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67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盒,打开活动门,打开盖子,由下往上推外推杆,外推杆的带动内推杆,内推杆带动针灸盒出来,针灸盒的内部设有针筒,可以将针放入内部,套袋的底端下部内侧设有多个支撑板,这样可以让针灸盒在折叠时有一定的缝隙,以免在外部影响下针灸盒折叠,使用者去打开时,被针扎到受伤,还有一点就是针灸盒折叠时有一定的缝隙在消毒时更彻底,针筒的底端下部套设在活动杆的外部,调节转轴带动活动杆和套盘转动,套盘的顶端上部嵌设有多个紫外线消毒灯,灯板的顶端上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紫外线消毒灯,这样的可以使针灸盒全方面的进行消毒。的可以使针灸盒全方面的进行消毒。的可以使针灸盒全方面的进行消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TM32线性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袋的底端下部内侧设有多个支撑板,多个支撑板之间均是线性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是由亚克力的材料制作而成,亚克力具有极好的透明度,较好的高温性和耐磨性。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袋是由聚乙烯的材料制作而成,并厚度控制在0.4到0.6CM之间,聚乙烯的透光性,耐老化性比较好且具有比较好的耐撕裂性能和透气性。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盘的顶端上部嵌设有多个紫外线消毒灯。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
打开活动门,打开盖子,由下往上推外推杆,外推杆的带动内推杆,内推杆带动针灸盒出来,针灸盒的内部设有针筒,可以将针放入内部。
[0015]2‑
套袋的底端下部内侧设有多个支撑板,这样可以让针灸盒在折叠时有一定的缝隙,以免在外部影响下针灸盒折叠,使用者去打开时,被针扎到受伤,还有一点就是针灸盒折叠时有一定的缝隙在消毒时更彻底。
[0016]3‑
针筒的底端下部套设在活动杆的外部,调节转轴带动活动杆和套盘转动,套盘的顶端上部嵌设有多个紫外线消毒灯,灯板的顶端上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紫外线消毒灯,支撑板是由亚克力的材料制作而成,套袋是由聚乙烯的材料制作而成,这样的可以使针灸盒全方面的进行消毒。
[0017]4‑
盖子的底端下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这样在消毒时气密性更好,能够保证消毒的质量和效果,底板的内部设有抽屉,能够存放一些常用物品等,外壳的外部设有背带,这样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盒中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盒中俯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盒中针灸盒局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盒中抽屉局面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

