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微液滴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5955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式微液滴芯片,包括芯片本体,芯片本体上具有反应腔、加样腔、微液滴生成结构、油液接口、气液接口和荧光检测区;液滴生成时,加样腔与气液接口之间及油液接口与气液接口之间形成压力差,压力差分别驱动加样腔中的样本和油液接口的生成油进入微液滴生成结构生成微液滴进入反应腔;液滴检测时,外部压力驱动检测推动油进入反应腔,使得微液滴从反应腔中流出至微液滴生成结构,外部压力驱动检测分隔油进入微液滴生成结构,检测分隔油将从反应腔中流出至微液滴生成结构中的微液滴分隔形成队列,进入荧光检测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微液滴生成结构的分时复用,将液滴生成、扩增和检测都集成在一张芯片,实现全集成、全封闭的数字PCR流程。闭的数字PCR流程。闭的数字PCR流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微液滴芯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数字PCR分析仪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微液滴芯片。

技术介绍

[0002]液滴微流控(droplet

based microfluidics)是近年来在微流控芯片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操控微小体积液体的技术平台,其原理为: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示例性的,其中的一种为油相,另一种为水相,油相和水相同时进入微通道后,在微通道的作用下,水相以微小体积单元的形式分布于油相中,形成一系列离散的微液滴。每个液滴作为一个微反应器,完成一组化学或生物反应。
[0003]数字PCR技术被誉为第三代PCR技术,具有绝对定量和单分子检测灵敏度的优点,在分子诊断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数字PCR技术一种主流的技术路线的采用液滴微流控芯片,将反应体系分割成数万乃至数百万尺寸均一的液滴,并完成生成、扩增和荧光检测,通过荧光检测结果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样本中目标分子的精确拷贝数。
[0004]在液滴数字PCR技术中,常常利用液滴生成芯片中的结构,完成液滴生成,然后将液滴转移至反应管中扩增,最后再利用液滴检测芯片中的结构,将液滴形成有一定间隔的液滴队列,每个液滴依次通过荧光检测区域,激发并检测液滴内的荧光信号。这种利用液滴微流控实现数字PCR的方法,具有液滴尺寸均一、液滴数量不易受限制、荧光检测信噪比高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芯片结构复杂,生成和检测在不同芯片中完成,集成度低,难以自动化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微液滴芯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液滴生成与检测在不同液滴芯片中完成,集成度及自动化程度低的不足。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式微液滴芯片,包括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上具有反应腔及加样腔,所述芯片本体内构造有微液滴生成结构、油液接口、气液接口和荧光检测区,所述气液接口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加样腔与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连通,所述油液接口与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连通;
[0007]液滴生成时,所述加样腔与所述气液接口之间形成第一压力差,所述油液接口与所述气液接口之间形成第二压力差,所述第一压力差和所述第二压力差分别驱动所述加样腔中的样本和所述油液接口的生成油进入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生成的微液滴进入并存储于所述反应腔中;
[0008]液滴检测时,外部压力驱动检测推动油从所述气液接口进入所述反应腔,使得所述反应腔中的微液滴从所述反应腔中流出至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外部压力驱动检测分隔油从所述油液接口进入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所述检测分隔油将所述从反应腔中流出至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中的微液滴分隔形成队列,进入所述荧光检测区。
[0009]优选地,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包括油液管道以及连通管道,所述油液管道与所述
连通管道成十字交叉,所述连通管道包括处于十字交叉点的第一侧且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第一管道以及处于所述十字交叉点的第二侧且与所述加样腔连通的第二管道,所述油液接口与油液管道连通。
[0010]优选地,以所述芯片本体的所述第一侧面处于水平方位为参照,所述反应腔与所述加样腔处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反应腔与所述芯片本体的所述第一侧面的连接接口向上延伸,且成下小上大的喇叭口。
[0011]优选地,所述反应腔内还构造有自下而上延伸的气液管道,所述气液管道的下口与所述气液接口连通,所述气液管道的上口高于所述连接接口的上口。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连接接口之间具有微液滴观测区。
[0013]优选地,所述加样腔包括开口腔以及密封连接于所述开口腔的开口处的密封盖。
[0014]优选地,所述加样腔设置有滤膜或者排气孔。
[0015]优选地,所述荧光检测区处于所述第二管道上。
[0016]优选地,所述加样腔处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反应腔处于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芯片本体的相对两侧。
