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转换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功率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多个功率转换装置搭载在像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那样,将电动机用作为驱动源的电动车辆上。功率转换装置是将输入电流从直流转换成交流、从交流转换成直流或将输入电压转换成不同电压的装置。具体而言,功率转换装置例举:充电器,该充电器用于将商用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并对高压电池充电;DC/DC转换器,该DC/DC转换器用于将高压电池的直流电源转换为用于辅助设备的电池的电压(例如,12V);以及逆变器等,该逆变器用于将来自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到电动机的交流电。
[0003]搭载于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功率转换装置期求小型化和高输出化。随着功率转换装置的高输出化,收纳在功率转换装置中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和电容器处理大电流,并且功率半导体模块和电容器的发热量增大。因此,功率转换装置中设有用制冷剂冷却功率半导体模块和电容器的冷却构造。
[0004]公开了如下的构造:在功率转换装置中,例如功率半导体模块和电容器靠近地配置于中空的壳体内,并且制冷剂所流过的冷却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状的功率半导体模块,该长方体状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具有功率半导体,并且具有底面、顶面和四个侧面;电容器,该电容器电连接至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并且配置于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的第一侧面一侧或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反侧的第二侧面一侧;板状的散热器,该板状的散热器的一个面与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所述底面热连接;冷却翅片,该冷却翅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另一个面;板状的第一分隔板,该板状的第一分隔板的一个面经由所述冷却翅片而与所述散热器的另一个面相对配置;冷却流路,该冷却流路中,制冷剂在与所述第一侧面垂直的方向上流过在所述散热器的另一个面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一个面之间的配置有所述冷却翅片的空间;板状的第二分隔板,该板状的第二分隔板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另一个面在远离该另一个面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从与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所述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三侧面一侧延伸至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反侧的第四侧面一侧;流入流路,该流入流路从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一侧或所述第四侧面一侧的制冷剂流入口沿着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另一个面和所述第二分隔板的所述第一侧面一侧的面延伸,并且连接至所述冷却流路的所述第一侧面一侧的部分;以及流出流路,该流出流路从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一侧或所述第四侧面一侧的制冷剂流出口沿着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另一个面和所述第二分隔板的所述第二侧面一侧的面延伸,并且连接至所述冷却流路的所述第二侧面一侧的部分,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所述第一侧面的长度比所述第三侧面的长度要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该多个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底面与所述散热器的一个面热连接,并且在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的方向上以与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相同的朝向与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并排配置,所述电容器在多个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所述第一侧面一侧或所述第二侧面一侧上与多个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所述第一侧面或所述第二侧面相对配置,多个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所述第一侧面一侧的长度比所述第三侧面一侧的长度要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入贯通部,该流入贯通部沿着所述第一分隔板的所述第一侧面一侧的端部配置;以及流出贯通部,该流出贯通部沿着所述第一分隔板的所述第二侧面一侧的端部配置,所述冷却流路和所述流入流路通过所述流入贯通部而连接,所述冷却流路和所述流出流路通过所述流出贯通部而连接,所述制冷剂流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三侧面一侧,所述制冷剂流出口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一侧,所述第二分隔板延伸成使得随着从所述第三侧面一侧向所述第四侧面一侧靠近而从所述第二侧面一侧向所述第一侧面一侧靠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入贯通部,该流入贯通部沿着所述第一分隔板的所述第一侧面一侧的端部配置;以及流出贯通部,该流出贯通部沿着所述第一分隔板的所述第二侧面一侧的端部配置,所述冷却流路和所述流入流路通过所述流入贯通部而连接,所述冷却流路和所述流出流路通过所述流出贯通部而连接,所述制冷剂流入口和所述制冷剂流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三侧面一侧,所述第二分隔板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地从所述制冷剂流入口与所述制冷剂流出口之间的所述第三侧面一侧延伸至所述第四侧面一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套,该第一水套具有:呈四边形的板状的第一底部;矩形板状的第一侧壁,该矩形板状的第一侧壁从所述第一底部的第一侧面在垂直方向上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底部的板面上;以及矩形板状的第二侧壁,该矩形板状的第二侧壁从与所述第一底部的第一侧面相反侧的第二侧面在垂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地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底部的板面上,并且所述矩形板状的第二侧壁的高度比所述第一侧壁要低;以及第二水套,该第二水套具有:呈四边形的板状的第二底部;矩形板状的第三侧壁,该矩形板状的第三侧壁从所述第二底部的第一侧面在垂直方向上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底部的板面上;以及矩形板状的第四侧壁,该矩形板状的第四侧壁从与所述第二底部的第一侧面相反侧的第二侧面在垂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地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底部的板面上,并且所述矩形板状的第四侧壁的高度比所述第三侧壁要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双方的外壁面相接,由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形成所述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侧壁的与所述第一底部一侧的侧面相反侧的侧面和所述第四侧壁的与所述第二底部一侧的侧面相反侧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另一个面接合,所述第一侧壁的与所述第一底部一侧的侧面相反侧的侧面和所述第三侧壁的与所述第二底部一侧的侧面相反侧的侧面与所述散热器的另一个面接合。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矩形板状的底板和在垂直方向上从所述底板的四个侧面中的每一个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的板面上的侧部,并且收纳所述第一水套、所述第二水套、所述第一分隔板、所述散热器、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和所述电容器,所述第一水套的所述第一底部、所述第二水套的所述第二底部和所述电容器安装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底板。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配置于设置有所述流入流路的所述第一侧面一侧。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通过摩擦搅拌而与所述散热器的另一个面接合。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基板,该控制基板控制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动作,与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电连接的控制基板与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所述顶面和所述
电容器相对配置。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露出至外部的功率端子和从所述电容器露出至外部的功率端子电连接在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和所述电容器与所述控制基板之间。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功率转换装置,所述第二功率转换装置安装于与安装有所述第一水套和所述第二水套的所述外壳的所述底板的面的部分的相反侧的所述底板的面的部分上。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分隔壁,该分隔壁在垂直方向上从所述底板的所述板面竖直设置,所述电容器的元件部配置于由所述分隔壁和所述侧部包围的内部,所述元件部经由灌封材料固定于所述外壳。13.一种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长方体状的功率半导体模块,该长方体状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具有功率半导体,并且具有底面、顶面和四个侧面;电容器,该电容器电连接至所述功率半导体模块,并且配置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