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大鼠椎间盘力学调节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大鼠椎间盘力学 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慢性下腰痛越加影响人们的 生产生活,因此对椎间盘退变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重视。大鼠作为最常用 的模型动物之一,在研究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
[0003]传统的针刺模型难以模拟生理条件下由于长期过度的力学负载所导致 的椎间盘退变过程,而腰椎失稳模型因为较大的创伤和受限于术者水平和 大鼠解剖的个体差异,难以达到准确定量的造模效果。
[0004]虽然力学加载模型更能模拟人类椎间盘退变的常见病因,但是传统的 Ilizarov装置仅能通过弹簧的调节,对大鼠的尾椎施加固定的压力,不能 应用与大鼠的腰椎等部位。且提供的力学加载为弹性加载,受所用弹簧的 质量影响较大,且不可随意便捷的调节力学强度大小。
[0005]同时在椎间盘力学加载的研究中,缺乏能够应用在大鼠椎间盘施加定 量的牵拉和扭转应力等常见异常应力的装置。
[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大鼠椎间盘力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1)、滑动杆(2)、可滑动螺钉承载装置Ⅰ(3)、可滑动螺钉承载装置Ⅱ(4)以及位置调控组件(5);所述滑动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件(1)的内壁上,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可滑动螺钉承载装置Ⅰ(3)和可滑动螺钉承载装置Ⅱ(4)上的通孔;所述可滑动螺钉承载装置Ⅰ(3)和可滑动螺钉承载装置Ⅱ(4)均可沿着所述滑动杆(2)的长度方向上滑动;所述可滑动螺钉承载装置Ⅰ(3)和可滑动螺钉承载装置Ⅱ(4)均通过螺栓固定设有一防滑动垫片(6),所述防滑动垫片(6)与可滑动螺钉承载装置Ⅰ(3)或可滑动螺钉承载装置Ⅱ(4)之间的孔道(63)用于固定螺钉;所述位置调控组件(5)包括一调控杆(51)和调节旋钮(52),所述调控杆(51)为螺杆状;其一端从所述可滑动螺钉承载装置Ⅰ(3)底壁处的设置的凸块(33)的螺孔一(34)处穿出,其另一端依次穿过固定环(11)和所述固定件(1)底壁处的穿孔(12)与所述调节旋钮(52)一体连接;所述固定环(11)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杆(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鼠椎间盘力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动垫片(6)为两组,其分别为防滑动垫片Ⅰ(61)和防滑动垫片Ⅱ(62),其分别固定于对应的可滑动螺钉承载装置Ⅰ(3)和可滑动螺钉承载装置Ⅱ(4)的顶壁上;所述防滑动垫片(6)包括上垫片(65)和下垫片(66);所述上垫片(65)和下垫片(66)的中心处均设有一开孔(64);固定螺栓一(35)的螺杆从所述防滑动垫片(6)上的开孔(64)穿入后旋入可滑动螺钉承载装置Ⅰ(3)和可滑动螺钉承载装置Ⅱ(4)的顶壁上对应设置的螺孔二(38)内;所述上垫片(65)的底壁和所述下垫片(66)的顶壁上设有供螺钉(7)穿过的孔道(63)多条且所述孔道(63)方向垂直于所述滑动杆(2)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大鼠椎间盘力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片(65)的顶面和所述下垫片(66)的底壁以及所述可滑动螺钉承载装置Ⅰ(61)和防滑动垫片Ⅱ(62)的顶壁上的均为粗糙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大鼠椎间盘力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63)为四条,其分别两两对称设于所述开孔(64)的两侧;所述上垫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栋,杨柳,罗卓荆,贺欣,王迪,贾昊若,王瀚,尚启良,毛建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