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双外墙抗浮泄水降压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848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双外墙抗浮泄水降压结构体系,包括主体结构、临土侧外墙、双外墙顶板和双外墙底板;主体结构设置于支护结构内,主体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外墙和主体结构底板;临土侧外墙设置于主体结构外墙与支护结构之间,且临土侧外墙的底部和顶部分别通过双外墙底板和双外墙顶板与主体结构外墙连接,临土侧外墙与支护结构之间为基坑肥槽,临土侧外墙与主体结构外墙之间为排水通道;双外墙底板高于主体结构底板;临土侧外墙上设有若干外墙泄水孔,双外墙底板上设有若干底板泄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抗浮设计水位,后期维护和检修方便可靠,保证了抗浮设防水位的稳定性的同时,节省了工程造价。节省了工程造价。节省了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双外墙抗浮泄水降压结构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双外墙抗浮泄水降压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0002]抗浮设计水位的选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至关重要,常规的地勘报告一般把抗浮水位取为室外地面,对于场地内地势高差较大的项目,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泄水降压措施,地势较高的区域抗浮水位势必提高,地下室的建设成本也会提高。采用各种方式降低抗浮水位,已经是业内共识。
[0003]目前工程市场上运用较多的是盲沟排水技术以及天利泄水减压技术;盲沟排水技术运用较为广泛,根据以往工程经验,盲沟技术较难检验盲沟排水的有效性,且盲沟尺寸一般不大,后期易堵塞,维修疏通较为困难;“天利”泄水减压技术工程运用相对较少,缺点是仅在侧墙和底板开洞,在洞口处填反滤包,排水效率不高,且对于主体结构侧墙和底板上开洞造成地下室潮湿、影响美观。
[000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地下室双外墙抗浮泄水降压结构体系,以有效避免以上两种技术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室双外墙抗浮泄水降压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临土侧外墙、双外墙顶板和双外墙底板;所述主体结构设置于支护结构内,所述主体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外墙和主体结构底板;所述临土侧外墙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外墙与所述支护结构之间,且所述临土侧外墙的底部和顶部分别通过双外墙底板和双外墙顶板与所述主体结构外墙连接,所述临土侧外墙与所述支护结构之间为基坑肥槽,所述临土侧外墙与所述主体结构外墙之间为排水通道;所述双外墙底板高于所述主体结构底板;所述临土侧外墙上设有若干外墙泄水孔,所述双外墙底板上设有若干底板泄水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双外墙抗浮泄水降压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外墙底板的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的下方设有毛石回填层;所述底板泄水孔的底部穿过所述混凝土垫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双外墙抗浮泄水降压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临土侧外墙上沿竖向和纵向均间隔设置有若干外墙泄水孔,所述双外墙底板上沿横向和纵向均间隔设置有若干底板泄水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双外墙抗浮泄水降压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泄水孔由所述基坑肥槽至所述排水通道倾斜向下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启畅刘铁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武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