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手持真空吸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231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充电手持式真空吸尘器具有可装拆的灰尘杯部分,所述灰尘杯部分包括两个平行的旋风器和两个集尘室。集尘室经由灰尘释放孔连接至旋风器本体。由于采用了两个平行旋风器的设计,所以能使用较小的旋风器,不影响空气性能的同时,又能实现较好的灰尘分离性能。而且旋风器本体内既无过滤器,亦无集尘室,从而可以更方便和更卫生的方式清理集尘室。两个平行旋风器的应用提高了旋风作用的效率,从而仅需要非常简单的过滤器来保护吸尘器内的叶轮。所以,基于上述的构造,不会出现过滤器被逐渐堵塞的情况,这意味着吸入功率能保持在一个固定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充电手持式真空吸尘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将平行旋风器用作分离装置的可充电手持式真空吸尘器。
技术介绍
典型的手持式真空吸尘器具有与叶轮相连接的马达,所述马达可由主电源或可充电电池驱动,所述叶轮能产生一气流,所述气流先通过吸嘴,再流经灰尘杯然后进入叶轮。在灰尘杯内,大多数会设置简单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有时与空气的旋风运动配合在一起应用,用于使污垢和灰尘从空气中分离。另一过滤器可设置在叶轮之后,用于在废气排出吸尘器之前过滤来自马达的细小灰尘或碳尘。在灰尘杯中设置简单的过滤器的典型手持式真空吸尘器的一个问题是,当过滤器接收过多灰尘时,过滤器会很快地被堵塞起来,从而降低了吸尘器的性能。这样使得用户必须拆除并清洁所述过滤器,这是一个令用户感到不方便的步骤。一个相连带的问题是,过滤器通常设置在灰尘杯内,而为了清洁灰尘杯,用户必须首先从灰尘杯移走过滤器。这个步骤常常会令环境变脏,并且可能弄脏用户的手,从而造成卫生问题。在配备了所谓旋风作用的典型手持式真空吸尘器的另一问题是,低效能的旋风作用使得大部分污垢和灰尘积聚于过滤器之上。随着过滤器被越来越多的灰尘堵塞,吸力相应逐渐丧失。在所述的吸尘器中,用户仍必须经常拆除和清洁过滤器,从而令到应用旋风器的目的被质疑。旋风式分离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它应用在真空吸尘器中也是公知的(例如,在EP 0042723B中)。在上游设置单个旋风器和在下游设置多个平行旋风器的应用亦已经在US 3425192中被描述。应用两个或多个平行旋风器可带出较少的总空气阻力和改善旋风式分离性能。改善的分离性能源于以下的原理,对于一给定的吸入源,一个空气路径可被分成几个具有较小截面面积的空气路径,而又同时保持相同的总流速。这意味着,每个单独的旋风器的内径可以减小,这样,当空气中的颗粒以旋转方式通过旋风器时便有较大的径向加速度。因此,相对于只使用单一个旋风器,使用多个旋风器可令较细小的灰尘也能从空气中分离。但由于真空吸尘器所吸入的颗粒大小不一,所述设计也存在实际缺点。一些体积大于进入个别旋风器的空气路径的颗粒会被卡住。为了克服此问题,单个大的预旋风器后面连接多个较小的平行的旋风器的布置已被使用。在此主题上已有大量的专利被公布。EP 0042723讨论了单个旋风器或串联布置的两个旋风器。GB 2372435描述了多个分离器、将它们连接的空气路径、和与真空吸尘器的外侧表面的关系的布置。而WO 00/24519是以更窄的范围描述空气路径的特性的另一实例。市场上存在着双旋风分离器真空吸尘器,一个是直立方式,一个是柱体方式。两个都以平行布置的双旋风分离器为特征,而且无上游分离器阶段。