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子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047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子终端。所述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底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区域,所述第二导电区域与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的边缘至少部分互不接触;和/或,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三导电区域和第四导电区域,所述第四导电区域与所述第三导电区域的边缘至少部分互不接触。通过在原有导电区域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导电区域,起到外观效果的同时,也起降低第一/第二导电层面阻的效果,无需再另外设置周边汇流条,进而无需设置遮挡层,并且可以大大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以大大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以大大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子终端


[0001]本技术属于变色器件的
,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子终端。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的电致变色器件中,第一/第二导电层通常采用透明ITO材料,ITO的电导率比较低,所以常规的第一/第二导电层的面阻较大。目前通常在第一/第二导电层的边缘设置汇流条,汇流条通常采用高导电材料(例如银浆、铜线等),并且为了遮挡周边汇流条,还需要另外设置遮挡层。
[0003]CN103562788A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其包含至少一个汇流条,其中该至少一个汇流条与传导性密封件通信。
[0004]CN107209432A公开了一种制作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减少顶部汇流条下方短路的形成,而无需预先确定将在所述装置上何处施加顶部汇流条。可以使使用这类方法制作的装置在所述顶部汇流条下方失活,或者所述装置可以在所述顶部汇流条下方包括活性材料。制作在顶部汇流条下方具有活性材料的装置的方法包括沉积改型顶部汇流条;在所述电致变色装置中制作自恢复层;以及在施加汇流条之前修改所述装置的顶部透明导电层。
[0005]上述两篇文献中均利用了汇流条来实现器件的变色,而汇流条只能布置在电致变色器件的边缘区域,对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的提高有限;且需要另外设置遮挡层,工艺繁琐,增加了生产成本。
[0006]因此如何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以及变色响应速度,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子终端。通过在原有导电区域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导电区域,起到了降低第一/第二导电层面阻的效果,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并且由于无需另外设置周边汇流条,进而无需设置用于遮蔽周边汇流条的遮挡层,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8]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所述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底层;
[0010]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区域,所述第二导电区域与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的边缘至少部分互不接触;
[0011]和/或,
[0012]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三导电区域和第四导电区域,所述第四导电区域与所述第三导电区域的边缘处至少部分互不接触。
[0013]本技术中,第一导电区域的边缘是指第一导电区域的外周边缘处,第三导电
区域的边缘是指第三导电区域的外周边缘处。至少部分互不接触包括全部不接触,和部分接触部分不接触的情形。
[0014]本技术中,第二导电区域和第四导电区域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圆形、方形或菱形等。
[0015]本技术通过在原有导电区域(第一导电区域和/或第三导电区域)的基础上新增加与之边缘至少部分互不接触的导电区域(第二导电区域和/或第四导电区域),起到了降低第一/第二导电层面阻的效果,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并且由于无需再另外设置周边汇流条,进而无需设置用于遮蔽周边汇流条的遮挡层,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6]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三导电区域的材料均选自氧化铟锡、氧化锌铝、氟掺杂氧化锡、银纳米线、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网格或银纳米颗粒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17]所述第二导电区域和第四导电区域的材料选自导电银浆、导电铜浆、导电碳浆、导电油墨、铜箔、铜丝或导电胶膜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18]所述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区域的导电率不同。所述第二导电区域的导电率高于第一导电区域的导电率。通常第一导电区域的材料为透明,第二导电区域的材料具有一定颜色,可以将第二导电区域设置成一定图案,从而当用户从外侧观看时,可以看到丰富的外观效果。
[0019]所述第三导电区域和第四导电区域的导电率不同。所述第四导电区域的导电率高于第三导电区域的导电率。通常第三导电区域的材料为透明,第四导电区域的材料具有一定颜色,可以将第四导电区域设置成一定图案,从而当用户从外侧观看时,可以看到丰富的外观效果。
[0020]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的边缘为距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的外边缘的距离小于等于10mm的区域,例如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或10mm等,所述第三导电区域的边缘为距所述第三导电区域的外边缘的距离小于等于10mm的区域,例如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或10mm等。
[0021]本技术中,在第一导电层中,距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的外边缘的距离大于10mm的区域则为内部区域,则第二导电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位于该内部区域中,从而第二导电区域可以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设置,而且可以根据具体产品需求来设置具体图案,从而可以起到提高变色速度,丰富外观效果的作用。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的边缘为距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的外边缘的距离小于等于20mm的区域,例如1mm、5mm、10mm、15mm或20mm等,所述第三导电区域的边缘为距所述第三导电区域的外边缘的距离小于等于20mm的区域,例如1mm、5mm、10mm、15mm或20mm等。
[0023]本技术中,在第一导电层中,距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的外边缘的距离大于20mm的区域则为内部区域,则第二导电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位于该内部区域中,从而第二导电区域可以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设置,而且可以根据具体产品需求来设置具体图案,图案更为居中,从而可以起到提高变色速度,强调外观效果的作用。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基底层表面上,所述第二导电
区域的投影和第四导电区域的投影互不重叠、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导电区域完全嵌入所述第一导电区域、部分嵌入所述第一导电区域或者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的表面,和/或,所述第四导电区域完全嵌入所述第三导电区域、部分嵌入所述第三导电区域或者位于所述第三导电区域的表面。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导电区域和第四导电区域的最大宽度各自独立地大于5mm,例如6mm、8mm、10mm、15mm、20mm、25mm、30mm或35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导电区域和第四导电区域的最大宽度各自独立地大于20mm,例如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30mm、35mm、40mm、45mm或50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8]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底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区域,所述第二导电区域与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的边缘至少部分互不接触;和/或,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三导电区域和第四导电区域,所述第四导电区域与所述第三导电区域的边缘至少部分互不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的边缘为距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的外边缘的距离小于等于10mm的区域,所述第三导电区域的边缘为距所述第三导电区域的外边缘的距离小于等于10mm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的边缘为距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的外边缘的距离小于等于20mm的区域,所述第三导电区域的边缘为距所述第三导电区域的外边缘的距离小于等于20mm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基底层表面上,所述第二导电区域的投影和所述第四导电区域的投影互不重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嘉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