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址转换方法、装置以及地址溯源方法、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不同协议共存的网络中的地址转换方法、地址转换装置、地址溯源方法、地址溯源装置、地址转换溯源方法以及地址转换溯源系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网络技术与安全领域下的不同网络协议共存网络中的地址转换方法、地址转换装置、地址溯源方法、地址溯源装置、地址转换溯源方法以及地址转换溯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而作为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石的协议IPv4被人们所熟知。所谓IPv4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第四版,是互联网的核心,也是使用最广泛的网际协议版本。关于IPv4的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IPv4地址在以比设计时的预计更快的速度耗尽。而由于IPv4的网络地址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所以,作为IPv4的后继版本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第6版)被提出。IPv6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同网络协议共存的网络中的地址转换方法,所述网络协议至少包括第一网络协议和第二网络协议,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定映射关系形成步骤,形成第一网络协议地址、第一网络协议端口号与第二网络协议地址、第二网络协议端口号之间的固定映射关系的步骤;地址转换步骤,使用在所述固定映射关系形成步骤中形成的固定映射关系,将被请求的所述第一网络协议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二网络协议地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网络协议共存的网络中的地址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映射关系形成步骤中还具有:顺序计算步骤,根据第一网络协议地址总数、第二网络协议地址总数、以及地址转换复用率,计算第一网络协议地址的顺序与所述第二协议地址的顺序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地址转换复用率表示针对一个第二协议地址可以分配的第一协议设备的数量;端口计算步骤,计算每个所述第一协议地址能够使用的端口范围;形成步骤,使用在所述顺序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对应关系、在所述端口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端口范围,形成第一网络协议地址、第一网络协议端口与第二网络协议地址、第二网络协议端口之间的固定映射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不同网络协议共存的网络中的地址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协议是IPv6协议,所述第二网络协议是IPv4协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同网络协议共存的网络中的地址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顺序计算步骤中,将IPv6地址段和IPv4地址段按顺序排序,分别计算IPv6地址总数与IPv4地址总数,确定出IPv6地址顺序与IPv4地址顺序的对应关系即IPv4地址顺序=(IPv6地址顺序/地址转换复用率)+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同网络协议共存的网络中的地址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端口计算步骤中,与所述IPv6地址对应的端口范围被计算为端口范围P=n*R+(x%R),其中,%表示模运算,n的取值范围为(0,m),这里,m表示每个IPv6地址能够同时使用并发端口的数量,R是地址转换复用率。6.一种不同网络协议共存的网络中的地址溯源方法,所述网络协议至少包括第一网络协议和第二网络协议,其特征在于,具有:溯源请求接收步骤,接收针对所述第二网络协议地址确认与所述第二网络协议地址对应的所述第一网络协议地址的溯源请求;地址解映射步骤,根据在所述溯源请求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所述溯源请求,基于被形成的第一网络协议地址、第一网络协议端口号与第二网络协议地址、第二网络协议端口号之间的固定映射关系,解映射出与所述第二网络协议地址对应的所述第一网络协议的地址。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同网络协议共存的网络中的地址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址解映射步骤中还具有:根据所述固定映射关系,计算出所述第二网络协议地址在第二网络协议地址池中的顺序的步骤;根据该第二网络协议地址池中的顺序以及端口号计算出对应的第一网络协议地址的
顺序的步骤。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不同网络协议共存的网络中的地址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协议是IPv6协议,所述第二网络协议是IPv4协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不同网络协议共存的网络中的地址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址解映射步骤中,根据IPv4所处的地址段以及在该地址段内所处的位置计算出IPv4地址所处的顺序,根据IPv4地址所处的顺序以及端口号计算出IPv6的地址顺序x即、x=y*R+P%R,其中y是IPv4地址所处的顺序,%表示模运算,P是表示端口号,R是地址转换复用率,表示针对一个IPv4可以分配的IPv6设备的数量。10.一种不同网络协议共存的网络中的地址转换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转换步骤,在不同网络协议地址要相互访问时,执行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地址转换方法;溯源步骤,针对溯源请求,执行权利要求6-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地址溯源方法。11.一种不同网络协议共存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聪,解冲锋,马晨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