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在车床床身上的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383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置在车床床身上的动力传递装置。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辅助操作使用的工装。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呈横向水平设置的长方体形状的矩形台板(2),上表面左侧设置有凸出的动力传递箱(3);下表面左侧的左下方设置在床身拖板传动轴随动的下链轮sd(403),上表面右侧后方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机尾座手轮轴上随动的上链轮ad(401);所述动力传递箱(3)设置有主传动c(307)和从动传动d(308);主动链轮cd(3072)和从动链轮dd(3082)。主动链轮cd(3072)与下链轮sd(403)用链条s(404)联结在一起;从动链轮dd(3082)与上链轮ad(401)用链条a(402)联结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在车床床身上的动力传递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设置在车床床身上辅助操作使用的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机床是机械制造行业中不可缺少的用机器制造机器的设备。普通车床就是机床中的一种,它是将直径和长度在一定尺寸范围内的坯料的多余材料切削,使之成为合格零件,其旋转坯料作为主运动,刀具作为进给运动对其进行切削。但是,将钻头安装于机尾座上,人工操作设置于机尾座上的旋转手轮,对其主运动的旋转坯料作进给运动切削时,明显有其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在于:人工操作旋转手轮,劳动强度较大,易疲劳,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设置在车床床身上的动力传递装置。使其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减少疲劳,提高生产效率。
[0004]一种设置在车床床身上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有呈横向水平设置的长方体形状的矩形台板2,特点是:矩形台板2上表面左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凸出的矩形体形状的动力传递箱3。
[0005]矩形台板2下表面左侧的左下方位置处设置有设置在床身拖板传动轴上随动的下链轮sd 403。
[0006]矩形台板2上表面右侧后方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设置在机尾座手轮轴上随动的上链轮ad 401。
[0007]所述动力传递箱3由在前面从左至右垂直设置的长方体形状的联体式的机座a 301和与其在后面从左至右平行设置的长方体形状的联体式的机座b 302构成。
[0008]机座a 301和机座b 302之间从左至右呈纵向平行设置有圆柱体形状的主传动c 307和从动传动d 308。
[0009]机座a 301上表面从左至右设置有安装主传动c 307的前轴径zq 3077的左前轴承zq 3079和从动传动d 308的前轴径yq 3084的右前轴承yq 3086。
[0010]机座b 302上表面从左至右设置有安装主传动c 307的后轴径zh 3078的左后轴承zh 3080和从动传动d 308的后轴径yh 3085的右后轴承yh 3087。
[0011]所述机座a 301上表面上方位置处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的与左前轴承zq 3079和右前轴承yq 3086分别对应装配的左前轴承盖zq 303和右前轴承盖yq 304。
[0012]所述机座b 302上表面上方位置处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的与左后轴承zh 3080和右后轴承yh 3087分别对应装配的左后轴承盖zh 305和右后轴承盖yh 306。
[0013]所述左前轴承zq 3079、左后轴承zh 3080、右前轴承yq 3086、右后轴承yh 3087为滚动轴承或含油轴承或滑动轴承。选用滑动轴承时,增设黄油杯即可。
[0014]所述主传动c 307主要由:呈纵向水平设置的圆柱体形状的主动轴c 3071,在主动轴c 3071中段位置处设置有随轴转动的并由手控操作确定其沿轴线向前或向后滑动的位置,而且齿端c 3075向前的外齿联结轮c 3073。
[0015]同时,在主动轴c 3071前段位置的前轴径zq 3077与外齿联结轮c 3073之间设置有后端面带盲孔内齿c 3800的主动齿轮c 3076。
[0016]同时,在主动轴c 3071后段位置的后轴径zh 3078与外齿联结轮c 3073之间设置有主动链轮cd 3072。
[0017]所述,外齿联结轮c 3073的圆柱体形状的外圆表面的中段位置处设置有凹下的环形槽c 3074。
[0018]所述,外齿联结轮c 3073向前滑动,其齿端c 3075与盲孔内齿c 3800啮合;反之,外齿联结轮c 3073向后滑动,其齿端c 3075与盲孔内齿c 3800脱开。
[0019]所述从动传动d 308主要由:呈纵向水平设置的圆柱体形状的从动轴d 3081。
[0020]在从动轴d 3081前段位置的前轴径yq 3084后面设置有从动齿轮d 3083;同时,在从动轴d 3081后段位置的后轴径yh 3085与从动齿轮d 3083之间设置有从动链轮dd 3082。
[0021]所述,从动齿轮d 3083与主动齿轮c 3076啮合在一起。
[0022]主动链轮cd 3072与下链轮sd 403用链条s 404联结在一起。
[0023]从动链轮dd 3082与上链轮ad 401用链条a 402联结在一起。
