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软管内部空气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362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4
一种挤压软管内部空气的装置,包括钳子,所述钳子包括钳柄、钳夹,其特征在于:两个钳夹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滚轮。两个钳柄上设置有可调节并固定钳夹开口大小的卡扣。一个滚轮为凸轮,另一个滚轮为凹轮,凸轮小于凹轮,凸轮外表面宽度大于软管压扁时的宽度。该装置辅助医护人员快速有效的挤压引流管内的空气,可以辅助检测判断体内积液装置是否有效,可以判断积液是否正在被吸出,可以判断引流管内是否通畅没有堵塞。有堵塞。有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压软管内部空气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测试引流管内液体是否继续有效向外吸取的装置,属于医疗器具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体腔积液引流是临床治疗的一种常用手段。一般而言,体腔积液引流组件包括3部分:置于患者体内的引流管、与引流管一端相连接的延长管以及与延长管一端相连接的引流袋或引流瓶。在引流管留置期间,医护人员除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以外,另一重要的工作是定期手动挤压引流管,以保证引流管通畅。其具体做法是:将引流管拆叠,用一只手握住,使引流管闭塞,用另一只手用力反复挤压折叠处前方引流管,使管内的引流液反复冲击引流管口,然后松开双手,使引流液流出,通过观察此时引流管内液体的流动情况来判定引流管是否通畅。该方法的缺点是:挤压效果不好,管内空气遗漏较多,通常需要操作多次才能看到效果,当有大量该类病人需要观察时,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也增加了挤压引流管时管道移动引起的患者不适及疼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测试引流管内液体是否继续有效向外吸取的装置。此装置可以高效省力地挤压管内的空气到一端,辅助医护人员观察积液抽吸装置是否有效工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挤压软管内部空气的装置,包括钳子,所述钳子包括钳柄、钳夹,其特征在于:两个钳夹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形状吻合的滚轮。
[0006]两个钳柄上设置有可调节并固定钳夹开口大小的卡扣。
[0007]一个滚轮为凸轮,另一个滚轮为凹轮,凸轮宽度小于凹轮宽度,凸轮宽度大于软管压扁时的宽度。
[0008]一个滚轮为凸轮,一个滚轮为凹轮,凸轮与凹轮吻合面大小相等,凹轮和凸轮宽度均大于软管压扁时的宽度。
[0009]两个滚轮均为平面的,一个滚轮宽度大于另一个滚轮,两滚轮的接触面大于软管压扁时的宽度。
[0010]两个滚轮均为平面的,大小相等,两滚轮的接触面大于软管压扁时的宽度。
[0011]有益效果:本新型可以辅助医护人员快速有效的挤压引流管内的空气,可以辅助检测判断留置体内的积液装置是否在有效工作,可以判断积液是否正在被吸出,可以判断引流管内是否通畅没有堵塞。滚轮设置为凹轮,有利于对软管的定位。
附图说明
[0012]图1:本申请示意图一;
[0013]图2:本申请示意图二;
[0014]图3:本申请示意图三;
[0015]图4:本申请示意图四。
[0016]1‑
钳柄;
ꢀꢀꢀ2‑
钳夹;
ꢀꢀꢀ3‑
卡扣;
ꢀꢀꢀ4‑
宽凹轮;
ꢀꢀꢀ5‑
窄凸轮;
ꢀꢀꢀ6‑
凹轮;
[0017]7‑
凸轮;
ꢀꢀꢀ8‑
宽平轮; 9

窄平轮; 10

平轮一;
ꢀꢀ
11

平轮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一种挤压软管内部空气的装置,包括钳子,所述钳子包括钳柄、钳夹,其特征在于:两个钳夹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形状吻合的滚轮。
[0019]两个钳柄上设置有可调节并固定钳夹开口大小的卡扣。
[0020]实施例一:
[0021]一个滚轮为凸轮,一个滚轮为凹轮,凸轮小于凹轮,凸轮外表面宽度大于软管压扁时的宽度。
[0022]实施例二:
[0023]一个滚轮为凸轮,一个滚轮为凹轮,凸轮与凹轮吻合面大小相等,凹凸轮外表面宽度均大于软管压扁时的宽度。
[0024]实施例三:
[0025]两个滚轮均为平面的,一个滚轮接触面大于另一个滚轮,两滚轮的接触面大于软管压扁时的宽度。
[0026]实施例四:
[0027]两个滚轮均为平面的,大小相等,两滚轮的接触面大于软管压扁时的宽度。
[0028]有益效果:本新型可以辅助医护人员快速有效的挤压引流管内的空气,可以辅助检测判断留置体内的积液装置是否在有效工作,可以判断积液是否正在被吸出,可以判断引流管内是否通畅没有堵塞。滚轮设置为凹轮,有利于对软管的定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压软管内部空气的装置,包括钳子,所述钳子包括钳柄、钳夹,其特征在于:两个钳夹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形状吻合的滚轮,两个钳柄上设置有可调节并固定钳夹开口大小的卡扣,一个滚轮为凸轮,另一个滚轮为凹轮,凸轮宽度小于凹轮宽度,凸轮宽度大于软管压扁时的宽度。2.一种挤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榕榕周健李华艳李芳李薇陈思思李鹏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