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18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按钮开关。具有容易抑制操作声音的优点。按钮开关(1)包括主体(2)、固定触点部(7)、可动构件(3)以及膜(6)。固定触点部(7)被保持于主体(2)。可动构件(3)形成为隔膜状。可动构件(3)具有可动触点部和弯折部位(31)。弯折部位(31)设于可动触点部的周围。可动构件(3)配置于与固定触点部(7)相对的位置,在被按压时弯折部位(31)弯折从而可动触点部与固定触点部(7)接触。膜(6)以在弯折部位(31)弯折前后的时刻均与弯折部位(31)接触的状态位于可动构件(3)上。位于可动构件(3)上。位于可动构件(3)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钮开关


[0001]本技术一般涉及按钮开关。更详细而言,本技术涉及通过可动构件的变形来接通或断开的按钮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在文献1(JP2010

251101A)中公开了按钮开关。该按钮开关具备橡胶杆和开关部。开关部具备固定触点和以覆盖固定触点的上方的方式设置的圆顶状的可动触点。在橡胶杆被向下方按压时,由橡胶杆的突出部对可动触点的上表面施加向下的载荷。当载荷达到一定程度以上时,可动触点反转,可动触点的下表面的局部与固定触点接触,由此能够进行开关输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4]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按钮开关(push switch)中,不具有抑制可动触点(可动构件)反转时产生的声音的构造,存在无法充分地抑制操作声音这样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抑制操作声音的按钮开关。
[0006]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7]本技术的第1方案的按钮开关包括主体、固定触点部、可动构件以及膜。所述固定触点部被保持于所述主体。所述可动构件形成为隔膜状。所述可动构件具有可动触点部和弯折部位。所述弯折部位设于所述可动触点部的周围。所述可动构件配置于与所述固定触点部相对的位置,在被按压时所述弯折部位弯折从而所述可动触点部与所述固定触点部接触。所述膜以在所述弯折部位弯折前后的时刻均与所述弯折部位接触的状态位于所述可动构件上。
[0008]在本技术的第2方案的按钮开关中,在第1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膜仅配置于所述可动构件的局部。
[0009]在本技术的第3方案的按钮开关中,在第2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膜在位于所述可动构件上的状态下使所述可动构件的至少中央部暴露。
[0010]在本技术的第4方案的按钮开关中,在第2方案或第3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膜的外径比所述可动构件的外径小。
[0011]在本技术的第5方案的按钮开关中,在第1方案~第3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膜与所述弯折部位一起弯折。
[0012]在本技术的第6方案的按钮开关中,在第1方案~第3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膜通过粘接构件粘接于所述可动构件。
[0013]在本技术的第7方案的按钮开关中,在第1方案~第3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可动构件具备具有所述可动触点部的第1面和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所述膜与所述第2面接触。
[0014]在本技术的第8方案的按钮开关中,在第1方案~第3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按钮开关还具有按压件。所述按压件配置于与所述可动构件相对的位置,并且承受来自外部的力而按压所述可动构件。所述膜的弹性模量比所述按压件的弹性模量大。
[0015]在本技术的第9方案的按钮开关中,在第8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按钮开关还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设于所述按压件的周围,支承所述按压件,并且随着所述按压件按压所述可动构件的动作而变形。所述支承部的外周部被保持于所述主体。
[0016]技术的效果
[0017]本技术具有容易抑制操作声音这样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2是上述按钮开关的整体立体图。
[0020]图3是上述按钮开关的非操作时的概略剖视图。
[0021]图4是上述按钮开关的操作时的概略剖视图。
[0022]图5是上述按钮开关的静音特性的说明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按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0024]图7是上述按钮开关的静音特性的说明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1A、按钮开关;2、主体;3、可动构件;6、6A、膜;7、固定触点部;8、可动触点部;31、弯折部位;51、按压件;52、支承部;521、突出部(外周部);P1、第1面;P2、第2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7](1)概要
[0028]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1(参照图1)。不过,下述的实施方式只是本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中的一部分。下述的实施方式若能够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则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另外,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图是示意性的图,图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大小和厚度各自之比未必反映实际的尺寸比。
[0029]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1包括主体2、(第1)固定触点部7、可动构件3和膜6。固定触点部7被保持于主体2。可动构件3形成为隔膜状。可动构件3具有可动触点部8(参照图3)和弯折部位31。弯折部位31设于可动触点部8的周围。可动构件3配置于与固定触点部7相对的位置,因被按压而弯折部位31弯折从而可动触点部8与固定触点部7接触。膜6以在弯折部位31弯折前后的时刻均与弯折部位31接触的状态位于可动构件3上。
[0030]可动构件3能够在可动触点部8与固定触点部7接触的接通位置和可动触点部8远离固定触点部7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可动构件3构成为因被按压而从断开位置向接通位置移动。固定触点部7和可动触点部8构成触点部4。触点部4在可动触点部8位于接通位置的状态下接通,在可动触点部8位于断开位置的状态下断开。
[0031]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构件3被按压件51(后述)按压。按压件51构成为承受来自按钮开关1的外部的力而按压可动构件3。本技术中所说的“来自外部的力”是在进行按钮开关1的操作时从按钮开关1的外部对按钮开关1施加的力。换言之,“来自外部的力”是按钮
开关1的操作者对按钮开关1施加的力(以下将该力称为“操作力”)。操作力是这样的概念:除了包括操作者直接按压按压件51而对按压件51施加的力之外,还包括操作者借助中间构件(中间构件例如是后述的操作钮10)按压按压件51而对按压件51施加的力。
[0032]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构件3构成为根据施加于按压件51的操作力来进行反转动作。具体而言,可动构件3具有这样的特性:在操作力的大小达到预定大小之前,自可动构件3作用于按压件51的载荷增大,并且当操作力的大小达到预定大小时,弯折部位31弯折,自可动构件3作用于按压件51的载荷减小。本技术中所说的“弯折部位”是指,可动构件3受到预定大小以上的力而弯折(反转)时产生的凸部和凹部之间的边界部分。此处所说的“凸部”是指图4的可动构件3的外周部(外周部是指可动构件3中远离可动构件3的中心的区域),“凹部”是指图4的可动构件3的包含其中心的区域。在未对可动构件3施加力的状态下,弯折部位31可以在外观上与可动构件3的其他部位没有区别。
[0033]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钮开关1是仅在操作时触点部4变为接通的瞬时型的开关。在进行按钮开关1的操作时,通过对按压件51的上端部进行按压操作,从而对按压件51作用向下的操作力。本技术中所说的“按压操作”是将按压件51的上端部向靠近可动构件3的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开关包括:主体;固定触点部,其被保持于所述主体;可动构件,其形成为隔膜状,具有可动触点部和设于所述可动触点部的周围的弯折部位,所述可动构件配置于与所述固定触点部相对的位置,在被按压时所述弯折部位弯折从而所述可动触点部与所述固定触点部接触;以及膜,其以在所述弯折部位弯折前后的时刻均与所述弯折部位接触的状态位于所述可动构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仅配置于所述可动构件的局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在位于所述可动构件上的状态下使所述可动构件的至少中央部暴露。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的外径比所述可动构件的外径小。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桥雄弥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