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多数新风设备中均集成有制热加湿功能,缺乏制冷模式下的加湿控制。加湿设备多为等焓加湿(如湿膜、超声波、喷水等),该类加湿设备在启动后,新风会降温。由此,在新风设备开启制冷降温模式后,再启用加湿功能,容易导致出风温度降低,进而引起室内过冷,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设备开启制冷加湿后,容易导致出风温度降低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设备的控制方法,新风设备包括第一换热系统、第二换热系统和加湿设备,第一换热系统用于在新风通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进行换热,第二换热系统用于在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之间的进行换热,加湿设备设置在新风通道内;
[0005]新风设备加湿控制方法包括:
[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新风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设备包括第一换热系统、第二换热系统和加湿设备,所述第一换热系统用于在新风通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进行换热,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用于在所述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之间的进行换热,所述加湿设备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新风设备处于制冷加湿模式时,判断所述新风设备输出的第一制冷量是否大于预设制冷量;以及,在所述第一制冷量大于所述预设制冷量时,控制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系统从制冷模式切换至制热模式,以降低所述第一制冷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系统从制冷模式切换至制热模式,包括:控制所述第二换热系统从制冷模式切换至制热模式;判断所述新风设备输出的第二制冷量是否大于所述预设制冷量;以及,在所述第二制冷量大于所述预设制冷量时,提高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对应的压缩机转速和/或减小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对应的节流元件的开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控制所述第二换热系统从制冷模式切换至制热模式时,获取第一蒸发温度,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为所述第一换热系统中蒸发器的蒸发温度;以及,在所述第一蒸发温度小于新风露点温度时,降低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对应的压缩机转速和/或增大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对应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以提高所述第一蒸发温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高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对应的压缩机转速和/或减小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对应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新风设备输出的第三制冷量是否大于所述预设制冷量;在所述第三制冷量大于所述预设制冷量时,控制所述第一换热系统从制冷模式切换至制热模式。5.如权利要求1
‑
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系统从制冷模式切换至制热模式之后,还包括:在所述加湿设备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时,确定所述新风设备内各换热系统的当前运行模式;将所述新风设备输出的第四制冷量与设定制冷量进行比对,获得制冷量比对结果;以及,基于所述当前运行模式和所述制冷量比对结果调节所述新风设备的运行参数。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和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均包括压缩机和节流元件;所述基于所述当前运行模式和所述制冷量比对结果调节所述新风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在所述第四制冷量小于预设制冷量时,提高以制冷模式运行的换热系统对应的压缩机转速和/或节流元件的开度,和/或,降低以制热模式运行的换热系统对应的压缩机转速和/或节流元件的开度;在所述第四制冷量大于预设制冷量时,降低以制冷模式运行的换热系统对应的压缩机
转速和/或节流元件的开度,和/或,提高以制热模式运行的换热系统对应的压缩机转速和/或节流元件的开度。7.如权利要求1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坤,高卓贤,刘步东,李金波,杜顺开,黄剑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