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610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包括导管座;所述导管座的一端设有导管;所述导管座通过卡扣固定连接针座;所述针座设有针柄;所述导管座通过延长管连接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正压接头和肝素帽;所述导管座的另一端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上套有护套;所述针座上设有针管;所述导管内部对应针管设有防针刺保护套;所述防针刺保护套内部对应针管设有弹片夹持机构;所述延长管上设有止流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能减少穿刺次数,降低病人疼痛,避免操作者因操作失误出现误伤的情况,防止发生空气栓塞。生空气栓塞。生空气栓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


[0001]本技术涉及静脉留置针
,具体是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

技术介绍

[0002]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使用已经较为广泛,主要结构包括钢针、留置导管、透明三通、持针柄、白色隔离塞、封闭夹、延长管、肝素帽、彩色三通、白色端帽、锁紧接头、高密度弹性橡胶体,能够减少患者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此外静脉留置针属于密闭式系统,降低血源性感染的几率。目前的静脉留置针也有较多型号,包括26G、24G、22G、20G及18G,分别使用与不同的患者。但静脉留置针存在缺点,当对血管弹性较差的患者或者贫血的患者进行使用时,不能及时观察到回血情况,这就导致了本来穿刺成功却因为见到回血而错误拔针的情况,也增加了静脉留置针的浪费,有些护理人员会利用注射器抽回血的方式来增加压力,但这往往需要两个护理人员配合完成,不仅增加了操作的难度,也降低了工作效率。此外,医护人员在拔除钢针时容易发生针刺伤,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输液过程中,液体快输完时压力较低,容易发生回血,回血时间过长或凝血功能较强的病人血液极易凝固,增加针管堵塞的几率。
[0003]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研究出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包括导管座;所述导管座的一端设有导管;所述导管座通过卡扣固定连接针座;所述针座设有针柄;所述导管座通过延长管连接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正压接头和肝素帽;所述导管座的另一端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上套有护套;所述针座上设有针管;所述导管内部对应针管设有防针刺保护套;所述防针刺保护套内部对应针管设有弹片夹持机构;所述延长管上设有止流夹。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管内部设有输液腔;所述输液腔内部设有阻隔塞。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管座于输液腔前端设有金属楔;所述输液腔的前端设置有负压吸引腔;所述负压吸引腔设置于导管座内部。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片夹持机构包括弹片;所述弹片固定于防针刺保护套上方内壁,并朝防针刺保护套下方内壁延伸弯凸形成弯头部;所述弹片中部开孔、且端头自弯头部朝上延伸至防针刺保护套内部中央并与针管外壁前部凸起形成限位开关;所述防针刺保护套的左端对应针管设有罩内前端孔;所述防针刺保护套的右端对应针管设有罩内后端孔。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针管尖端比套管的管口至少长1mm。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针管于防针刺保护套内贯穿弹片中部;弹片呈压紧状态、且端头抵接于针管的外壁,针管依次贯穿针座、罩内前端孔、罩内后端孔、阻隔塞、输液腔、导管座和套管,其尾端通过环氧树脂粘接固定于针座端部,尖端伸至套管管口和护套套口间;针管尖端比套管管口长mm左右,以保证具备合适的距离,针管于防针刺保护套内贯穿弹片中部,弹片呈压紧状态、且端头抵接于针管外壁;取出静脉留置针,拔掉帽盖,左右松动针芯,确保针尖与套管无粘连,并使针尖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进针角度

度,直刺血管,见负压回血腔有回血后降低进针角度,边进边退,直至钢针卡到弹片装置里。旋转弹片装置,去除钢针;松开止血带,调节滴速;利用无菌透明敷贴进行固定;静脉留置针中加入一个正压接头,保证在输液过程中防止因观察不及时导致液体滴空,最终发生空气栓塞的情况。综上所述,本技术使用方便,能减少穿刺次数,降低病人疼痛,避免操作者因操作失误出现误伤的情况,防止发生空气栓塞。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中导管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放大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

连接座,2

延长管,3

导管座,4

针管,5

肝素帽,6

正压接头,7

止流夹,8

套管,9

护套,10

输液腔,11

阻隔塞,12

针座,13

针柄,14

防针刺保护套,15

弹片,16

罩内前端孔,17

罩内后端孔,18

弯头部,19

限位开关,20

抵接块,21

金属锲,22

负压吸引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18]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包括导管座3;所述导管座3的一端设有导管;所述导管座3通过卡扣固定连接针座12;所述针座12设有针柄13;所述导管座3通过延长管2连接连接座1;所述连接座1上设有正压接头6和肝素帽5;所述导管座3的另一端设有套管8;所述套管8上套有护套9;所述针座12上设有针管4;所述导管内部对应针管4设有防针刺保护套14;所述防针刺保护套14内部对应针管4设有弹片夹持机构;所述延长管上设有止流夹7。
[0019]进一步的,所述导管内部设有输液腔10;所述输液腔10内部设有阻隔塞11。
[0020]进一步的,所述导管座3于输液腔10前端设有金属楔21;所述输液腔10的前端设置有负压吸引腔22;所述负压吸引腔22设置于导管座3内部。
[0021]进一步的,所述弹片夹持机构包括弹片15;所述弹片15固定于防针刺保护套14上方内壁,并朝防针刺保护套14下方内壁延伸弯凸形成弯头部18;所述弹片15中部开孔、且端头自弯头部18朝上延伸至防针刺保护套14内部中央并与针管4外壁前部凸起形成限位开关19;所述防针刺保护套14的左端对应针管4设有罩内前端孔16;所述防针刺保护套14的右端
对应针管4设有罩内后端孔17;当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拔出针管4时,限位开关19启动,弹片15的弯头部18卡住针管4的尖端,阻挡了针管4的前后运动,防针刺保护套14将针管4包裹固定。
[0022]进一步的,所述针管4尖端比套管8的管口至少长1mm。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针管4于防针刺保护套14内贯穿弹片15中部;弹片15呈压紧状态、且端头抵接于针管4的外壁,针管4依次贯穿针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包括导管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座(3)的一端设有导管;所述导管座(3)通过卡扣固定连接针座(12);所述针座(12)设有针柄(13);所述导管座(3)通过延长管(2)连接连接座(1);所述连接座(1)上设有正压接头(6)和肝素帽(5);所述导管座(3)的另一端设有套管(8);所述套管(8)上套有护套(9);所述针座(12)上设有针管(4);所述导管内部对应针管(4)设有防针刺保护套(14);所述防针刺保护套(14)内部对应针管(4)设有弹片夹持机构;所述延长管上设有止流夹(7);所述导管内部设有输液腔(10);所述输液腔(10)内部设有阻隔塞(11);所述导管座(3)于输液腔(10)前端设有金属楔(21);所述输液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雪珍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