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菜种植养鱼共生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425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蔬菜种植养鱼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蔬菜种植养鱼共生一体化装置,包括鱼缸与蔬菜区,所述,鱼缸四周的玻璃壁上均设置有玻璃刷,所述玻璃刷顶部固定在剪式顶下方,所述剪式顶上方由上支架固定,所述鱼缸底部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经水管与水泵相连,所述水泵经水管与出水口相连,所述出水口右端连接进水口,所述电机底座与支架相连,所述支架与上支架相连,所述上支架上方设置有蔬菜区,在玻璃刷底部设置刮刀,有助于清理沾附在玻璃壁上的排泄物,通过玻璃刷固定连接剪式顶的方式,实现玻璃刷上下移动,通过在溢流管上设置透水孔,且溢流管下方设置有二号过滤棉,避免带有泥沙的水污染鱼缸。带有泥沙的水污染鱼缸。带有泥沙的水污染鱼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蔬菜种植养鱼共生一体化装置


[0001]技术属于农业和渔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蔬菜种植养鱼共生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养殖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而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培栽培系统,由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然后被硝化细菌分解成硝酸盐,硝酸盐可以直接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也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有效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有的鱼菜共生装置,常常将带有鱼类排泄物的水,直接用于蔬菜灌溉,但是未经过分解的鱼类排泄物不利于植物生长,而且一般的过滤器只能对靠近底部的排泄物进行过滤,时间一长,鱼缸壁上还会沾满排泄物,由于鱼菜共生装置中的鱼缸相较于传统鱼缸,其加装的设施较多,人力清理鱼缸壁极不方便,同时用于植物灌溉而多余出的水,在通过虹吸罩流向鱼缸时,或多或少夹带泥沙,这将会污染鱼缸水质,因此需要一种新型蔬菜种植养鱼共生一体化装置;通过制造适宜硝化细菌繁殖的环境,实现对鱼类排泄物的分解,通过加装剪式顶与电机,实现对鱼缸壁的自动清理,通过在虹吸罩内安装过滤装置,对从蔬菜区流出的水进行过滤,避免带有泥沙的水污染鱼缸。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蔬菜种植养鱼共生一体化装置,包括鱼缸与蔬菜区,所述鱼缸四周的玻璃壁上均设置有玻璃刷,所述玻璃刷顶部固定在剪式顶下方,所述剪式顶上方由上支架固定,所述鱼缸底部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经水管与水泵相连,所述水泵经水管与出水口相连,所述出水口右端连接进水口,所述上支架与支架相连,所述支架与电机底座相连,所述上支架上方设置有蔬菜区,所述蔬菜区左端设置有虹吸罩,所述虹吸罩下方设置有输水管。
[0005]其中,所述玻璃刷底部设置有刮刀;玻璃刷在进行垂直方向上、下移动时,同步带动刮刀进行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刮刀在移动的过程中,对玻璃壁的附着的排泄物进行清理,进而实现对鱼缸内壁的清洁。
[0006]其中,所述剪式顶上的丝杆其后端固定在电机输出轴上,控制装置与电机、水泵均电性连接;通过剪式顶的形变,实现对玻璃刷的上下移动,通过将丝杆后端固定在电机输出轴上,且电机与控制装置连接,可以实现剪式顶无人自动化操作,继而实现对玻璃刷的无人自动上下移动。
[0007]其中,所述过滤器为倒置的圆台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当需要过滤时,过滤器上方
可以形成涡流,继而搅动鱼缸底部的排泄物,有助于流出排泄物。
[0008]其中,所述过滤器内部上方设置有一号过滤棉,所述一号过滤棉下方设置有生化过滤棉,所述生化过滤棉下方设置有火山岩滤材;通过设置一号过滤棉,过滤掉鱼缸特有的泥沙,避免适合鱼类生长环境的泥沙经过滤器流出,而造成浪费,通过设置有生化过滤棉与火山岩滤材,有助于硝化细菌的繁殖,继而促进排泄物的分解。
[0009]其中,所述虹吸罩内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底部设置有螺纹;溢流管底部的螺纹与虹吸罩底部通过旋上的方式进行连接,方便了溢流管的拆装。
