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86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利、水运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表面覆盖有平整的坡面,所述坡面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水土保护毯一和水土保护毯二,所述水土保护毯一和水土保护毯二均通过钢钉与坡面和坡体连接,所述水土保护毯一靠近坡面底部的一侧下方铺设有稳定碎石垫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利用活性植物结合土工合成材料等工程材料,在坡面构建一个具有自主生长能力的防护系统,通过植物的生长对边坡进行加固,植物的生长活动达到根系加筋、茎叶防冲蚀的目的,可在坡面形成茂密的植被覆盖,在表土层形成盘根错节的根系,有效抑制暴雨径流对边坡的侵蚀。有效抑制暴雨径流对边坡的侵蚀。有效抑制暴雨径流对边坡的侵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运工程
,具体是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驳岸工艺大多通过在河岸两侧构建挡墙式堤坝,并在堤坝上覆盖绿化,实现河道整治、岸坡防护等功能,但人工痕迹明显,水体与驳岸存在明显的分界线,景观效果偏生硬。
[0003]现有人工构建的生态驳岸土体松软,植被难以稳定生存覆盖,水体流动时,易将植被从植被根系处冲刷走,使得土体被冲刷、垮掉,导致水陆生态失去平衡,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人工构建的生态驳岸土体松软,植被难以稳定生存覆盖,水体流动时,直接将植被从植被根系处冲刷走,使得土体容易被冲刷垮掉,继而导致水陆生态失去平衡,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同时无法有效围堵水流,下流区域易发生水灾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表面覆盖有平整的坡面,所述坡面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水土保护毯一和水土保护毯二,所述水土保护毯一和水土保护毯二均通过钢钉与坡面和坡体连接,所述水土保护毯一靠近坡面底部的一侧下方铺设有稳定碎石垫层,所述水土保护毯一通过钢钉与稳定碎石垫层连接,所述水土保护毯一靠近坡面底部的一侧上方填充有埋石砼护脚,所述埋石砼护脚背离坡体的一侧填充有砂砾石层,所述埋石砼护脚靠近坡体的一侧填充有土方层,所述水土保护毯二靠近坡面顶部的一侧上方填充有素砼压顶。
[0006]优选的,所述钢钉的外壁上均匀固接有多个棱边,所述棱边的底部呈倾斜向上状,所述钢钉的钉帽上开设有多个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内贯穿有辅助钉,所述辅助钉的外壁上均匀固接有多个倒刺。
[0007]优选的,所述水土保护毯二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清除坡面上粒径较大的石块、植物根及其他垃圾等,填充低洼处,坡面削坡后可视实际土质情况回填300mm的耕植土并夯实;
[0009]S2:在坡体堤肩以及堤脚处,各开一条沟槽,深度、宽度均应不小于300mm;也可以在堤顶和坡脚处延伸1000mm以上;
[0010]S3:在坡面整理完成后,可先预埋植被根茎或播撒适合当地生长的植被种子,种子密度不低于30g/m2,然后再铺设水土保护毯二;
[0011]S4:测量坡面长度及两端沟槽深度,根据河岸坡面计算并裁剪相应长度的水土保护毯二,将毯体移至相应位置沿着土坡斜面展开并调整位置,在堤顶、堤脚沟槽部位将水土保护毯放入沟槽中并用钢钉固定,其余坡面位置在正常坡度情况下每2
‑3㎡
用一根钢钉锚
固;
[0012]S5:顺水流方向搭接水土保护毯二,搭接处用钢钉进行固定;
[0013]S6:根据坡面土质情况采用合适直径和长度的钢钉对水土保护毯二和边坡土层进行锚固;
[0014]S7:水土保护毯二铺设好后应迅速锚固并视需求覆土,堤脚可用混凝土或块石镇压,夏季施工时,天气温度较高,应在水土保护毯上覆土30

50mm。
[0015]优选的,所述水土保护毯二的施工工艺还包括在裁剪水土保护毯二时应根据河岸坡面垂直于岸线的方向进行计算,在对沟槽中的水土保护毯一进行固定时钢钉的间距为1000mm,在搭接时,应注意上游压下游。
[0016]优选的,所述水土保护毯二的养护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植物播种或栽种后需浇水养护一至四周,确保植被生长所需水分充足;
[0018]S2:如在常水位下栽种苗木,则应预留植物生长成活期并待栽种植物成活后再逐步恢复常水位。
[0019]优选的,所述水土保护毯一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0]S1:清除坡体和坡面上粒径较大的石块、植物及其他垃圾等,填充低洼处,坡面削坡后可视实际土质情况回填约300mm耕植土并夯实;
[0021]S2:在坡体的堤肩以及堤脚处,各开一条沟槽,深度、宽度均应不小于300mm;
[0022]S3:铺设锚固完成后,在水土保护毯一表面播种根系发达的当地草种或籽播花卉,并覆盖一层耕植土层,然后在土层表面再播种植被草籽一次,种子密度不低于30g/

