清池适用于处理细小悬浮物的水质,但有时泥渣会被水流冲到清水区,且对混凝的要求较高,稳定性不如分离性澄清池。
[0003]现有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单高效的一体化混凝澄清池,其组成包括:澄清池,其特征是:所述的澄清池内部安装有澄清池隔墙,并将所述的澄清池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内部区域为絮凝区,外部区域为分离区,所述的澄清池顶部安装有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右侧安装有管道混合器,所述的管道混合器与电动调节阀之间安装有絮凝剂加药装置,所述的絮凝区内由上到下依次安装有一级搅拌器A和一组二级搅拌器B,所述的澄清池下方安装有刮泥机,所述的刮泥机桥臂的顶端分别安装有一组搅拌器C,所述的刮泥机中间位置垂直安装传动轴,所述的传动轴与检修平台上的刮泥机的电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单高效的一体化混凝澄清池,其特征是:所述的澄清池底部安装有排泥口,斜管装置安装在所述的分离区上部,水面的下部,溢流口和环状集水槽安装在所述的澄清池上部,所述的澄清池顶部安装所述的检修平台,所述的澄清池隔墙上部为圆柱体形状,其下部为喇叭口形状,所述的澄清池隔墙的出口直径为入口直径的1.5

2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单高效的一体化混凝澄清池,其特征是:所述的一级搅拌器A设置在所述的絮凝区上部,距所述的检修平台1.5

2m,单个叶轮旋转覆盖面积为隔墙截面积的90

95%,所述的二级搅拌器B数量为4台,设置在所述的絮凝区的下部的四个角部,距所述的澄清池隔墙下表面1

1.5m,叶轮旋转覆盖面积为隔墙面积的10

15%,所述的三级搅拌器B设置在所述的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阳苏林陈飞云钟犁张茂龙唐荣富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