外壳,2

底板,3

活动门,4

盖子,5

手提绳,6

密封垫,7

内推杆,8

外推杆,9

第一支撑杆,10

第二支撑杆,11

托盘,12

调节转轴,13

套盘,14

把手,15
‑ꢀ
活动杆,16

紫外线消毒灯,17

灯板,18

针灸盒,19

活动轴,20

背带,21

固定块,22
‑ꢀ
第一限位块,23

固定杆,24

卷筒,25

套袋,26

针筒,27

支撑板,28

滑槽,29

滑轮, 30

第二限位块,31

转轴,32

抽屉。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盒,包括外壳1,底板2,活动门3,紫外线消毒灯16,针灸盒18;所述底板2的顶端上部固定连接有外壳1,外壳1的顶端上部左右两侧均铰接活动门3,底板2的顶端上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0,第二支撑杆10的顶端上部内侧贯穿套设有第一支撑杆9,第一支撑杆9的顶端上部固定连接有内推杆7,内推杆7的顶端上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外推杆8,外推杆8的顶端上部左侧与外壳1贯穿套设,底板2的顶端上部中间位置活动连接有调节转轴12,调节转轴12的顶端上部外侧贯穿套设有托盘11,托盘11的顶端上部活动连接有套盘13,调节转轴12的顶端上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5,外壳1的底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杆23,固定杆23的顶端上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灯板17,灯板17的顶端上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紫外线消毒灯16,灯板17的顶端上部套设有盖子4,盖子4的底端下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6,盖子4的顶端上部固定连接有手提绳5,内推杆7的顶端上部活动连接有针灸盒18,针灸盒18的顶端上部内侧设有卷筒24,卷筒24的顶端上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套袋25,套袋25的顶端上侧开设有针筒26,套袋25的底端下部中间位置设有多个支撑板27,卷筒24的底端下部与活动杆15贯穿套设,外壳1的外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21,固定块21的内部贯穿套设有活动轴19,活动轴19的顶端上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22,活动轴19的顶端上部活动连接有背带20,底板2的顶端上部内侧设有抽屉32,抽屉32的顶端上部一侧活动连接有转轴31,转轴31的底端下部左侧活动连接有滑轮29,抽屉32的顶端上部活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块30,第二限位块30的底端下部固定连接有滑槽28,滑槽28的底端下部内侧套设有滑轮29,抽屉32的顶端上部中间位置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4。
[0026]所述针灸盒18的底端下部开设有直角槽,底板2的底端下部右侧位置开设有凹槽,外壳1的外侧开设有滑槽。
[0027]所述调节转轴12和紫外线消毒灯16均与外部单片机STM32线性连接。
[0028]所述套袋25的底端下部内侧设有多个支撑板27,多个支撑板27之间均是线性连接。
[0029]所述支撑板27是由亚克力的材料制作而成,亚克力具有极好的透明度,较好的高温性和耐磨性。
[0030]所述套袋25是由聚乙烯的材料制作而成,并厚度控制在0.4到0.6CM之间,聚乙烯的透光性,耐老化性比较好且具有比较好的耐撕裂性能和透气性。
[0031]所述套盘13的顶端上部嵌设有多个紫外线消毒灯16。
[003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打开活动门3,打开盖子4,由下往上推外推杆8,外推杆 8的带动内推杆7,内推杆7带动针灸盒18出来,针灸盒18的内部设有针筒26,可以将针放入内部,套袋25的底端下部内侧设有多个支撑板27,这样可以让针灸盒18在折叠时有一定的缝隙,以免在外部影响下针灸盒18折叠,使用者去打开时,被针扎到受伤,还有一点就是针灸盒18折叠时有一定的缝隙在消毒时更彻底,针筒28的底端下部套设在活动杆15的外部,调节转轴12带动活动杆15和套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盒,包括外壳(1),底板(2),活动门(3),紫外线消毒灯(16),针灸盒(1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顶端上部固定连接有外壳(1),外壳(1)的顶端上部左右两侧均铰接活动门(3),底板(2)的顶端上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0),第二支撑杆(10)的顶端上部内侧贯穿套设有第一支撑杆(9),第一支撑杆(9)的顶端上部固定连接有内推杆(7),内推杆(7)的顶端上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外推杆(8),外推杆(8)的顶端上部左侧与外壳(1)贯穿套设,底板(2)的顶端上部中间位置活动连接有调节转轴(12),调节转轴(12)的顶端上部外侧贯穿套设有托盘(11),托盘(11)的顶端上部活动连接有套盘(13),调节转轴(12)的顶端上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5),外壳(1)的底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杆(23),固定杆(23)的顶端上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灯板(17),灯板(17)的顶端上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紫外线消毒灯(16),灯板(17)的顶端上部套设有盖子(4),盖子(4)的底端下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6),盖子(4)的顶端上部固定连接有手提绳(5),内推杆(7)的顶端上部活动连接有针灸盒(18),针灸盒(18)的顶端上部内侧设有卷筒(24),卷筒(24)的顶端上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套袋(25),套袋(25)的顶端上侧开设有针筒(26),套袋(25)的底端下部中间位置设有多个支撑板(27),卷筒(24)的底端下部与活动杆(15)贯穿套设,外壳(1)的外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21),固定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天敏王萍王明芹
申请(专利权)人:仁怀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