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39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属于接地设备技术领域。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包括接地极,所述接地极包括动力尖头、管体、缓释降阻管,所述动力尖头与所述管体嵌合连接,所述缓释降阻管安装在所述管体内,所述接地极上设置编织层抱箍,所述抱箍包括所述动力尖头上侧的尖头抱箍、所述接地极尾部的尾端抱箍。在原有接地极的基础上,通过加深地网深度来构成立体地网,优化动力尖头、管体及降阻剂模块的结构设计,使用缓释剂、抱箍、支撑结构和模块化连接原理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具备开挖不受限制,适用于高腐蚀环境、狭小区域、地下水位浅,接地电阻阻值较低的快装式接地极。阻阻值较低的快装式接地极。阻阻值较低的快装式接地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装式接地极


[0001]本技术涉及接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快装式接地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灵敏元器件对接地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接地电阻阻值要求越来越低。
[0003]为使接地电阻值达到规范要求,在设计地网接地电阻值时,必须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然后再取可行的方案进行施工,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工程误差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常规防雷地网改造中,目前采用的降阻措施主要有外延接地、增大接地网面积、使用降阻剂、增加垂直接地极数量等。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和地价昂贵,通过增加接地网面积来达到降阻是不可取的;在低电阻的情况下,即使使用降阻剂,降阻效果也不明显,且造价很高。
[0004]如专利CN 112490699 A、未对第一接地棒的尖头进行结构优化,不利于深层土质进深,通孔间使用糯米纸密封,容易在安装过程中提前开裂,导致降阻剂流出及泥土倒灌影响使用。专利CN 212696253 U、占地面积大、埋地较浅、接地电阻较大、针对高灵敏度设备不具备很好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快装式接地极,采用动力尖头与多节管体相结合适用于不同的地埋深度要求的接地极设计,具备开挖不受限制,适用于高腐蚀环境、狭小区域、地下水位浅,接地电阻阻值较低的特性。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包括接地极,所述接地极包括动力尖头、管体、缓释降阻管,所述动力尖头与所述管体嵌合连接,所述缓释降阻管安装在所述管体内,所述接地极上设置编织层抱箍,所述抱箍包括所述动力尖头上侧的尖头抱箍、所述接地极尾部的尾端抱箍。
[0008]所述动力尖头与所述管体嵌合部分设置垂直交叉的贯穿孔,包括设置在所述动力尖头上垂直交叉的贯穿孔A、同样位置设置在所述管体上垂直交叉的贯穿孔B,在所述动力尖头与所述管体部分对应的所述贯穿孔A、所述贯穿孔B的位置上安装开口销固定。
[0009]所述动力尖头包括四槽尖头,所述动力尖头包括锥形入地尖、与所述锥形入地尖连接的圆柱、所述圆柱上设置的所述尖头抱箍、与所述圆柱连接的嵌合内凹式螺孔,所述锥形入地尖上包括相互连接的凹槽和凸槽,所述凹槽为矩形键槽。
[0010]所述尖头抱箍上方设置缓释孔。
[0011]所述尾端抱箍单独固定一截30cm长的石墨带连接头。
[0012]所述尾端抱箍固定一截打击头,所述打击头上设置柱销孔的位置与所述动力尖头、所述管体上设置的所述贯穿孔A、所述贯穿孔B的位置方向一致。
[0013]所述管体包括外侧套管。
[0014]所述编织层的两端内外倒角。
[0015]所述缓释降阻管包括缓释管、缓释剂、缓释连接封头,所述缓释降阻管上设置缓释单孔,所述缓释剂填充在所述缓释管内,所述缓释连接封头与所述缓释管的底部连接,所述缓释连接封头包括与所述管体相互配合锥台形连接塞、位于所述连接塞下侧表面设置滚花纹路的柱头、位于所述连接塞上侧的连接柱、套入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塞相连接的弹簧。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接地极采用动力尖头、管体、缓释降阻管相互配合,充分利用结构优势,采用分功能块化设计,可以针对不同的埋地深度选择相应的组合安装结构。
[0018]所述动力尖头与所述管体嵌合部分设置垂直交叉的贯穿孔,提高动力尖头与管体、管体间的连接固定效果。
[0019]优化动力尖头的结构设计,使其具备降阻剂灌入和更好的钻地性能。
[0020]尾端抱箍石墨带连接头、打击头,在降低摩擦的同时,针对打桩机的作用机制设置专用的承载平台,避免直接接触造成不可控因素。
[0021]所述管体包括外侧套管,采用双重壳体结构,提高管体的安全性和耐腐蚀性,避免管体突然破损造成设备损坏及污染。
[0022]优化缓释降阻管的结构设计,采用管道、降阻剂、塞子相结合的设计方针,对缓释剂的灌入原理进行优化,依靠缓释单孔、缓释连接封头相结合,避免缓释剂流出过快及缓释剂分布不均匀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23]图1:本技术缓释型快装垂直接地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本实用组合式快装深垂直接地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本技术动力尖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本技术四槽尖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本技术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本技术尾端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本技术抱箍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本技术缓释降阻管的三维透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本技术缓释管的水平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本技术缓释连接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本技术缓释降阻管组合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本技术多组降阻缓释管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3:本技术多组管体与降阻缓释管组合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0036]其中动力尖头-1、管体-2、缓释降阻管-3、打击头-4、石墨带连接头-5、四槽尖头-6、尾端抱箍-7、尖头抱箍-8、缓释管-9、缓释连接封头-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本实施例进一步清楚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
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实施例1
[003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包括接地极,所述接地极包括动力尖头1、管体2、缓释降阻管3,所述动力尖头1与所述管体2嵌合连接,所述缓释降阻管3 安装在所述管体2内,所述接地极上设置编织层抱箍,所述抱箍包括所述动力尖头1上侧的尖头抱箍8、所述接地极尾部的尾端抱箍7。
[0040]所述动力尖头1与所述管体2嵌合部分设置垂直交叉的贯穿孔,包括设置在所述动力尖头1上垂直交叉的贯穿孔A、同样位置设置在所述管体2上垂直交叉的贯穿孔B,在所述动力尖头1与所述管体2部分对应的所述贯穿孔A、所述贯穿孔B的位置上安装开口销固定。
[0041]所述动力尖头1包括四槽尖头6,所述动力尖头1包括锥形入地尖、与所述锥形入地尖连接的圆柱、所述圆柱上设置的所述尖头抱箍8、与所述圆柱连接的嵌合内凹式螺孔,所述锥形入地尖上包括相互连接的凹槽和凸槽,所述凹槽为矩形键槽。
[0042]所述尖头抱箍8上方设置缓释孔。
[0043]所述尾端抱箍7单独固定一截30cm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极,所述接地极包括动力尖头、管体、缓释降阻管,所述动力尖头与所述管体嵌合连接,所述缓释降阻管安装在所述管体内,所述接地极上设置编织层抱箍,所述抱箍包括所述动力尖头上侧的尖头抱箍、所述接地极尾部的尾端抱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尖头与所述管体嵌合部分设置垂直交叉的贯穿孔,包括设置在所述动力尖头上垂直交叉的贯穿孔A、同样位置设置在所述管体上垂直交叉的贯穿孔B,在所述动力尖头与所述管体部分对应的所述贯穿孔A、所述贯穿孔B的位置上安装开口销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尖头包括四槽尖头,所述动力尖头包括锥形入地尖、与所述锥形入地尖连接的圆柱、所述圆柱上设置的所述尖头抱箍、与所述圆柱连接的嵌合内凹式螺孔,所述锥形入地尖上包括相互连接的凹槽和凸槽,所述凹槽为矩形键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利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