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清扫设备的旋风式吸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55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真空清扫设备的旋风式吸尘装置,该旋风式吸尘装置包括吸尘容器和吸尘容器把手,所述吸尘容器是在一侧以设定角度倾斜的倾斜面形成的;所述吸尘容器把手是安装在上述吸尘容器的倾斜面,相对于上述倾斜面平行设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吸尘容器的一侧形成倾斜面且在上述倾斜面中倾斜形成吸尘容器把手,用户能轻松地从主体中分离出吸尘容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吸尘容器及第1主体使用透明材质制作,因此用户可以对其内部进行确认,从而及时掌握产品的工作状态,并掌握需要清理聚集在吸尘容器内部杂质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的是真空清扫设备的吸尘装置,特别涉及的是一种使吸尘容器轻松地从主体中分离的真空清扫设备的旋风式吸尘装置
技术介绍
所述旋风式吸尘装置是指利用旋风原理对空气中包含的灰尘、尘埃等(以下简称“粉尘”)进行吸取的装置。旋风式吸尘装置应用于各种领域,家庭中主要用的是真空清扫设备。近来,为了提高吸尘性能,使用一种连接有多个旋风式吸尘装置的多重旋风式吸尘装置(Dual Cyclone Collector)。现有多重旋风式吸尘装置包括吸入包括粉尘等空气(以下简称“被污染空气”)之后对较大的粉尘进行吸取的上流一侧旋风器(Upstream cyclone);与上流一侧旋风器连接,对较小的粉尘进行吸取的下流一侧旋风器(Downstream cyclone)。现有的多重旋风吸尘装置中,上流一侧旋风器和下流一侧旋风器各配备1个。此外,还有在下流一侧旋风器中使用多个小型旋风器的情况(以下简称“复式旋风式吸尘装置”)。如上所述的复式旋风式吸尘装置,在日本实用新案公开公布中的小52-14775中被明示。下面,结合附图1对现有真空清扫设备的旋风式吸尘装置进行说明。旋风式吸尘装置包括从外部吸入被污染空气并对较大的粉尘进行吸取的旋风器1以下简称“1次旋风器”;与1次旋风器1连接并对较小的粉尘进行吸取的旋风器3(以下简称“2次旋风器”)。而在复式旋风器中,2次旋风器3为多个小型旋风器的集合。对其详细说明如下。在1次旋风器1的外周安装有由多个小型旋风器构成的2次旋风器3,且在1次旋风器1的第1主体12的上侧部具有能够使外部的被污染空气沿切线方向流入的第1流入口11,在内部约中央位置具有用于将经过1次净化的空气排出到2次旋风器3中的第1流出口14。第1流出口14通常为圆筒形状,且具有下侧部14b开放而上侧部14a关闭的结构。在下侧部的开口部14b中,有时还会安装过滤器16。此外,2次旋风器3是安装在1次旋风器1外周的多个小型旋风器,且各2次旋风器3都具有第2流入口33以及第2流出口34。通常,1次旋风器1和2次旋风器3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56,从1次旋风器1中流出的空气将在经过缓冲空间56之后流入到2次旋风器3中。此外,在2次旋风器3的上侧部具有与多个2次旋风器3的第2流出口34连通的排除空间52,空气将经过排除空间52以及排出管54排出到外部。图中未说明的符号5为用于容纳1次旋风器1以及2次旋风器3等的吸尘容器。下面,对现有复式旋风器吸尘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当多重旋风式吸尘装置开始工作时吸引力的产生手段,例如真空清扫设备的吸入风扇(图中未标出)将被驱动,外部的被污染空气将通过1次旋风器1的第1流入口11流入到1次旋风器1的内部。被污染空气沿切线方向被吸入,并沿着1次旋风器1的第1主体12的内壁面进行旋转,在此过程中将借助于离心力对粉尘进行分离。此时,较重或较大的粉尘将被聚集在1次旋风器1的下侧部,而没有被分离的小粉尘在1次旋风器1内部旋回上升之后通过第1流出口14被排出。同时,从1次旋风器1被排出的包含小粉尘的空气“以下简称一部分被污染空气”将通过第2流入口33流入到2次旋风器3的内部。通过在2次旋风器3中再次对小粉尘进行分离而得到净化的空气,将经过第2流出口34和排出空间52以及排出管54排出到外部。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真空清扫设备的旋风式吸尘装置存在如下所述的问题。为了使现有结构的吸尘容器5从主体(图中未标出)中脱离,需要使用安装在吸尘容器中的吸尘容器把手(图中未标出)。例如在现有的吸尘容器把手安装在吸尘容器的上侧部时,用户在弯下腰用手握住吸尘容器的把手之后向上垂直抬起才可以进行分离;而当吸尘容器的把手安装在吸尘容器的侧面时,用户则在弯下腰用手握住吸尘容器的把手之后与地面水平的状态下拉出。此时,从主体中分离吸尘容器的过程中给用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轻松地从清扫设备的主体分离出吸尘容器的真空清扫设备的旋风式吸尘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户确认吸尘容器的内部状态,及时掌握杂质的聚集状态的真空清扫设备的旋风式吸尘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清扫设备的旋风式吸尘装置,该旋风式吸尘装置包括吸尘容器和吸尘容器把手,所述吸尘容器是在一侧以设定角度倾斜的倾斜面形成的;所述吸尘容器把手是安装在上述吸尘容器的倾斜面,相对于上述倾斜面平行设置的。所述吸尘容器适用透明材质形成。