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子设备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497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减震装置,包括两个第一缓冲腔,两个所述第一缓冲腔之间连通设有连通管,位于所述连通管上方的两个第一缓冲腔之间固定设有中转腔,所述连通管与中转腔之间连通设有多个补偿管,位于所述中转腔上方的两个第一缓冲腔之间连接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侧壁固定设有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二缓冲腔内部设有气囊,所述中转腔上端连通设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端伸入到第二缓冲腔内部,并与气囊充气口连通,位于所述气囊上方的第二缓冲腔内部侧壁之间上下滑动设有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装置通过第一缓冲腔内的缓冲油和第二缓冲腔内的气囊的配合,实现两级缓震,缓震效果好。缓震效果好。缓震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减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减震装置
,具体是指一种电子设备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设备是指由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子管等电子元器件组成,应用电子技术(包括)软件发挥作用的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以及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或程控系统等,在电子设备所处的机械环境中,各种机械力和干扰形式都有可能对设备的可靠性造成危害,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震动和冲击。
[0003]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减震装置效果不好,容易产生共振,导致电子设备仪器使用寿命减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减震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设备减震装置,包括两个第一缓冲腔,两个所述第一缓冲腔之间连通设有连通管,位于所述连通管上方的两个第一缓冲腔之间固定设有中转腔,所述连通管与中转腔之间连通设有多个补偿管,位于所述中转腔上方的两个第一缓冲腔之间连接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侧壁固定设有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二缓冲腔内部设有气囊,所述中转腔上端连通设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端伸入到第二缓冲腔内部,并与气囊充气口连通,位于所述气囊上方的第二缓冲腔内部侧壁之间上下滑动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上侧壁连接设有支撑杆一,所述支撑杆一上端连接设有支撑台,所述第一缓冲腔、连通管、补偿管和和中转腔内部设有处于连通状态的缓冲油,所述第一缓冲腔内部侧壁之间上下滑动设有压力活塞,所述压力活塞下侧壁压在缓冲油的液面上,所述压力活塞上侧壁连接设有支撑杆二,所述支撑杆二上端滑动穿过第一缓冲腔内部顶壁,并与支撑台下侧壁连接,位于所述第一缓冲腔内部的支撑杆二外侧壁套接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缓冲腔内部顶壁和压力活塞上侧壁连接。
[0006]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缓冲腔下侧壁固定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
[0007]作为改进,所述压力活塞与第一缓冲腔内部侧壁密闭接触,
[0008]作为改进,所述补偿管上端开口小于下端开口。
[0009]作为改进,位于所述中转腔内部的缓冲油处于未充满着状态。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装置通过第一缓冲腔内的缓冲油和第二缓冲腔内的气囊的配合,实现两级缓震,缓震效果好,避免产生共振,对电子设备起到了有效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一种电子设备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如图所示:1、第一缓冲腔;2、连通管;3、中转腔;4、补偿管;5、支撑板;6、第二缓冲
腔;7、气囊;8、压板;9、支撑杆一;10、支撑台;11、缓冲油;12、压力活塞;13、支撑杆二;14、弹簧;15、安装板;16、输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4]结合附图1,一种电子设备减震装置,包括两个第一缓冲腔1,两个所述第一缓冲腔1之间连通设有连通管2,位于所述连通管2上方的两个第一缓冲腔1之间固定设有中转腔3,所述连通管2与中转腔3之间连通设有多个补偿管4,位于所述中转腔3上方的两个第一缓冲腔1之间连接设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上侧壁固定设有第二缓冲腔6,所述第二缓冲腔6内部设有气囊7,所述中转腔3上端连通设有输气管16,所述输气管16上端伸入到第二缓冲腔6内部,并与气囊7充气口连通,位于所述气囊7上方的第二缓冲腔6内部侧壁之间上下滑动设有压板8,所述压板8上侧壁连接设有支撑杆一9,所述支撑杆一9上端连接设有支撑台10,所述第一缓冲腔1、连通管2、补偿管4和和中转腔3内部设有处于连通状态的缓冲油11,所述第一缓冲腔1内部侧壁之间上下滑动设有压力活塞12,所述压力活塞12下侧壁压在缓冲油11的液面上,所述压力活塞12上侧壁连接设有支撑杆二13,所述支撑杆二13上端滑动穿过第一缓冲腔1内部顶壁,并与支撑台10下侧壁连接,位于所述第一缓冲腔1内部的支撑杆二13外侧壁套接设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缓冲腔1内部顶壁和压力活塞12上侧壁连接。
[0015]所述第一缓冲腔1下侧壁固定设有安装板15,所述安装板15上设有安装孔。
[0016]所述压力活塞12与第一缓冲腔1内部侧壁密闭接触,
[0017]所述补偿管4上端开口小于下端开口。
[0018]位于所述中转腔3内部的缓冲油11处于未充满着状态。
[0019]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通过安装板15的设置,先将本装置固定在地面上,把电子设备固定在支撑台10上侧壁,当发生震动时,支撑台10会向下运动,支撑台10带动支撑杆一9和支撑杆二13向下运动,支撑杆二13带动压力活塞12向下运动,压力活塞12向下运动会压缩缓冲油11,此时弹簧14也慢慢拉伸,第一缓冲腔1内的缓冲油11受到压缩后会依次经过连通管2和补偿管4,最后进入到中转腔3内部,此过程为第一级减震,可以使支撑台10缓慢稳定下降,不会产生震动;当震动幅度较大时,中转腔3内不断进入缓冲油11,使得中转腔3内部的缓冲油11液面不断升高,缓冲油液面上方的空气会通过输气管16,进入到气囊7内部,气囊7逐渐膨胀,并对向下运动的压板8提供有效支撑,实现第二级缓冲;震动完毕后,弹簧14会带动压力活塞12复位并向上运动,缓冲油11压强减小,气囊7内部的气体也会逐渐流向中转腔3内部,在这过程中,弹簧14不会突然复位,因为气囊7内部气体是缓慢向外流动,气囊7仍会对压板8提供支撑,支撑台10也是慢慢稳定上升,从而实现了对支撑台10上侧电子设备的保护。
[0020]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减震装置,包括两个第一缓冲腔(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缓冲腔(1)之间连通设有连通管(2),位于所述连通管(2)上方的两个第一缓冲腔(1)之间固定设有中转腔(3),所述连通管(2)与中转腔(3)之间连通设有多个补偿管(4),位于所述中转腔(3)上方的两个第一缓冲腔(1)之间连接设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上侧壁固定设有第二缓冲腔(6),所述第二缓冲腔(6)内部设有气囊(7),所述中转腔(3)上端连通设有输气管(16),所述输气管(16)上端伸入到第二缓冲腔(6)内部,并与气囊(7)充气口连通,位于所述气囊(7)上方的第二缓冲腔(6)内部侧壁之间上下滑动设有压板(8),所述压板(8)上侧壁连接设有支撑杆一(9),所述支撑杆一(9)上端连接设有支撑台(10),所述第一缓冲腔(1)、连通管(2)、补偿管(4)和和中转腔(3)内部设有处于连通状态的缓冲油(11),所述第一缓冲腔(1)内部侧壁之间上下滑动设有压力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芝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