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57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它解决了输血速度调节不便等问题,其包括输液管,输液管中部设置有滴斗,输液管入口处连接有Y形的三通管且三通管的分管分别连接有插接机构,输液管出口处固定有穿刺针,三通管与输液管之间设置有呼叫机构,输液管装配有自动调节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好等优点。等优点。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


[0001]本技术属于输血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

技术介绍

[0002]输血器是一种建立血液与静脉之间通路的输液器械,由插瓶针,进气针或进气孔,针头护帽,Y型三通管路,滴管,管路,加药口,流量调节器,注射件,7号以上的静脉针或注射针组成。使用时需要检查输血器包装是否完好,输血器是否在有效期之内,针头型号是否合适等,检查完毕,打开包装,将插瓶针插入生理盐水瓶内,排气,按照静脉输液的方法行静脉穿刺,输入生理盐水少量,查对血袋上的信息及血液有无变质,打开输血袋护帽并消毒,挂输液架,将输血器插入血袋即可进行输血,调节输血速度,血输完后,再次连接生理盐水,待滴注通畅后拔针或如上法输下一袋血制品。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血袋内血液温度较低,输血后易导致病人产生不适。除此之外,输血时需要及时定时调节输血速度,费时费力同时因为疏忽造成医疗事故。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流速稳定的输血管[202021896458.7],其包括扎管和连通管,扎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过渡管,空腔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护板,空腔开设在环形套内,输血管本体上活动连接有调节器,连通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针头,卡块卡合连接在卡垫内,卡垫固定连接在卡槽内,卡槽开设在连通管侧壁上。
[0004]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血液加温不便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输血时需要护士手动定时调节输血速度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可自动调节输血速度的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包括输液管,输液管中部设置有滴斗,输液管入口处连接有Y形的三通管且三通管的分管分别连接有插接机构,输液管出口处固定有穿刺针,三通管与输液管之间设置有呼叫机构,输液管装配有自动调节阀。三通管用于连接血袋和生理盐水瓶,输液管所配备的呼叫机构和自动调节阀用于定时提示以及自动调节输血速度,从而降低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0007]在上述的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中,自动调节阀包括供输液管穿过的阀体,输液管具有设置在阀体内的调节管,阀体内部通过驱动机构连接有与调节管压紧的调节片,驱动机构配备有定时模块。自动调节阀内置的调节片对调节管进行挤压,从而限制输液管流量。
[0008]在上述的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中,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阀体内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螺旋连接有螺母,螺母固定在调节片端头处,调节片另一端与阀体转动连接。驱动机构中调节片由螺纹杆转动调节与阀体的转动角度,可实现输血
速度的精确调节。
[0009]在上述的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中,阀体包括转动连接的壳体,壳体两端内侧设置有与调节管两端卡接的锁紧口。阀体由壳体拼接而成,装配方便,同时有助于重复利用。
[0010]在上述的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中,阀体内设置有与驱动电机连接的供电模块和控制模块,阀体外侧设置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显示模块。显示模块显示输血速度,方便医护人员记录数据。
[0011]在上述的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中,呼叫机构包括定时器,定时器配备有扬声器。定时器及时提醒医护人员输血时间,避免工作疏忽。
[0012]在上述的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中,输液管上设置有加热部,加热部呈扁平状且内部设置有供液体流通的受热腔,加热部外侧分布有加强筋条。扁平的加热部增大了血液的受热面积,保证血液温度平稳上升。
[0013]在上述的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中,插接机构包括与血袋连接的第一插瓶针以及与生理盐水瓶连接的第二插瓶针,第一插瓶针和第二插瓶针采用硬质塑料材质且套有透明材质的防护套,第一插瓶针和第二插瓶针具有与防护套压紧密封的防护圈,防护圈与防护套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柔性材质的密封圈。插接机构可分别连接血袋和生理盐水瓶,减少了穿刺次数,降低了污染风险。
[0014]在上述的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中,穿刺针端头处套有护帽,穿刺针包括塑料材质的针柄以及金属材质的针头,护帽端口处开有与针柄卡接的卡槽。穿刺针由护帽封闭,保证针头无菌。
[0015]在上述的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中,输液管上配备有止流夹以及连接在止流夹上的标牌。止流夹可实现输液管迅速止停,防止输血完成后血液回流。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输液管与三通管配合实现导通,其配备的呼叫机构和自动调节阀定时提示以及自动调节输液速度,降低医护人员负担;插接机构连接血袋和生理盐水瓶,减少了穿刺次数,降低了污染风险;输液管具有加热部,可对血液进行加温,从而降低患者输血不适感。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穿刺针的结构放大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插接机构的结构放大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自动调节阀的结构剖视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加热部的结构剖视图;
[0022]图中,输液管1、加热部11、受热腔12、加强筋条13、止流夹14、标牌15、滴斗2、三通管3、插接机构4、第一插瓶针41、第二插瓶针42、防护套43、防护圈44、密封圈45、穿刺针5、护帽51、针柄52、针头53、卡槽54、呼叫机构6、定时器61、自动调节阀7、阀体71、调节管72、调节片73、定时模块74、壳体75、锁紧口76、供电模块77、控制模块78、显示模块79、驱动机构8、驱动电机81、螺纹杆82、螺母83。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如图1

5所示,本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包括输液管1,输液管1中部设置有滴斗2,输液管1入口处连接有Y形的三通管3且三通管3的分管分别连接有插接机构4,输液管1出口处固定有穿刺针5,三通管3与输液管1之间设置有呼叫机构6,输液管1装配有自动调节阀7。输液管1与三通管3连接,呼叫机构6在输血时定时报告医务人员,所装配的自动调节阀7定时调节血液流速,控制输血滴数,无需医护人员手动调节。
[0025]具体地,自动调节阀7包括供输液管1穿过的阀体71,输液管1具有设置在阀体71内的调节管72,阀体71内部通过驱动机构8连接有与调节管72压紧的调节片73,驱动机构8配备有定时模块74。调节片73在驱动机构8驱动下转动,对调节管72施加压力限制其内部流量。
[0026]深入地,驱动机构8包括安装在阀体71内的驱动电机81,驱动电机81输出端连接有螺纹杆82,螺纹杆82螺旋连接有螺母83,螺母83固定在调节片73端头处,调节片73另一端与阀体71转动连接。驱动机构8中驱动电机81带动螺纹杆82旋转,螺母83随之轴向移动,从而带动调节片73翻转。
[0027]进一步地,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包括输液管(1),所述的输液管(1)中部设置有滴斗(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液管(1)入口处连接有Y形的三通管(3)且所述的三通管(3)的分管分别连接有插接机构(4),所述的输液管(1)出口处固定有穿刺针(5),所述的三通管(3)与输液管(1)之间设置有呼叫机构(6),所述的输液管(1)装配有自动调节阀(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调节阀(7)包括供输液管(1)穿过的阀体(71),所述的输液管(1)具有设置在阀体(71)内的调节管(72),所述的阀体(71)内部通过驱动机构(8)连接有与调节管(72)压紧的调节片(73),所述的驱动机构(8)配备有定时模块(7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8)包括安装在阀体(71)内的驱动电机(81),所述的驱动电机(81)输出端连接有螺纹杆(82),所述的螺纹杆(82)螺旋连接有螺母(83),所述的螺母(83)固定在调节片(73)端头处,所述的调节片(73)另一端与阀体(71)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71)包括转动连接的壳体(75),所述的壳体(75)两端内侧设置有与调节管(72)两端卡接的锁紧口(7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化安全型输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71)内设置有与驱动电机(81)连接的供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佩儿胡聪娇胡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