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维修的快速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55743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维修的快速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尺寸优化阶段:S11:对短应力线轧机的轴承座、支撑座等关键备件的尺寸实施优化,轧机轴承座、支撑座配合面的尺寸优化可以不明确数值,具体数值可根据轧机型号、关键参数而定。该短应力线轧机维修的快速组装方法,通过优化轧机上、下轴承座与中间支撑座的配合,并配置适宜尺寸和适当数量的支撑垫块,实现短应力线轧机维修组装时轧制中心线的快速找正,消除因维修过程中轧机的轧制中心线错误而导致的维修质量不达标事故,同时采用该技术可进一步可节约工时、降低维修工劳动强度,该种维修装配精度较高,轧机的铜螺母能够完全压紧球面垫,避免了轧机出现较大的“弹跳”缺陷。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维修的快速组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短应力线轧机维修
,具体为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维修的快速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短应力线轧机主要包括压下机构、辊系(轧辊装配)、拉杆、底座、导卫梁五个部分,其中,拉杆装配系统主要包含轧机张力柱、轴承座、支撑座、承压法兰、球面垫、铜螺母、平衡装置以及部分压盖、密封圈等备件,拉杆及铜螺母是轧机受力的主要工作部分,轧机通过安装在拉杆上的铜螺母转动来带动上下轴承座实现对称移动,从而实现轧制辊缝的对称调整,这种调整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轧制线稳定不变,可以避免因轧制线和孔型中心线不对中导致的生产或质量事故,因此,这就首先要求轧机在维修组装时能准确核定轧机的轧制中心线。
[0003]然而传统的轧机维修方法是需要先在轧机支撑座上标记好轧制线标高,然后在进行上下轴承座的安装时,通过反复测量并上下轴承座中心到轧制线的距离,直到上轴承座、下轴承座中心至标记好的轧制线尺寸一致时方为合格,但由于支撑座及轧机轴承座都为非标件,中心等关键位置难以核准,导致该种维修装配精度不高,误差相对较大;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维修的快速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其特征在于:S1:尺寸优化阶段:S11:对短应力线轧机的轴承座、支撑座等关键备件的尺寸实施优化,轧机轴承座、支撑座配合面的尺寸优化可以不明确数值,具体数值可根据轧机型号、关键参数而定,在不影响轧机原有性能的前提下实施即可,但必须保证上轴承座两侧的下平台面与下轴承座两侧的上平台面至各自轴承座中心的尺寸一致;S2:支撑垫块装配阶段:S21: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的需要,对不同材质、形状和尺寸的支撑垫块进行区分和筛选,并从中选出适宜维修使用的支撑垫块备用;S22:在进行轧机拉杆系统装配时,将提前准备好的支撑垫块置于上轴承座、下轴承座两侧的下平台面与支撑座之间,实现支撑垫块的装配;S3:辊缝调整阶段:S31:轧机通过安装在拉杆上的铜螺母转动来带动上下轴承座实现对称移动,在支撑垫块的辅助核准下,可快速对上下轴承座中心到轧制线的距离进行调节,直到上轴承座、下轴承座中心与轧制中心线一致时方为合格,完成轧制辊缝的对称调整;S32:使用常规方法将轧机的铜螺母完全压紧球面垫,从而使得铜螺母锁紧球面垫,完成正常的拉杆系统组装;S4:支撑垫块取出阶段:S41:将轧机辊缝放大,取出置于上轴承座、下轴承座两侧的下平台面与支撑座之间的支撑垫块,完成单边(传动侧或操作侧)的维修,然后重复上述维修步骤,完成另一侧的维修;S5:试验运行阶段:S51:待全部维修工作结束后,将短应力线轧机各个零件结构安装回原本位置,并合上装置外壳,使装置恢复初始状态;S52:将短应力线轧机的电源与外界的电源相连接,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伟李承卫彭召奎
申请(专利权)人: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