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直流相互作用耦合聚类的多直流输送极限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分析领域,具体地,涉及基于直流相互作用耦合聚类的多直流输送极限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送端大多集中于西北、西南等能源密集的区域。现在,我国多地区电网已经呈现出直流多送出或多馈入的重要特征,且其输送规模也属世界罕有。由于各冋直流落点间距离比较近,各回直流之间的电气耦合联系紧密,相互间的影响较大,存在着复杂的直流与直流之间、直流与交流之间的交互作用。从现有的对多馈入HVDC系统的研究中也可以看到,各回直流间的耦合强度越大,系统也越容易发生如换相失败类故障,导致多直流综合送出功率极限难以准确获取,并给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及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0003]国际大电网组织CIGRE在研究报告中定义了多馈入相互作用因子(Multi
‑
Infeed Interaction Factor,MIIF),其含义为:在一回HVDC输电母线上接入三相对称电抗器,以一回直流因无功扰动导致本回直流换流母线电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基于直流相互作用耦合聚类的多直流输送极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输入用于潮流计算的系统网架结构、发电机、负荷、变压器、直流线路基本数据,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对包含多条直流线路的区域电网多种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得到多种可行的潮流运行方式;步骤二:在步骤一所得到的多种可行的潮流运行方式基础上,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对包含多条直流线路的区域电网多种可行的潮流运行方式进行短路计算,得到多直流系统的多送出短路比:其中,S
aci
为换流母线i的交流短路容量;P
di
表示第i回直流功率;表示换流母线i处发生扰动导致换流母线i的电压变化,从而引犮的第j回直流功率发生变化对交流系统的影响,n为直流线路数,P
dj
为第j回直流功率;MSIF
ij
表征直流线路i对直流线路j的多种运行方式下的相互作用因子,计算如下:其中,在换流母线j上接入一个感性负载,引起换流母线j上1%的电压降落,用ΔU
j
表示;所引起与换流母线j相邻的换流母线i的电压降落,用ΔU
i
表示;步骤三: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多种运行方式下的相互作用因子MSIF
ij
进行聚类分析,其中,i=1,2,
…
,n;j=1,2,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伟,王吉利,程林,任冲,张钢,魏平,卫琳,王康平,刘俊,王光耀,刘嘉诚,张睿哲,彭鑫,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