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一箭多星发射的星箭分离系统及其分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发射
,尤其涉及适用于一箭多星发射的星箭分离系统及其分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多星布局有多星分配器式、POD式和堆叠式。其中:
[0003]多星分配器式为多颗卫星装到一个中心承力筒式或圆盘式多星分配器上。该种布局的中心承力筒需要承受多颗卫星的重量,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体积、重量也相应较大,因此卫星可用包络和重量大大减小。
[0004]POD式为多颗立方体卫星在轨道分离器内并排布置,当星箭分离时,舱门的解锁装置分离,舱门在底部扭簧作用下打开,作用在舱底的主分离弹簧由于去掉了舱门的位置限制,推动活动底板,将卫星逐个从舱底向舱口推出。POD式多适用于立方星,且轨道分离器的质量也较大,不适合其它卫星的批量发射。
[0005]堆叠式为多颗卫星上下叠放布置于整流罩中,省去了体积、质量均较大的多星分配器。
[0006]上述布局方式的多颗卫星的分离方式通常为旋转分离式,即运载末级绕自身横轴旋转,利用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一箭多星发射的星箭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运载适配器(1),卫星(2),多颗所述卫星(2)叠置成第一列卫星组(21)和第二列卫星组(22),所述第一列卫星组(21)和第二列卫星组(22)之间上下左右均颠倒布置、且第一列卫星组(21)和第二列卫星组(22)上的卫星数目相同;压紧释放机构(3),多个所述压紧释放机构(3)的底端均布置在运载适配器(1)顶面,多个所述压紧释放机构(3)顶端分别与第一列卫星组(21)和第二列卫星组(22)顶端连接,多个所述压紧释放机构(3)均匀布置在第一列卫星组(21)和第二列卫星组(22)整体的边缘处;所述第一列卫星组(21)上的每个卫星(2)的左侧面以及第二列卫星组(22)上的每个卫星(2)的右侧面分别布置有第一连接件(23),位于同侧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件(23)之间相连接,位于最上方的第一连接件(23)的顶端与对应的压紧释放机构(3)连接;所述第一列卫星组(21)上的每个卫星(2)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底部分别布置有第二连接件(24),所述第二列卫星组(22)上的每个卫星(2)的前侧面和后侧面顶部分别布置有第三连接件(25),每个所述第一列卫星组(21)上的卫星(2)通过其上的第二连接件(24)和与该卫星(2)不同列且相邻卫星(2)上的第三连接件(25)连接,位于最上方的第一连接件(23)和第三连接件(25)的顶端分别与对应的压紧释放机构(3)连接,位于最下方的第一连接件(23)和第三连接件(25)的底端分别与运载适配器(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一箭多星发射的星箭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3)包括:第一碳纤管(231),所述第一碳纤管(231)的顶端高于对应卫星(2)的顶面,第一碳纤管(231)的底面低于对应卫星(2)的底面;第一上转接体(232),所述第一上转接体(232)为中空结构,第一上转接体(232)的底部嵌入第一碳纤管(231)的顶端内,所述第一上转接体(232)的外壁上布置有第一分离开关(233)和第一接地桩(234);第一下转接体(235),所述第一下转接体(232)为中空结构,第一下转接体(235)的顶部嵌入第一碳纤管(231)的底端内;所述第一下转接体(235)的外壁上布置有第二分离开关(236)和第二接地桩(237);所述第二分离开关(236)与第一分离开关(233)以及第二接地桩(237)和第一接地桩(234)分别位于第一碳纤管(231)的两侧。所述第一列卫星组(21)上位于上方的卫星(2)上的第一下转接体(235)与位于下方的卫星(2)上的第一上转接体(232)扣合连接、且第一下转接体(235)上的第二分离开关(236)和第一上转接体(232)上的第一分离开关(233)处于压紧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一箭多星发射的星箭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转接体(232)的顶部外壁为锥形外壁,第一下转接体(235)的底部外壁为锥形内壁,所述锥形外壁与锥形内壁相扣合连接,所述第一上转接体(232)顶部远离对应卫星(2)的侧面具有第一凸沿(238),所述第一凸沿(238)卡设在第一碳纤管(231)的顶端,所述第一下转接体(235)的底部远离对应卫星(2)的侧面具有第二凸沿(239),所述第二凸沿(239)与第一凸沿(238)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一箭多星发射的星箭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上转接体(232)底端具有底托(2321),所述底托(2321)的底面中部向第一上转接体(232)内凹陷形成定位凸起(2322),所述第一上转接体(232)内布置有第一定位套(2323),所述第一定位套(2323)的内壁上布置有第二定位套(2324),第二定位套(2324)的顶端与第一定位套(2323)内壁的顶部通过环形定位板(232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套(2323)套设在定位凸起(2322)上,第一定位套(2323)的外壁底部与第一碳纤管(231)的内壁相贴合,第二定位套(2324)的底端抵靠在定位凸起(2322)的顶面上,所述第二定位套(2324)、第一定位套(2323)、环形定位板(2325)、定位凸起(2322)和底托(2321)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布置有分离弹簧(2326),所述分离弹簧(2326)的两端分别抵靠在环形定位板(2325)和底托(2321)上、且分离弹簧(2326)套设在定位凸起(2322)和第一定位套(2323)上,第一定位套(2323)、第二定位套(2324)和环形定位板(2325)为一体成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一箭多星发射的星箭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转接体(235)的内壁中部布置有固定板(2351),所述固定板(2351)的底面安装有电磁铁(2352),所述电磁铁(2352)伸入第一定位套(2323)内,所述电磁铁(2352)内布置有隔板(2355),隔板(2355)将电磁铁(2352)内部分隔成两个腔室,其中一个腔室内安装有电磁铁线圈(2353),所述电磁铁(2352)内部布置有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电磁铁衔铁(2354),电磁铁衔铁(2354)的一端位于电磁铁线圈(2353)内,另一端穿过另一个腔室、并与锁定钩(2356)卡接,所述锁定钩(235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燚红,王春雪,段鹏,谷松,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