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式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28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扣式电池,包括电池卷芯、电池外壳及导电顶盖组件,电池卷芯安装在电池外壳内,电池外壳的一端设有开口,导电顶盖组件密封连接在电池外壳的开口端;导电顶盖组件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电顶盖及第二导电顶盖,电池卷芯在朝向电池外壳开口的一端设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负极极耳与第一导电顶盖的内壁电性连接,正极极耳与第二导电顶盖的内壁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扣式电池,导电顶盖在充当电池外壳端面的同时直接与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形成连接,使得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焊接过程得以简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装配难度。降低装配难度。降低装配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扣式电池


[0001]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扣式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通常由电芯及电池外壳组成,电芯主要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电解液、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隔膜设置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正极极耳连接在正极极片上,负极极耳连接在负极极片上。
[0003]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在电池外壳的内侧焊接正、负电极,并将正、负电极分别与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焊接。这使得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焊接过程复杂,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效率低、装配难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焊接过程复杂,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效率低、装配难度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扣式电池。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扣式电池,包括电池卷芯、电池外壳及导电顶盖组件,所述电池卷芯安装在所述电池外壳内,所述电池外壳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导电顶盖组件密封连接在所述电池外壳的开口端;所述导电顶盖组件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电顶盖及第二导电顶盖,所述电池卷芯在朝向所述电池外壳开口的一端设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负极极耳与所述第一导电顶盖的内壁电性连接,所述正极极耳与所述第二导电顶盖的内壁电性连接。
[0006]可选地,所述导电顶盖组件上设有注液孔。
[0007]可选地,所述电池外壳为圆筒状,所述导电顶盖组件为圆形;所述第一导电顶盖为左半圆形导电顶盖,所述第二导电顶盖为右半圆形导电顶盖;所述左半圆形导电顶盖的弧形外周面与所述电池外壳的开口端的内边缘焊接,所述右半圆形导电顶盖的弧形外周面与所述电池外壳的开口端的内边缘焊接。
[0008]可选地,所述左半圆形导电顶盖包括左半圆形导电顶盖主体及连接在左半圆形导电顶盖主体右侧端面上的左连接凸台,所述右半圆形导电顶盖包括右半圆形导电顶盖主体及连接在右半圆形导电顶盖主体左侧端面上的右连接凸台,所述右连接凸台盖合在所述左连接凸台上,所述右连接凸台的上表面与所述左半圆形导电顶盖主体的上表面平齐。
[0009]可选地,所述导电顶盖组件还包括绝缘密封圈,所述绝缘密封圈套装在所述右半圆形导电顶盖的外侧表面上,所述右半圆形导电顶盖通过所述绝缘密封圈与所述左半圆形导电顶盖密封连接,所述右半圆形导电顶盖通过所述绝缘密封圈与所述电池外壳的开口端密封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的形状均为L形,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
极耳的竖直部连接所述电池卷芯,所述负极极耳的水平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顶盖的内壁焊接,所述正极极耳的水平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顶盖的内壁焊接。
[0011]可选地,所述电池外壳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第一导电顶盖和所述第二导电顶盖的材质为导电金属。
[00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扣式电池,负极极耳直接与第一导电顶盖的内侧电性连接,正极极耳直接与第二导电顶盖的内侧电性连接,使得所述导电顶盖在充当电池外壳端面的同时直接与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形成连接;在生产过程中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只需与导电顶盖焊接即可,不需要再单独设置用于引出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到电池外壳的电极,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焊接过程得以简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装配难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扣式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扣式电池的爆炸图。
[0015]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16]1、电池外壳;
[0017]2、电池卷芯;21、负极极耳;22、正极极耳;
[0018]3、导电顶盖组件;31、第一导电顶盖;311、左半圆形导电顶盖主体;312、左连接凸台;32、第二导电顶盖;321、右半圆形导电顶盖主体;322、右连接凸台;33、注液孔;34、绝缘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的内、外、左、右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21]如图1

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扣式电池,包括电池卷芯2、电池外壳1及导电顶盖组件3,所述电池卷芯2安装在所述电池外壳1内,所述电池外壳1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导电顶盖组件3密封连接在所述电池外壳1的开口端;所述导电顶盖组件3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电顶盖31及第二导电顶盖32,所述电池卷芯2在朝向所述电池外壳1开口的一端设有正极极耳22和负极极耳21,所述负极极耳21与所述第一导电顶盖31的内壁电性连接,所述正极极耳22与所述第二导电顶盖32的内壁电性连接。
[00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顶盖组件3上设有注液孔33,无需在所述电池卷芯2中预留注液孔,可以提升所述扣式电池的能量密度。所述注液孔33为圆形通孔,所述注液孔33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顶盖31及第二导电顶盖32的其中一个之上。
[00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外壳1为圆筒状,所述导电顶盖组件3为圆形;所述第一导电顶盖31为左半圆形导电顶盖,所述第二导电顶盖32为右半圆形导电顶盖;所述左半圆形导电顶盖的弧形外周面与所述电池外壳1的开口端的内边缘焊接,所述右半圆形导电顶盖的弧形外周面与所述电池外壳1的开口端的内边缘焊接。
[00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左半圆形导电顶盖包括左半圆形导电顶盖主体311及连接在左半圆形导电顶盖主体311右侧端面上的左连接凸台312,所述右半圆形导电顶盖包括右半圆形导电顶盖主体321及连接在右半圆形导电顶盖主体321左侧端面上的右连接凸台322,所述右连接凸台322盖合在所述左连接凸台312上,所述右连接凸台322的上表面与所述左半圆形导电顶盖主体311的上表面平齐。通过设置所述右连接凸台322盖合在所述左连接凸台312上使得所述右半圆形导电顶盖与所述左半圆形导电顶盖的连接更为紧密。
[002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顶盖组件3还包括绝缘密封圈34,所述绝缘密封圈34套装在所述右半圆形导电顶盖的外侧表面上,所述右半圆形导电顶盖通过所述绝缘密封圈34与所述左半圆形导电顶盖密封连接,所述右半圆形导电顶盖通过所述绝缘密封圈34与所述电池外壳1的开口端密封连接。
[00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极耳22和所述负极极耳21的形状均为L形,所述正极极耳22和所述负极极耳21的竖直部连接所述电池卷芯2,所述负极极耳21的水平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顶盖31的内壁激光焊接,所述正极极耳22的水平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顶盖32的内壁激光焊接。
[002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外壳1的材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卷芯、电池外壳及导电顶盖组件,所述电池卷芯安装在所述电池外壳内,所述电池外壳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导电顶盖组件密封连接在所述电池外壳的开口端;所述导电顶盖组件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电顶盖及第二导电顶盖,所述电池卷芯在朝向所述电池外壳开口的一端设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负极极耳与所述第一导电顶盖的内壁电性连接,所述正极极耳与所述第二导电顶盖的内壁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顶盖组件上设有注液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为圆筒状,所述导电顶盖组件为圆形;所述第一导电顶盖为左半圆形导电顶盖,所述第二导电顶盖为右半圆形导电顶盖;所述左半圆形导电顶盖的弧形外周面与所述电池外壳的开口端的内边缘焊接,所述右半圆形导电顶盖的弧形外周面与所述电池外壳的开口端的内边缘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圆形导电顶盖包括左半圆形导电顶盖主体及连接在左半圆形导电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林王淼李升高李祝欣
申请(专利权)人:曙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