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水大流速河道戗堤进占筑岛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52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水大流速河道戗堤进占筑岛平台,包括:起始段,其通过石渣料填筑形成,所述起始段一端延伸至顺接便道上,另一端沿着河道的下游延伸;龙口区段,其为钢筋石笼内装满石块后填筑而成,所述龙口区段位于河道中间龙口区;连接段,其在所述起始段和所述龙口区段的两端之间均设置,所述连接段为合金钢丝网兜内装满石块后填筑形成;施工段,其在河道下游的连接段和龙口区段之间设置,所述施工段为沙袋砾石填筑而成;中间区段,其由所述起始段、龙口区段和两侧的连接段、施工段围成的区域构成,所述中间段由砂砾石土填筑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筑岛平台的材料取材便捷、经济,能适用于深水大流速河道河床覆盖层薄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水大流速河道戗堤进占筑岛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桥梁下部基础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深水大流速河道戗堤进占筑岛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国内对于深水桥梁基础平台施工方法较多,通常采用钢平台(钢围堰)、土围堰、土袋围堰、竹笼、木笼、铅丝笼及钢笼围堰、膜袋围堰等。钢平台通常用于河床底部有较大覆盖层的深水河道,需采用大型起重设备安装,水流速对钢平台的定位影响较大。土围堰通常用于水深1.5m以内,流速0.5m/s以内,取材广泛、填筑方法简便快捷,但不适用于渗水性较大的土质河床。土袋围堰常用于水深在3m以内,流速在1.5m/s以内,但不适用于渗水性较大的土质河床。水深在4m以内,流速较大,且能满足泄洪要求时,可筑竹笼、木笼或铅丝笼围堰;水深超过4m时可筑钢笼围堰。膜袋围堰常用于水深在5m以内,流速在3.0m/s以内,其稳定性好,密实度高、沉降小、防浪效果好,比较适合沿海低海拔低水头,粉细砂资源丰富,容易开采运输的地区,要求河床较平缓时使用。
[0003]基于本申请的特殊施工背景,本申请为深水大流速河道,枯水季节,水深约5m,水流速达到3.87m/s,上述常规的施工方法很难施工。本申请所施工的河流未通航,大型施工设备无法进入,因此无法采用钢围堰钢套箱平台。由于水流速度大,常规的填筑材料容易被水冲走,越是往河流中心填筑,由于河道变窄,水流速度更大,填筑材料更容易被冲走,施工安全风险较大。如果用不容易被水冲走的大石块填筑,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后期填筑施工完成的基础平台还要进行打桩施工形成桩基承台等,大石块填筑非常不利于进行开挖打桩施工,风险较大,同时大石块填筑缝隙较大,容易渗水,影响后续桥梁基础的施工。
[0004]因此,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局限性,需对现有的围堰技术及进行优化改进,解决水中桥梁基础施工困难的问题,克服深水、大流速条件下,河道束窄后龙口段流量增大,戗堤进占及平台防护难度高,河床基础冲刷严重,威胁两侧施工平台的稳定的技术难题,使围堰材料取材便捷、经济,能适用深水和大流速河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深水大流速河道戗堤进占筑岛平台,具有筑岛平台的材料取材便捷、经济,能适用于深水大流速河道河床覆盖层薄的优点。
[0006]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深水大流速河道戗堤进占筑岛平台,包括:
[0007]起始段,其位于河滩,所述起始段通过石渣料填筑形成为L形的结构,所述起始段一端延伸至与河岸现有道路垂直的顺接便道上,所述起始段的另一端沿着河道的下游延伸;
[0008]龙口区段,其为开口朝向起始段的U形结构,所述龙口区段为钢筋石笼内装满石块后填筑而成,所述龙口区段位于河道中间龙口区;
[0009]连接段,其在所述起始段和所述龙口区段的两端之间均设置,所述连接段为合金钢丝网兜内装满石块后填筑形成;
[0010]施工段,其在河道下游的连接段和龙口区段之间设置,所述施工段为沙袋砾石填筑而成,所述施工段位于钢栈桥基础区域;
[0011]中间区段,其由所述起始段、龙口区段和两侧的连接段、施工段围成的区域构成,所述中间段由砂砾石土填筑而成,所述中间区段为桥梁基础施工区域;