所述吸尘容器的内部包括1次性地对较大的粉尘进行分离吸取的1次旋风器和对从1次旋风器的第1流出口流出的空气再次对其中的杂质进行吸取的2次旋风器;其中1次旋风器包括用于使外部空气流入的第1流入口;为流入的空气提供旋风形成空间的第1主体;用于使空气流出的第1流出口。所述1次旋风器以相对于地面倾斜一定角度的形状形成。所述第1主体使用透明材质形成。所述1次旋风器的第1主体,被紧密附着在上述吸尘容器的倾斜面中。所述第1流入口可以使流入的空气沿着切线方向流入1次旋风器的内部。所述2次旋风器安装在所述1次旋风器的外周面两侧,且以相对于地面垂直的状态安装。所述第1流出口包括具有多个小孔的通孔部以及位于所述通孔部的下方的闭合的密封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专利技术是在吸尘容器的一侧形成倾斜面且在上述倾斜面中倾斜形成吸尘容器把手,用户能轻松地从主体中分离出吸尘容器。第二,因本专利技术的吸尘容器及第1主体使用透明材质制作,因此用户可以对其内部进行确认,从而及时掌握产品的工作状态,并掌握需要清理聚集在吸尘容器内部杂质的时间。因为适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吸尘容器中的把手被倾斜安装,所以可以适用于轻松地从主体分离出上述吸尘容器,且因为吸尘容器以及第1主体使用透明材质形成,所以可以对内部进行确认。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真空清扫设备的旋风式吸尘装置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真空清扫设备的旋风式吸尘装置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平面图。***附图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100吸尘容器 101倾斜面2001次旋风器210第1流入口220第1主体 240第1流出口3002次旋风器320第2主体330第2流入口340第2流出口500洗尘容器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详述。图2是本专利技术真空清扫设备的旋风式吸尘装置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平面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真空清扫设备的旋风式吸尘装置包括吸尘容器100和吸尘容器把手500。与现有技术相同吸尘容器100的内部包括吸尘容器100和1次旋风器200,以及与1次旋风器200连接的2次旋风器300。但本专利技术的吸尘容器100以及1次旋风器200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在吸尘容器100中的吸尘容器把手500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不同。即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吸尘容器100的一侧面以相对于地面倾斜一定角度的倾斜面101形状形成。上述倾斜面101中安装有用于从主体中分离吸尘容器100的吸尘容器把手500。例如吸尘容器把手500以其倾斜度等同于倾斜面101的形状安装,并与倾斜面101平行。如上所述的结构,当用户从主体中分离吸尘容器100的过程中,在用户手握吸尘容器把手500的状态下沿着对角线方向进行拖拽,从而以最舒适的姿势使用最小的力量完成拖出分离吸尘容器100。上述吸尘容100使用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清扫设备的旋风式吸尘装置,该旋风式吸尘装置包括吸尘容器和吸尘容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容器是在一侧以设定角度倾斜的倾斜面形成的;所述吸尘容器把手是安装在上述吸尘容器的倾斜面,相对于上述倾斜面平行设置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清扫设备的旋风式吸尘装置,该旋风式吸尘装置包括吸尘容器和吸尘容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容器是在一侧以设定角度倾斜的倾斜面形成的;所述吸尘容器把手是安装在上述吸尘容器的倾斜面,相对于上述倾斜面平行设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清扫设备的旋风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容器适用透明材质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清扫设备的旋风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容器的内部包括1次性地对较大的粉尘进行分离吸取的1次旋风器和对从1次旋风器的第1流出口流出的空气再次对其中的杂质进行吸取的2次旋风器;其中1次旋风器包括用于使外部空气流入的第1流入口;为流入的空气提供旋风形成空间的第1主体;用于使空气流出的第1流出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清扫设备的旋风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1次旋风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景善玄起卓金一中孙永福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