[0017]优选地,在所述微液滴进入所述反应腔内之前,所述反应腔内预置轻油。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式微液滴芯片,所述芯片本体上集成具有加样腔、反应腔、微液滴生成结构以及荧光检测区,通过对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的分时复用,将液滴生成、扩增和检测都集成在一张芯片当中,实现全集成、全封闭的数字PCR流程。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体式微液滴芯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体式微液滴芯片中的微液滴生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体式微液滴芯片中的反应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微液滴生成过程示意;
[0023]图5为微液滴生成后存储于反应腔内的示意;
[0024]图6为一体式微液滴芯片翻转180
°
后反应腔内的状态示意;
[0025]图7为图6状态下向反应腔内通入油液后的状态示意;
[0026]图8为微液滴从反应腔内迫出后的状态示意(图中箭头示出微液滴及油液流向);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体式微液滴芯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9]1、芯片本体;11、反应腔;111、连接接口;112、气液管道;12、加样腔;121、开口腔;122、密封盖;21、油液管道;22、第一管道;23、第二管道;31、油液接口;32、气液接口;33、荧光检测区;34、微液滴观测区;4、微液滴;5、检测推动油。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结合参见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式微液滴芯片,包括芯片本体1,所述芯片本体1上具有反应腔11及加样腔12,所述芯片本体1内构造有微液滴生成结构、油液接口31、气液接口32和荧光检测区33,所述气液接口32与所述反应腔11连通,所述加样腔12与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连通,所述油液接口31与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连通;
[0031]液滴生成时,所述加样腔12与所述气液接口32之间形成第一压力差,所述油液接口31与所述气液接口32之间形成第二压力差,所述第一压力差和所述第二压力差分别驱动所述加样腔12中的样本和所述油液接口31的生成油进入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生成的微液滴4进入并存储于所述反应腔11中;
[0032]液滴检测时,外部压力驱动检测推动油5从所述气液接口32进入所述反应腔11,使得所述反应腔11中的微液滴4从所述反应腔11中流出至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外部压力驱动检测分隔油从所述油液接口31进入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所述检测分隔油将所述从反应腔11中流出至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中的微液滴4分隔形成队列,进入所述荧光检测区33。
[0033]该技术方案中,所述芯片本体1上集成具有加样腔12、反应腔11、微液滴生成结构以及荧光检测区33,从而使所述微液滴的生成、检测集成于同一个芯片上完成,集成度以及自动化程度都能够得到提高;更为重要的,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微液滴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本体(1),所述芯片本体(1)上具有反应腔(11)及加样腔(12),所述芯片本体(1)内构造有微液滴生成结构、油液接口(31)、气液接口(32)和荧光检测区(33),所述气液接口(32)与所述反应腔(11)连通,所述加样腔(12)与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连通,所述油液接口(31)与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连通;液滴生成时,所述加样腔(12)与所述气液接口(32)之间形成第一压力差,所述油液接口(31)与所述气液接口(32)之间形成第二压力差,所述第一压力差和所述第二压力差分别驱动所述加样腔(12)中的样本和所述油液接口(31)的生成油进入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生成的微液滴(4)进入并存储于所述反应腔(11)中;液滴检测时,外部压力驱动检测推动油(5)从所述气液接口(32)进入所述反应腔(11),使得所述反应腔(11)中的微液滴(4)从所述反应腔(11)中流出至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外部压力驱动检测分隔油从所述油液接口(31)进入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所述检测分隔油将所述从反应腔(11)中流出至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中的微液滴(4)分隔形成队列,进入所述荧光检测区(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微液滴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液滴生成结构包括油液管道(21)以及连通管道,所述油液管道(21)与所述连通管道成十字交叉,所述连通管道包括处于十字交叉点的第一侧且与所述反应腔(11)连通的第一管道(22)以及处于所述十字交叉点的第二侧且与所述加样腔(12)连通的第二管道(23),所述油液接口(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世圣王博夏雷刘金伟杨文军王勇斗
申请(专利权)人:新羿制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