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时空网格化星载数据交互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3051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时空网格化星载数据交互方法及其装置,应用于相互通信的第一数据端和第二数据端,时空网格化数据存储于所述第二数据端,在所述第一数据端进行星载数据交互方法时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网格数据请求帧于所述第二数据端;接收由所述第二数据端发送的网格数据应答帧,从所述网格数据应答帧中解析出所述时空网格化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时空网格化星载数据交互方法,适用于多个卫星的交互处理,且在交互过程的时空网格化数据是预先存储在卫星等上,利用星载存储系统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可以大幅度减少由于地面计算产生的数据搬移以及缩短了计算路径,加速了遥感数据的处理过程,从而满足遥感数据对地观测的实时性要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时空网格化星载数据交互方法及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数据存储
,具体涉及一种时空网格化星载数据交互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经过60余年发展,全球对地观测体系和能力日趋完备,形成了多手段、多平台的立体观测体系,且近年微小卫星处于迅猛发展阶段,这些对地观测卫星星座组网,可极大缩短重访周期,提升数据时效性和应用价值,进一步拓宽对地观测应用领域,是当前和未来对地观测平台建设的主流方向。
[0003]天上卫星资源很多,但是地面却无法快速响应用户的高频度数据请求,其原因较多且复杂,其深层次的技术瓶颈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描述模型和描述规格不一、资源分散。卫星观测地面覆盖能力,普遍采用“星下点轨迹+幅宽缓冲区+时间点串”或“Path+Row+时间点串”的描述模式,描述模型复杂,每颗卫星的描述规格都不统一、同颗卫星不同传感器的描述规格也不统一;各颗卫星的观测任务规划各自为政、互不协同,没有充分发挥卫星的观测潜能,造成资源浪费;(2)对地观测卫星数据的处理都采用地面的方式进行,卫星数据通过通讯传输方式被地面站定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时空网格化星载数据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相互通信的第一数据端和第二数据端,时空网格化数据存储于所述第二数据端,在所述第一数据端进行星载数据交互方法时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网格数据请求帧于所述第二数据端;接收由所述第二数据端发送的网格数据应答帧,从所述网格数据应答帧中解析出所述时空网格化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空网格化星载数据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由所述第二数据端发送的网格数据应答帧之前,还包括:接收由所述第二数据端发送的网格数据状态帧;判断所述网格数据状态帧中的状态信息,若所述状态信息为第一状态,则发送网格数据状态应答帧于所述第二数据端,若所述状态信息为第二状态,则不作操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空网格化星载数据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数据请求帧包括空间网格编码和时间编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时空网格化星载数据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时空网格化数据存储于所述第二数据端,包括:采用所述空间网格编码和所述时间编码得到所述时空网格化数据并存储于所述第二数据端。5.一种时空网格化星载数据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相互通信的第一数据端和第二数据端,时空网格化数据存储于所述第二数据端,在所述第二数据端进行星载数据交互方法时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由所述第一数据端发送的网格数据请求帧,所述网格数据请求帧包括空间网格编码和时间编码;发送网格数据应答帧于所述第一数据端,所述网格数据应答帧包括时空网格化数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时空网格化星载数据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网格数据应答帧于所述第一数据端之前,还包括:判断所述时空网格化数据是否存在与所述网格数据请求帧匹配的空间网格编码和时间编码,若存在,则将所述网格数据状态帧中的状态信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晓冲朱荣臻郭从洲张琴芳李贺吴翔宇陈向勇王大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