[0023]S4:测量坡面长度及两端沟槽深度,根据河岸坡面计算并裁剪相应长度的水土保护毯一,将毯体移至相应位置沿着土坡斜面展开并调整位置,在堤脚处将水土保护毯一用钢钉固定,其余坡面位置在正常坡度情况下每2
‑3㎡
锚固一根钢钉;
[0024]S5:顺水流方向搭接水土保护毯一,搭接宽度约为150mm,搭接处同样用钢钉进行固定,钢钉间距为1000mm;
[0025]S6:根据坡面土质情况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钢钉对水土保护毯一和边坡土层进行锚固,钢钉应确保锚入土层至少400mm;
[0026]S7:水土保护毯一铺设好后要迅速锚固并覆盖耕植土,覆土厚度约为30

50mm,覆盖土以地面压实后均匀填充毯体且略微溢出为最佳效果。
[0027]优选的,所述水土保护毯一的施工工艺还包括在裁剪水土保护毯一时应根据河岸坡面垂直于岸线的方向进行计算,在对沟槽中的水土保护毯一进行固定时钢钉的间距为1000mm,铺设时水土保护毯一的宽幅为3850mm,应垂直于岸线纵向铺设,在搭接时,应注意上游压下游。
[0028]优选的,所述水土保护毯一的防护和养护包括以下步骤:
[0029]S1:在施工坡面覆盖无纺布对处在萌芽期的植被进行保护;
[0030]S2:播种后需浇水养护一至两周,浇水时应避免水流过大破坏种子均匀分布,也可视设计需求及项目具体情形选择不同的种植方式,以达到立体景观效果。
[003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3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利用活性植物结合土工合成材料等工程材料,在坡面构建一个具有自主生长能力的防护系统,通过植物的生长对边坡
进行加固,植物的生长活动达到根系加筋、茎叶防冲蚀的目的,可在坡面形成茂密的植被覆盖,在表土层形成盘根错节的根系,有效抑制暴雨径流对边坡的侵蚀,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小孔隙水压力和土体自重力,从而大幅度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003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通过钢钉尖锥端设有的螺旋槽和钢钉外壁设有的多个棱边,不仅增强了钢钉的加固效果,而且可以有效避免钢钉在入土过程中产生弯曲,提高了钢钉的结构强度,通过钢钉外侧设有的辅助钉以及辅助钉上设有的倒刺,既能够进一步加强钢钉的固定效果,又能够防止辅助钉在土层中松动,对水土保护毯一和水土保护毯二的铺设固定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坡体(1),所述坡体(1)的表面覆盖有平整的坡面(2),所述坡面(2)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水土保护毯一(3)和水土保护毯二(4),所述水土保护毯一(3)和水土保护毯二(4)均通过钢钉(5)与坡面(2)和坡体(1)连接,所述水土保护毯一(3)靠近坡面(2)底部的一侧下方铺设有稳定碎石垫层(9),所述水土保护毯一(3)通过钢钉(5)与稳定碎石垫层(9)连接,所述水土保护毯一(3)靠近坡面(2)底部的一侧上方填充有埋石砼护脚(6),所述埋石砼护脚(6)背离坡体(1)的一侧填充有砂砾石层(7),所述埋石砼护脚(6)靠近坡体(1)的一侧填充有土方层(8),所述水土保护毯二(4)靠近坡面(2)顶部的一侧上方填充有素砼压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钉(5)的外壁上均匀的固接有多个棱边(501),所述棱边(501)的底部呈倾斜向上状,所述钢钉(5)的钉帽上开设有多个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内贯穿有辅助钉(502),所述辅助钉(502)的外壁上均匀的固接有多个倒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土保护毯二(4)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清除坡面上粒径较大的石块、植物根及其他垃圾等,填充低洼处,坡面削坡后可视实际土质情况回填300mm的耕植土并夯实;S2:在坡体堤肩以及堤脚处,各开一条沟槽,深度、宽度均应不小于300mm;也可以在堤顶和坡脚处延伸1000mm以上;S3:在坡面整理完成后,可先预埋植被根茎或播撒适合当地生长的植被种子,种子密度不低于30g/m2,然后再铺设水土保护毯二;S4:测量坡面长度及两端沟槽深度,根据河岸坡面计算并裁剪相应长度的水土保护毯二,将毯体移至相应位置沿着土坡斜面展开并调整位置,在堤顶、堤脚沟槽部位将水土保护毯放入沟槽中并用钢钉固定,其余坡面位置在正常坡度情况下每2
‑3㎡
用一根钢钉锚固;S5:顺水流方向搭接水土保护毯二,搭接处用钢钉进行固定;S6:根据坡面土质情况采用合适直径和长度的钢钉对水土保护毯二和边坡土层进行锚固;S7:水土保护毯二铺设好后应迅速锚固并视需求覆土,堤脚可用混凝土或块石镇压,夏季施工时,天气温度较高,应在水土保护毯上覆土30

5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土保护毯二(4)的施工工艺还包括在裁剪水土保护毯二时应根据河岸坡面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惠强陈方建黄建明邱国培吴汉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春天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