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禁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607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门禁终端,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前壳与后壳,前壳与后壳之间围成固定腔,固定腔的中部设置有主控制组件,主控制组件包含主控制板,固定腔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组件,固定腔的另一侧设置有信号收发组件、音频输入输出组件以及接头组件;前壳的中部开设有安装通孔,屏幕通过安装通孔与前壳连接在一起,安装通孔与固定腔相互连通;固定腔在安装通孔的后侧设置有固定支架组件,主控制板通过固定支架组件与前壳连接在一起。该装置布局合理,通过将主控制组件与蓄电池设置在中部,将传感器组件、有信号收发组件、音频输入输出组件以及接头组件设置在两侧的布局方式,大大提高固定腔的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利于减小该装置的整体体积大小。体积大小。体积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禁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安防门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门禁终端。

技术介绍

[0002]门禁管理系统又称出入管理控制系统(ACCESS CONTROL SYSTEM),是一种管理人员进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概括就是:管理什么人什么时间可以进出哪些门,并提供事后的查询报表等等,常见的门禁系统有:密码门禁系统、非接触卡门禁系统、指纹虹膜掌型生物识别门禁系统及人脸识别门禁考勤系统等的总称,它们在安全性、方便性、易管理性等方面都各有特长,应用广泛。
[0003]门禁终端是门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现有技术中的门禁终端结构设计与安装布置不合理,设置多个固定支架,从而使得门禁终端较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0004]故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与布局合理的门禁终端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门禁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门禁终端多存在结构设计与安装布置不合理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门禁终端,其包括:
[0007]连接在一起的前壳与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禁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前壳与后壳,所述前壳与后壳之间围成固定腔,所述固定腔的中部设置有主控制组件,所述主控制组件包含主控制板,所述固定腔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组件,所述固定腔的另一侧设置有信号收发组件、音频输入输出组件以及接头组件;所述前壳的中部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屏幕通过安装通孔与前壳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通孔与固定腔相互连通;所述固定腔在安装通孔的后侧设置有固定支架组件,所述固定支架组件设置在屏幕与主控制板之间,所述主控制板通过固定支架组件与前壳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组件包含第一固定支架与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第二固定支架分别横向架设在安装通孔的两端后侧,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第二固定支架整体均呈“π”字形;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包含位于两侧的第一连接臂与位于中部的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向外凸出,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外侧部通过螺丝螺母组件与前壳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内侧部通过螺丝螺母组件与主控制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包含位于两侧的第二连接臂与位于中部的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向外凸出,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外侧部通过螺丝螺母组件与前壳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内侧部通过螺丝螺母组件与主控制板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含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补光灯板;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前壳与第二传感器之间,所述前壳上开设有用以第一传感器伸出的第一显示孔,所述前壳上开设用以第二传感器伸出的第二显示孔,所述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前后叠置,所述第二传感器穿过第一传感器后从第二显示孔伸出,所述前壳上开设有用以补光灯板伸出的第三显示孔;所述前壳的内侧部设置有四个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四角分别通过螺丝螺母组件与第一支撑柱一一连接在一起;所述前壳在第二显示孔的周侧设置有四个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高度大于第一支撑柱的高度,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四角分别通过螺丝螺母组件与第二支撑柱一一连接在一起;所述前壳在第三显示孔的周侧设置有支撑肋,所述支撑肋的高度小于第二支撑柱的高度,并且所述支撑肋的高度大于第一支撑柱的高度,所述补光灯板通过螺丝螺母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波苗瑞邹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