[0024]所述,左前轴承盖zq 303与左后轴承盖zh 305之间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的联结盖板501,其上表面中部的右方位置处设置有铰链座502,铰链座502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轴线垂直的带台阶的通孔,通孔内在设置有叉头向下手柄在上中段处有凸出的铰链轴的拨杆503。
[0025]所述,矩形台板2上表面的右侧后方位置处设置有与车床床身1安装联结使用的矩形缺口,左侧后方位置处设置有穿越链条s 404使用的矩形洞口204。
[0026]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将长方体形状的矩形垫板201,置于导轨a101与导轨b103之间凹下的腔室槽102内,将矩形台板2的右侧前方置于导轨a101与导轨b103顶部上方,并与矩形垫板201的位置对应对齐,用螺栓202螺母203固定。随后用链条s 404将主动链轮cd 3072与下链轮sd 403联结在一起;用链条a 402将从动链轮dd 3082与上链轮ad 401联结在一起。手动拨杆503调整外齿联结轮c 3073位置,即可代替人工操作机尾座上的旋转手轮,对其主运动的旋转坯料作进给运动切削。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使用上述技术,实现了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疲劳,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0030]图3是图1中的A-A视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后视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部件主传动的俯视图。
[0033]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部件从动传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实施例1
[0035]在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第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设置在车床床身上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有呈横向水平设置的长方体形状的矩形台板2,特点是:矩形台板2上表面左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凸出的矩形体形状的动力传递箱3。
[0036]矩形台板2下表面左侧的左下方位置处设置有设置在床身拖板传动轴上随动的下链轮sd 403。
[0037]矩形台板2上表面右侧后方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设置在机尾座手轮轴上随动的上链轮ad 401。
[0038]所述动力传递箱3由在前面从左至右垂直设置的长方体形状的联体式的机座a 301和与其在后面从左至右平行设置的长方体形状的联体式的机座b 302构成。
[0039]机座a 301和机座b 302之间从左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在车床床身上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有呈横向水平设置的长方体形状的矩形台板(2),其特征在于:矩形台板(2)上表面左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凸出的矩形体形状的动力传递箱(3);矩形台板(2)下表面左侧的左下方位置处设置有设置在床身拖板传动轴上随动的下链轮sd(403);矩形台板(2)上表面右侧后方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设置在机尾座手轮轴上随动的上链轮ad(401);所述动力传递箱(3)由在前面从左至右垂直设置的长方体形状的联体式的机座a(301)和与其在后面从左至右平行设置的长方体形状的联体式的机座b(302)构成;机座a(301)和机座b(302)之间从左至右呈纵向平行设置有圆柱体形状的主传动c(307)和从动传动d(308);机座a(301)上表面从左至右设置有安装主传动c(307)的前轴径zq(3077)的左前轴承zq(3079)和从动传动d(308)的前轴径yq(3084)的右前轴承yq(3086);机座b(302)上表面从左至右设置有安装主传动c(307)的后轴径zh(3078)的左后轴承zh(3080)和从动传动d(308)的后轴径yh(3085)的右后轴承yh(3087);所述机座a(301)上表面上方位置处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的与左前轴承zq(3079)和右前轴承yq(3086)分别对应装配的左前轴承盖zq(303)和右前轴承盖yq(304);所述机座b(302)上表面上方位置处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的与左后轴承zh(3080)和右后轴承yh(3087)分别对应装配的左后轴承盖zh(305)和右后轴承盖yh(306);所述主传动c(307)由:呈纵向水平设置的圆柱体形状的主动轴c(3071),在主动轴c(3071)中段位置处设置有随轴转动的并由手控操作确定其沿轴线向前或向后滑动的位置,而且齿端c(3075)向前的外齿联结轮c(3073);同时,在主动轴c(3071)前段位置的前轴径zq(3077)与外齿联结轮c(3073)之间设置有后端面带盲孔内齿c(3800)的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全喜张雁玲赵延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天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