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41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9:00
使得能够在不给嵌合动作带来阻碍的情况下减小嵌合阻力的峰值。第1壳体(10)具有将可动壳体(25)保持于初期位置的初期位置用保持部(27)和将可动壳体(25)保持于嵌合位置的嵌合位置用保持部(29),初期位置的可动壳体(25)和第2壳体(40)的对置间隔比壳体主体(11)和第2壳体(40)的对置间隔窄,嵌合位置的可动壳体(25)和第2壳体(40)的对置间隔与壳体主体(11)和第2壳体(40)的对置间隔相同,在第2壳体(40)设置有在与第1壳体(10)的嵌合过程中可动壳体(25)达到正规嵌合位置的跟前时将初期位置用保持部(27)的保持解除的保持解除部(46)。保持部(27)的保持解除的保持解除部(46)。保持部(27)的保持解除的保持解除部(4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


[0001]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将阴阳两连接器嵌合过程中的嵌合阻力的峰值减小的连接器。在该连接器中,由固定端子座和可动端子座两构件构成阴侧连接器壳体。在阳侧连接器壳体和阴侧连接器壳体的嵌合过程中,首先,可动端子座的端子组开始与阳侧连接器壳体的阳端子组的连接,产生由双方端子组彼此之间的摩擦引起的嵌合阻力。
[0003]当可动端子座的端子组和阳端子组的嵌合完成时,则固定端子座的端子组和阳端子组的连接开始,产生由双方端子组彼此之间的摩擦引起的嵌合阻力。嵌合阻力在双方端子组彼此的连接开始时变为最大。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因为将阴侧连接器壳体的端子组划分为固定侧和可动侧,使其与阳端子组的连接开始的时机不同,所以嵌合阻力的峰值减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

11188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

1952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5]在上述现有的连接器中,在嵌合初期,固定端子座和可动端子座处于卡止状态,赋予给固定端子座的压入力传递到可动端子座。当可动端子座和阳侧连接器壳体的嵌合完成时,则固定端子座和可动端子座的卡止解开,仅固定侧端子座移动,开始与阳侧连接器壳体嵌合。
[0006]固定端子座和可动端子座的卡止解除通过在进行嵌合的过程中阳侧连接器壳体侧的保持解除部抵接于卡止部分而进行。因此,为了使可动端子座的嵌合完成的时机和保持解除部的卡止解除动作的时机一致,要求非常高的尺寸精度。在双方的时机错离的情况下,在可动端子座的嵌合完成后,可动端子座和固定端子座的卡止也不解开,不能进行固定端子座的嵌合。
[0007]本公开的连接器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使得能够在不给嵌合动作带来阻碍的情况下减小嵌合阻力的峰值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8]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所述第1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和相对于所述壳体主体能在初期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相对移位的可动壳体,
所述第1壳体具有:初期位置用保持部,限制所述初期位置的所述可动壳体向远离所述第2壳体的方向相对移位;和嵌合位置用保持部,限制所述嵌合位置的所述可动壳体向远离所述第2壳体的方向相对移位,在所述可动壳体位于所述初期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可动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对置间隔比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对置间隔窄,在所述可动壳体位于所述嵌合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可动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对置间隔与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对置间隔相同,在所述第2壳体设置有在与所述第1壳体的嵌合过程中所述可动壳体达到正规嵌合位置的跟前时将所述初期位置用保持部的保持解除的保持解除部。专利技术效果
[0009]根据本公开,能够在不给嵌合动作带来阻碍的情况下减小嵌合阻力的峰值。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使第1壳体和第2壳体脱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第2壳体的后视图。图3是使第1壳体和第2壳体脱离的状态下的相当于图2的X

X线的剖视图。图4是使第1壳体和第2壳体脱离的状态下的相当于图2的Y

Y线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在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嵌合过程中保持解除部将初期位置用保持部的保持解除的状态的相当于X

X线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在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嵌合过程中保持解除部将初期位置用保持部的保持解除的状态下的相当于Y

Y线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在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嵌合过程中可动壳体保持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的相当于X

X线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在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嵌合过程中可动壳体保持于嵌合位置的状态的相当于Y

Y线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壳体主体和可动壳体正规嵌合的状态的相当于X

X线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壳体主体和可动壳体正规嵌合的状态的相当于Y

Y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1)具备: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所述第1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和相对于所述壳体主体能在初期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相对移位的可动壳体,所述第1壳体具有:初期位置用保持部,限制所述初期位置的所述可动壳体向远离所述第2壳体的方向相对移位;和嵌合位置用保持部,限制所述嵌合位置的所述可动壳体向远离所述第2壳体的方向相对移位,
在所述可动壳体位于所述初期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可动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对置间隔比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对置间隔窄,在所述可动壳体位于所述嵌合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可动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对置间隔与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对置间隔相同,在所述第2壳体设置有在与所述第1壳体的嵌合过程中所述可动壳体达到正规嵌合位置的跟前时将所述初期位置用保持部的保持解除的保持解除部。
[0012]在本公开中,“与第2壳体的对置间隔”是指壳体主体和可动壳体从在嵌合前的状态下与第2壳体对置的位置达到完成与第2壳体的嵌合的位置为止的移动距离。
[0013]根据本公开的结构,当在可动壳体保持于初期位置的状态下开始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嵌合时,在嵌合最初,在壳体主体与第2壳体之间不产生嵌合阻力。在可动壳体已到达正规嵌合位置的跟前后,初期位置用保持部的保持被解除,所以在可动壳体与第2壳体之间不产生嵌合阻力。在嵌合末期,因为可动壳体保持于嵌合位置,所以可动壳体和壳体主体成为一体地正规嵌合。根据本公开,能够在不给嵌合动作带来阻碍的情况下减小嵌合阻力的峰值。
[0014](2)优选的是,在所述可动壳体处于所述初期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可动壳体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壳体主体内。根据该结构,在可动壳体位于初期位置时,能够防止异物对可动壳体的干涉。
[0015](3)优选的是,在所述可动壳体位于所述初期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初期位置用保持部露出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表面。根据该结构,通过目视能够确认初期位置用保持部是否发挥保持功能。
[0016](4)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主体形成有防脱部,在所述可动壳体形成有卡止部,在所述可动壳体位于所述初期位置时,通过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防脱部,从而限制所述可动壳体向接近所述第2壳体的方向相对移位。根据该结构,在使第1壳体从第2壳体脱离时,当将壳体主体向后方拉拽时,通过卡止部卡止于防脱部,从而可动壳体与壳体主体成为一体地从第2壳体脱离。
[0017](5)优选的是,所述防脱部与所述初期位置用保持部一体形成。根据该结构,与在与初期位置用保持部不同的部位形成防脱部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壳体主体的形状。
[0018][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实施例1]参照图1~图10说明将本公开的连接器具体化的实施例1。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所述第1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和相对于所述壳体主体能在初期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相对移位的可动壳体,所述第1壳体具有:初期位置用保持部,限制所述初期位置的所述可动壳体向远离所述第2壳体的方向相对移位;和嵌合位置用保持部,限制所述嵌合位置的所述可动壳体向远离所述第2壳体的方向相对移位,在所述可动壳体位于所述初期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可动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对置间隔比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对置间隔窄,在所述可动壳体位于所述嵌合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可动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对置间隔与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对置间隔相同,在所述第2壳体设置有在与所述第1壳体的嵌合过程中所述可动壳体达到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崎新史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