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流模块及其主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特别是涉及一种变流模块及其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或者高速动车组中,其变流系统主电路的主要功率模块包括四象限功率模块和逆变斩波功率模块。
[0003]通常情况下,在变流系统主电路相应功率模块中,都会存在相应开关器件与支撑电容进行换流的过程;而在换流过程中,由于电流路径中存在杂散电感,所以相应开关器件存在过压甚至失效的风险。
[0004]因此,如何降低变流系统主电路中的杂散电感,以保证变流系统主电路的安全可靠即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流模块及其主结构,以实现降低变流模块的主结构中的杂散电感、保证变流模块的主结构安全可靠的目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变流模块的主结构,包括:整流组件、逆变组件、直流电容母排和支撑电容组件;其中:
[0008]所述直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流模块的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组件、逆变组件、直流电容母排和支撑电容组件;其中:所述直流电容母排包括:母排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母排本体上的整流侧连接端、逆变侧连接端以及电容侧连接端;所述整流侧连接端与所述整流组件的直流侧相连;所述逆变侧连接端与所述逆变组件的直流侧相连;所述电容侧连接端与所述支撑电容组件相连;所述逆变侧连接端与所述整流侧连接端,分别排布于所述电容侧连接端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模块的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侧连接端与所述整流侧连接端,到所述电容侧连接端之间的换流路径长度之差,小于预设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流模块的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侧连接端所在位置与所述整流侧连接端所在位置,到所述电容侧连接端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模块的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侧连接端所在直线位于所述母排本体的中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模块的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电容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电容;所述支撑电容的个数大于1时,各个所述支撑电容在同一排内等距排列,且各个所述支撑电容对称排布;每个所述支撑电容的各个连接端子并排等距排列。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变流模块的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组件包括两个三电平半桥结构;所述逆变组件包括三个三电平半桥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流模块的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组件中的各三电平半桥结构对称排布;所述逆变组件中的各三电平半桥结构对称排布。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流模块的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电平半桥结构包括:三个封装器件,以及,连接三个所述封装器件的连接母排;其中:第一封装器件的交流侧通过所述连接母排与第三封装器件的直流侧正极相连,第二封装器件的交流侧通过所述连接母排与所述第三封装器件的直流侧负极相连;所述第三封装器件的交流侧作为所述三电平半桥结构的交流侧;所述第一封装器件的直流侧正极作为所述三电平半桥结构的直流侧正极,所述第二封装器件的直流侧负极作为所述三电平半桥结构的直流侧负极,所述第一封装器件的直流侧负极作为所述三电平半桥结构的直流侧第一中性极,所述第二封装器件的直流侧正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南,陈燕平,窦泽春,谢雄波,杨见光,邵强,王嘉义,蒋云富,陈明翊,胡长风,杨乐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