[0010]其中,所述溢流管顶部固定连接溢流盖,所述溢流管上遍布透水孔,所述溢流管下方设置有二号过滤棉;通过旋转溢流盖,可以对溢流管进行拆装,通过溢流管上遍布透水孔可以过滤较大颗粒物,通过溢流管下方设置有过滤棉,可以过滤小的颗粒物。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玻璃刷底部设置刮刀,有助于清理沾附在玻璃壁上的排泄物,通过玻璃刷固定连接剪式顶的方式,实现玻璃刷上下移动,通过剪式顶上的丝杆后端固定在电机输出轴上,且电机连接控制装置的方式,实现对剪式顶的无人自动化操作,通过将过滤器设置为倒置的圆台结构,有助于鱼缸内排泄物的流出,通过在过滤器内部上方设置有一号过滤棉,使得在排水时,避免适合鱼类生长环境的泥沙经过滤器流出,造成浪费,通过设置有生化过滤棉与火山岩滤材,有助于硝化细菌的繁殖,继而促进排泄物的分解,通过在虹吸罩内设置有溢流管,且溢流管通过螺纹与虹吸罩底部旋上连接的方式,方便了溢流管的拆装,通过在溢流管顶部设置旋转溢流盖,方便对溢流管进行拆装,通过在溢流管上设置透水孔,且溢流管下方设置有二号过滤棉,对从蔬菜区流出的水进行过滤,避免带有泥沙的水污染鱼缸。
[0012]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剪式顶与玻璃刷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过滤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虹吸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电机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鱼缸;2、蔬菜区;3、玻璃刷;4、虹吸罩;5、剪式顶;6、过滤器;7、水泵;8、水管;9、输水管;10、溢流管;11、二号过滤棉;12、刮刀;13、溢流盖;14、螺纹;15、电机;16、上支架;17、控制装置;18、下支架;19、电机底座;20、一号过滤棉;21、生化过滤棉;22火山岩滤材;23、进水口;24、出水口;25、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蔬菜种植养鱼共生一体化装置,包括鱼缸1与蔬菜区2,所述鱼缸1四周的玻璃壁上均设置有玻璃刷3,所述玻璃刷3顶部固定在剪式顶5下方,所述剪式顶5上方由上支架16固定,所述鱼缸1底部设置有过滤器6,所述过滤器6经水管8与水泵7相连,所述水泵7经水管8与出水口24相连,所述出水口24右端连接进水口23,电机底座19与支架25相连,所述支架25与上支架16相连,所述上支架16上方设
置有蔬菜区2,所述蔬菜区2左端设置有虹吸罩4,所述虹吸罩4下方设置有输水管9。
[0020]所述玻璃刷3底部设置有刮刀12;玻璃刷3在进行垂直方向上、下移动时,同步带动刮刀12进行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刮刀12在移动的过程中,对玻璃壁的附着的排泄物进行清理,进而保障鱼缸壁的清洁。
[0021]所述剪式顶5上的丝杆其后端固定在电机15输出轴上,控制装置17与电机15、水泵7均电性连接;通过剪式顶5的形变,实现对玻璃刷3的上下移动,通过将丝杆后端固定在电机15输出轴上,且电机15与控制装置17相连,可以实现剪式顶5无人自动化操作,继而实现对玻璃刷3的无人自动上下移动。
[0022]所述过滤器6为倒置的圆台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当需要过滤时,过滤器6上方可以形成涡流,继而搅动鱼缸1底部的排泄物,有助于排泄物流出。
[0023]所述过滤器6内部上方设置有一号过滤棉20,所述一号过滤棉20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蔬菜种植养鱼共生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缸与蔬菜区,所述鱼缸四周的玻璃壁上均设置有玻璃刷,所述玻璃刷顶部固定在剪式顶下方,所述剪式顶上方由上支架固定,所述鱼缸底部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经水管与水泵相连,所述水泵经水管与出水口相连,所述出水口右端连接进水口,所述上支架与支架相连,所述支架与电机底座相连,所述上支架上方设置有蔬菜区,所述蔬菜区左端设置有虹吸罩,所述虹吸罩下方设置有输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菜种植养鱼共生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刷底部设置有刮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菜种植养鱼共生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式顶上的丝杆其后端固定在电机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书来
申请(专利权)人:东平县宝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