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766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42
本专利申请涉及电致变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包括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第一衬底靠近第二衬底的侧面上设置有电致变色片,电致变色片用于在变化的电压下的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所述电致变色片与第二衬底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电致变色片与第二衬底的胶层,电致变色片与第二衬底之间设置有用于向电致变色片供电的供电模块,胶层的厚度大于供电模块的厚度,电致变色片与第二衬底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其具有结构稳定,能够避免应力集中,整体强度高的特点。整体强度高的特点。整体强度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致变色
,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器件利用材料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能够可逆颜色变化的特性而制成的器件,该类电致变色器件能够在通电条件下根据设计要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广泛应用于玻璃显示、信息电子、建筑装饰以及国防科工等领域。现有的电致变色器件上设置有供电模块,供电模块设置于变色片与第二衬底之间且通过粘胶层固定连接。然而由于供电模块具备一定厚度,粘合后变色片与第二衬底之间的间距大小不同,会造成第应力集中,导致该电致变色器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其具有结构稳定,能够避免应力集中,整体强度高的特点。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本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所述第一衬底靠近所述第二衬底的侧面上设置有电致变色片,所述电致变色片用于在变化的电压下的产生可逆的颜色变化,所述电致变色片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电致变色片与所述第二衬底的胶层,所述电致变色片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电致变色片供电的供电模块,所述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供电模块的厚度,所述电致变色片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胶层设置为覆盖所述第二衬底的实心结构或围绕第二衬底边缘的中空结构,在这两种结构下具有不同的效果,实心结构的设置能够增大电致变色片与第二衬底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粘合的强度,同时构成了夹胶玻璃结构,能够避免第二衬底碎裂时,碎片的脱落,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能;空心结构能够减小胶层对电致变色器件光学性能的影响,对贴合工艺以及操作环境的要求小,如若粘胶层中存在气泡,色差等缺陷时也不会影响电致变色器件中部的透光或者显示效果,便于控制电致变色器件整体的性能。
[0007]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片靠近所述第二衬底的侧面上预设有供电模块安装区域,所述供电模块安装区域与胶层相互重叠或不重叠,当所述供电模块安装区域与所述胶层不重叠时,所述供电模块设置于环形的所述胶层之中;当所述供电安装区域与所述胶层重叠时,所述胶层上与所述供电模块重叠的部分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供电模块的避让槽,通过避让槽的设置,避免第二衬底或者电致变色片与供电模块之间相互间挤压,从而避免电致变色器件由于应力集中而造成的损伤。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离子传导层、离子存储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一衬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胶层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底上丝网印刷有第一导电银浆和第二导电银浆,所述第一导电银浆和第一导电层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银浆和第二导电层电性连接,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第二导电银浆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底设置为第一透明基板层,所述第二衬底设置为第二透明基板层或者波导片。
[0011]进一步地,所述胶层设置为OCA干胶、OCA液胶或者透明热熔胶。
[0012]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设置为FPC连接线。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4]通过将电致变色片与第二衬底平行设置,使得电致变色片于第二衬底之间的间距大小相等,避免第二衬底在电致变色片上产生翘曲倾斜等现象,从而均衡第二衬底与电致变色片上的应力,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从而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稳定性,提高强度;仅通过改变胶层的设置,在不改变第一衬底与第二衬底外形的条件下即可实现功能,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电致变色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0020]1、第一衬底;2、电致变色片;21、第一导电层;22、电致变色层;23、离子传导层;24、离子存储层;25、第二导电层;3、第二衬底;4、胶层;41、避让槽;5、供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实施例一:
[0023]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衬底1和第二衬底3,第一衬底1靠近第二衬底3的侧面上设置有电致变色片2,所述电致变色片用于在变化的电压下的产生可逆的颜色变化,所述电致变色片2与第二衬底3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电致变色片2与第二衬底3的胶层4,电致变色片2与第二衬底3之间设置有用于向电致变色片2供电的供电模块5,胶层4的厚度大于供电模块5的厚度,电致变色片2与第二衬底3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0024]胶层4设置为覆盖第二衬底3的实心结构,实心结构能够增大的连接面积,均衡应力分布,并且胶层4能够起到强化整体结构的作用,提高镜片整体的强度。电致变色片2靠近第二衬底3的侧面上预设有供电模块5安装区域,供电模块5安装区域与胶层4相互重叠,胶层4上与供电模块5重叠的部分开设有用于避让供电模块5的避让槽41,避让槽41的高度不小于供电模块5的厚度,使得粘合后的电致变色片2与第二衬底3之间的间距能够保持一致,避免供电模块5的设置所造成的应力集中。
[0025]如图4所示,电致变色片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层21、电致变色层22、离子传导
层23、离子存储层24和第二导电层25,第一导电层21与第一衬底1固定连接,第二导电层25与胶层4固定连接。第一衬底1上丝网印刷有第一导电银浆和第二导电银浆,第一导电银浆和第一导电层21电性连接,第二导电银浆和第二导电层25电性连接,供电模块5与第二导电银浆电性连接,供电模块5设置为FPC连接线。
[0026]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可采用ITO或FTO导电薄膜;电致变色层22包含镍的氧化物,镍的氧化物是一种常见的阳极着色材料,其中离子传导层23在制备时可以掺杂钨离子,能够提高变色效率;离子传导层23包含锂离子或者钠离子,理论上参与电化学反应的离子可以是氢离子、锂离子、钠离子等,但是由于氢离子的稳定性差,在外加电压下容易发射管释放氢气和氧气的电极反应,从而容易造成膜层的脱落;离子存储层24包含钨的氧化物,钨的氧化物是一种常见的阴极着色材料,其中电致变色层22在制备时可以掺杂镍离子,能够提高变色效率。上述电致变色层22和离子存储层24的设置构成了互补型的电致变色器件,能够提高变色效率。第一电极层用于连接电源的正极,第二电极层用于连接电源的负极,当改变电源的输出电压大小时能够改变电致变色层22和离子传导层23的着色程度。
[0027]第一衬底1设置为第一透明基板层,根据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应用不同,当该电致变色器件用作电致变色眼镜时,第二衬底3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1)和第二衬底(3),所述第一衬底(1)靠近所述第二衬底(3)的侧面上设置有电致变色片(2),所述电致变色片(2)用于在变化的电压下的产生可逆的颜色变化,所述电致变色片(2)与所述第二衬底(3)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电致变色片(2)与所述第二衬底(3)的胶层(4),所述电致变色片(2)与所述第二衬底(3)之间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电致变色片(2)供电的供电模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4)的厚度大于所述供电模块(5)的厚度,所述电致变色片(2)与所述第二衬底(3)之间相互平行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4)设置为覆盖所述第二衬底(3)的实心结构或围绕第二衬底(3)边缘的中空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片(2)靠近所述第二衬底(3)的侧面上预设有供电模块(5)安装区域,所述供电模块(5)安装区域与胶层(4)相互重叠或不重叠,当所述供电模块(5)安装区域与所述胶层(4)不重叠时,所述供电模块(5)设置于环形的所述胶层(4)之中;当所述供电安装区域与所述胶层(4)重叠时,所述胶层(4)上与所述供电模块(5)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烨玥童彬彬马广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伯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