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486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所述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包括:深耕机本体;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深耕机本体的顶部的一侧;第一储料桶,所述第一储料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储料桶的底部的一侧;连通槽,所述连通槽连通于下料口的内表面;滑槽,滑槽连通于连通槽内表面的一侧;调控组件,调控组件设置于连通槽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通过在第一储料桶底部的下料口和连通槽中设置调控组件,通过调控组件在连通槽内部移动,便可对下料口进行大小改变,从而控制土壤改良装置的施肥量,方便对不同情况的红壤坡耕地进行养分补充。充。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土壤改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壤坡耕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山丘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用地,区域丰富的水热资源使红壤坡耕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0003]红壤坡耕地采用的是翻耕、旋耕等传统耕作技术,这种耕作方式直接导致红壤坡耕地出现耕层质量退化、浅薄化、养分流失等问题,现在随着对红壤坡耕地的重新开发,就需要使用土壤改良装置对红壤坡耕地进行土壤改良,从而恢复红壤坡耕地的原有性能。
[0004]而现有的土壤改良装置在使用时,在向土壤中进行施肥时,不能根据不同地点红壤坡耕地养分流失程度的不同来控制施肥的量,导致一些红壤坡耕地施肥量过多,造成肥料的浪费,导致另一些红壤坡耕地施肥量较少,不能对土壤进行准确的改良。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土壤改良装置在对土壤内进行施肥时,不能控制施肥量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包括:深耕机本体;
[0008]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深耕机本体的顶部的一侧;
[0009]第一储料桶,所述第一储料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
[0010]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储料桶的底部的一侧;
[0011]连通槽,所述连通槽连通于所述下料口的内表面;
[0012]滑槽,所述滑槽连通于所述连通槽内表面的一侧;
[0013]调控组件,所述调控组件设置于所述连通槽的内部,所述调控组件的底端通过所述滑槽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储料桶的外部。
[0014]通过在第一储料桶底部的下料口和连通槽中设置调控组件,通过调控组件在连通槽内部移动,便可对下料口进行大小改变,从而控制土壤改良装置的施肥量,方便对不同情况的红壤坡耕地进行养分补充,避免部分的养分过多或过少,导致红壤坡耕地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足,进而影响耕地内农作物的产量。
[0015]优选的,所述调控组件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连通槽的内部,所述挡板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折行件,所述折行件的一端通过所述滑槽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储料桶的外部,所述折行件底部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滑板,所述防滑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储料桶外表面的底部接触,所述折行件的底部和所述卡杆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料桶外表面的底部且位于所述下料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料板。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料桶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储料桶,所述第二储料桶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贯穿所述第二储料桶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储料桶的内部,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件。
[0018]优选的,所述第二储料桶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注料管,所述第一储料桶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注料口。
[0019]优选的,所述第二储料桶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喷液管。
[0020]优选的,所述深耕机本体顶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内表面的上下两侧均连通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弧形槽,所述深耕机本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弧形槽的内部。
[0021]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顶部的中间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栓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螺纹槽的内部。
[0022]通过在深耕机本体顶部开设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和弧形槽,支撑架的底部通过卡块卡在弧形槽中,并通过螺栓固定,方便在需要时将第一储料桶等安装在深耕机本体上,不使用时将第一储料桶等拆卸下来,操作方便。
[002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本技术提供一种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通过在第一储料桶底部的下料口和连通槽中设置调控组件,通过调控组件在连通槽内部移动,便可对下料口进行大小改变,从而控制土壤改良装置的施肥量,方便对不同情况的红壤坡耕地进行养分补充,避免部分的养分过多或过少,导致红壤坡耕地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足,进而影响耕地内农作物的产量。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储料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2所示的外部结构仰视图;
[0028]图4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5为图2所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图6所示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标号:1、深耕机本体,2、支撑架,3、第一储料桶,4、下料口,5、连通槽,6、滑槽,
[0033]7、调控组件,71、挡板,72、折行件,73、卡杆,74、防滑板,75、弹簧,
[0034]8、下料板,9、第二储料桶,10、电机,11、转轴,12、搅拌件,13、注料管,14、注料口,15、喷液管,
[0035]16、第一连接槽,17、第二连接槽,18、弧形槽,19、螺栓,20、卡块,21、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7]第一实施例
[0038]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储料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外部结构仰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包括:深耕机本体1;
[0039]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固定安装于所述深耕机本体1的顶部的一侧;
[0040]第一储料桶3,所述第一储料桶3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2的顶部;
[0041]下料口4,所述下料口4开设于所述第一储料桶3的底部的一侧;
[0042]连通槽5,所述连通槽5连通于所述下料口4的内表面;
[0043]滑槽6,所述滑槽6连通于所述连通槽5内表面的一侧;
[0044]调控组件7,所述调控组件7设置于所述连通槽5的内部,所述调控组件7的底端通过所述滑槽6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储料桶3的外部。
[0045]深耕机本体1通过轴销等与拖拉机等安装在一起,由拖拉机带动其对红壤坡耕地进行深耕,支撑架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深耕机本体1顶部的一侧,数量为3根,第一储料桶3是用来储存干化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深耕机本体;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深耕机本体的顶部的一侧;第一储料桶,所述第一储料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储料桶的底部的一侧;连通槽,所述连通槽连通于所述下料口的内表面;滑槽,所述滑槽连通于所述连通槽内表面的一侧;调控组件,所述调控组件设置于所述连通槽的内部,所述调控组件的底端通过所述滑槽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储料桶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组件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连通槽的内部,所述挡板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折行件,所述折行件的一端通过所述滑槽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储料桶的外部,所述折行件底部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滑板,所述防滑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储料桶外表面的底部接触,所述折行件的底部和所述卡杆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料桶外表面的底部且位于所述下料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料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壤坡耕地改良土壤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兵李兰叶长兵施素杰杨镒萍丁仲锦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