[0012]其中,所述起始段、龙口区段、连接段、施工段和中间区段均在同一标高,且标高高于河道水面,所述连接段内填筑的石块粒径小于所述龙口区段填筑的石块粒径。
[0013]优选的是,所述起始段、龙口区段和连接段的外侧边均填筑后形成迎水坡面。
[0014]优选的是,所述龙口区段通过多个方形的钢筋石笼堆叠而成,相邻钢筋石笼通过钢丝绳卡扣连接,所述龙口区段的迎水坡面通过渣石护坡填筑以使得龙口区段的迎水坡面坡比不小于1:1.3。
[0015]优选的是,所述龙口区段的坡脚通过填筑片石护底形成护底段。
[0016]优选的是,还包括裹头段,其在所述龙口区段的外侧两转角处均通过填筑形成弧形的挑流矶头,对应上游侧通过填筑钢筋石笼及合金钢丝网兜形成,对应下游侧通过填筑合金钢丝网兜形成。
[0017]优选的是,河道上游的所述起始段的坡脚延伸至所述龙口区段的端面。
[0018]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解决了深水大流速条件下桥梁基础施工困难等问题,节省工期,改善了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同时提高了基坑开挖效率,节省了大型起重吊装设备的租赁费和进出场费,有效的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0020]①
安全:该平台作为水上桥梁基础施工,钢筋石笼稳定性好,有效抵抗河道束窄龙口段流量和流速增大平台抗冲刷,避免承台开挖后,围堰边坡失稳,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0021]②
经济:该平台主要为石渣料、块石、钢筋笼、钢丝网兜,取材广泛便捷,价格低廉,能够节省大型起重吊装设备的租赁和进出场费,土石围堰填筑工效高,能够较大幅度的降低施工成本。
[0022]③
方便:该平台填筑完成后,使桥梁基础位于陆地上干施工作业,场地开阔,便于桥梁基础和维护结构交叉同步作业,缩短工期,使桥梁桩基、承台施工变得方便快捷。
[0023]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筑岛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筑岛平台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筑岛平台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3中一侧的筑岛平台放大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顺接便道,2、筑岛平台,3、起始段,4、龙口区段,5、连接段,6、中间区段,7、施工
段,8、护底段,9、裹头段,10、筑岛平台坡顶线,11、筑岛平台坡脚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1]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本申请附图中所示的方位中,下方为上游,上方为下游。
[0033]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深水大流速河道戗堤进占筑岛平台,包括:
[0034]起始段3,其位于河滩,所述起始段3通过石渣料填筑形成为L形的结构,所述起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水大流速河道戗堤进占筑岛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始段,其位于河滩,所述起始段通过石渣料填筑形成为L形的结构,所述起始段一端延伸至与河岸现有道路垂直的顺接便道上,所述起始段的另一端沿着河道的下游延伸;龙口区段,其为开口朝向起始段的U形结构,所述龙口区段为钢筋石笼内装满石块后填筑而成,所述龙口区段位于河道中间龙口区;连接段,其在所述起始段和所述龙口区段的两端之间均设置,所述连接段为合金钢丝网兜内装满石块后填筑形成;施工段,其在河道下游的连接段和龙口区段之间设置,所述施工段为沙袋砾石填筑而成,所述施工段位于钢栈桥基础区域;中间区段,其由所述起始段、龙口区段和两侧的连接段、施工段围成的区域构成,所述中间区段由砂砾石土填筑而成,所述中间区段为桥梁基础施工区域;其中,所述起始段、龙口区段、连接段、施工段和中间区段均在同一标高,且标高高于河道水面,所述连接段内填筑的石块粒径小于所述龙口区段填筑的石块粒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岳龙何深同孙敏李丹别亚威曾宪友蒋梦川于海星刘康明启盟董景春余鹏张佳伟刘剑桥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