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带有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金属端子、使用了该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蓄电器件和蓄电器件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带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金属端子、使用了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蓄电器件、和蓄电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开发了各种类型的蓄电器件,但为了在所有的蓄电器件中密封电极、电解质等蓄电器件元件,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成为不可或缺的部件。现有技术中,作为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大多使用金属制的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但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个人计算机、摄像机、便携式电话等的高性能化,对蓄电器件要求多种多样的形状,并且要求薄型化、轻量化。然而,现有技术中经常使用的金属制的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中,存在难以追随形状的多样化,而且轻量化也存在极限的缺点。
[0003]因此,近年来,作为容易加工成多种形状、能够实现薄型化、轻量化的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提出了依次层叠基材层/粘接层/阻隔层/热粘接性树脂层而成的层叠片。在使用这样的膜状的蓄电器件用外包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用于设置在金属端子与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之间,所述金属端子与蓄电器件元件的电极电连接,所述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用于密封所述蓄电器件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在温度为180℃且表面压力为0.0067MPa的加热加压环境下静置12秒,接着在温度为25℃的环境下静置1小时后,在温度为25℃的环境下测量得到的拉伸弹性模量A为490MPa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在暴露于所述加热加压环境之前,在温度为25℃的环境下测量得到的拉伸弹性模量B为700MPa以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拉伸弹性模量A的值减去所述拉伸弹性模量B的值而计算出的拉伸弹性模量之差为5MPa以上。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所述拉伸弹性模量A为680MPa以下。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从表示应力(MPa)与应变(mm)的关系的曲线图中求出的下屈服点应力为17.0MPa以上,其中,所述曲线图是通过遵循JIS K7127的规定的方法,在温度为25℃、拉伸速度为175mm/分钟、夹具间距离为30mm的条件下进行拉伸试验而获得的。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在温度为180℃、表面压力为0.0067MPa的条件下加热加压12秒钟前后的、由下述式计算出的厚度的变化率为90%以上且100%以下,厚度的变化率=(加热加压后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厚度/加热加压前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厚度)
×
100。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厚度为140μm以上。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由依次包括第1聚烯烃层、基材和第2聚烯烃层的层叠体构成。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的厚度与所述第1聚烯烃层和所述第2聚烯烃层的合计厚度之比为0.7以上且4.0以下。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贵大,田中润,望月洋一,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