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极和二次电池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专利技术包含与在2006年3月30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6-095690相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碳材料的负极,和使用该负极的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电子设备如移动通讯设备、笔记本个人电脑、膝上型个人电脑、集成摄像机、便携式CD(MD)播放器和无绳电话的尺寸和重量的减小,已需要具有紧密结构和容量大的电池作为用于电子设备的电源。一次电池如碱-锰电池与二次电池如镍-镉电池和铅蓄电池已通常用作这些电子设备的电源。特别地,由于体积小且重量轻,和释放高电压与获得高能量密度的能力,由锂离子二次电池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已广泛使用,该锂离子二次电池使用锂复合氧化物用于正极和使用能够嵌入和脱出锂离子的基于碳的材料用于负极。具有这种结构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为了改善电池的可用性,已期望充电时间减少。在相关技术中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通过当施加高电池负荷时对电池充电而减少充电时间。但是,如果在施加高电池负荷下重复充电-放电循环,在负极中的锂离子嵌入反应不是在整个负极中均匀地发生,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极,包括: 负极集电体;和 设置在该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其中 该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与该负极集电体接触的第一层,和形成在该第一层上的第二层; 该第一和第二层由能够嵌入和脱出锂的碳材料形成; 形成该第二层的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于形成该第一层的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和 该第一层的厚度相当于该整个负极活性材料层厚度的40%或更大至90%或更小。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3-30 095609/061、一种负极,包括:负极集电体;和设置在该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其中该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与该负极集电体接触的第一层,和形成在该第一层上的第二层;该第一和第二层由能够嵌入和脱出锂的碳材料形成;形成该第二层的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于形成该第一层的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和该第一层的厚度相当于该整个负极活性材料层厚度的40%或更大至90%或更小。2、权利要求1的负极,其中该第一层的厚度相当于该整个负极活性材料层厚度的50%或更大至90%或更小。3、权利要求1的负极,其中形成该第一层的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0m2/g或更小。4、权利要求1的负极,其中形成该第二层的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于1.0m2/g...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