两个旋风器具有直的本体,并且与单独的集尘室连通。通向旋风器的空气入口为T形,从而使空气分成两股个别的气流并沿切线方向进入这两个旋风器之中。US 3425192也描述了于第二阶段中应用直而平行的旋风器。所以,平行的旋风器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而本专利技术亦是建基于相关的运作原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良的手持式真空吸尘器,主要包括壳体部分和灰尘杯部分,并且提供了高效的旋风作用、干净和方便的灰尘去除过程、和不变的吸入性能。主壳体部分由两边外壳组成,这两边外壳由紧固装置保持在一起。壳体的上部分为一个便利的手柄,所述手柄可与另一部件相配合,从而提供舒适柔软的握持效果。设置在这两边外壳之内的是马达,连接至叶轮;可充电电池组;空气入口部分,用于将空气从灰尘杯部分引导到叶轮内;开关;释放机构,用于释放灰尘杯部分;以及用于控制装置的电子组件。空气入口部分具有用于引导空气进入叶轮中心的漏斗形部分,所述漏斗形部分装有保护杆,以防止用户接触叶轮。可拆卸的电池盖连接至主壳体下侧,以便于为了循环再用或修理目的而去除电池。主壳体的底部部分具有存放配件工具的凹槽。并且,电池盖具有沿本体纵向延伸的狭缝,这些狭缝充当连接装置,以连接附件,例如把杆附件。灰尘杯部分包括在其中形成空气入口吸嘴的灰尘杯、柱形几何形状的旋风器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两个平行旋风器和单独的灰尘接收室、和包括两个回流管的旋风器顶部部分。回流管具有一锥形端和空气入口狭缝,形成一个粗略的安全过滤保护盖。狭缝可由其它的可选物如网格或类似的过滤装置取代或配合使用。旋风器顶部也具有让两股空气回流路径在其中会聚的空腔,所述空腔适于容纳过滤器。当尖硬的物体或硬物通过旋风器系统时,所述过滤器能保护叶轮和马达。吸嘴的形状设计成可让附件工具插入的形式。为了获得良好的吸入和旋风性能,完全密封的空气路径是重要的。因此,灰尘杯部分的主要部件、灰尘杯、和旋风器本体永久结合在一起。而旋风器本体和旋风器顶部之间也紧密地配合。在正常操作期间,本专利技术的真空吸尘器以下面所述的方式运作。由电池组供电给马达和叶轮,并通过吸嘴吸入带有灰尘的空气。这些空气经过入气管通道,直到它到达T形双分叉处,气流在这里被分成两股,每股气流都沿切线方向引导到一个旋风器中。在每个旋风器内,空气和灰尘颗粒沿柱形本体螺旋前进,使得比空气重的污垢颗粒透过离心力向外移动。在旋风器本体末端设有一个孔切口,灰尘颗粒通过惯性作用逸入所述孔切口,同时,清洁过的空气继续跟随涡流进入回流管。灰尘颗粒被分别收集在两个集尘室内,每个集尘室用于一个旋风器,并透过所述孔切口连接至旋风器本体。清洁过的空气沿两个回流管流动,并在旋风器顶部之后的旋风器下游的空腔中会聚,所述旋风器顶部可接收一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用以去除空气中仍未被旋风器分离的任何物体,并且充当用于叶轮和马达的安全保护件。所述过滤器的精细度并未足以阻挡任何微小的颗粒。旋风器顶部经由气密密封条连接至主体。清洁过的空气通过漏斗形入口进入并通过叶轮,再进入吸尘器的本体。在主壳体中,环绕马达和电池的壁形成一道长的空气路径,用以引导空气排出主壳体,同时有助于冷却部件和减少噪音。若要拆除灰尘杯部分用于倒空积聚的灰尘,用户须要按着手柄前部的按钮,这样就释放了灰尘杯。而用户无须接触或去除任何与灰尘接触的部分或过滤器,就可去除和倒空灰尘杯。这是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方面的改进。另一改进是旋风器的效率;因大部分的灰尘聚集在独立的灰尘接收室中,从而不需要在每次使用后清洁过滤器。进一步的改进是与吸入性能有关;由于空气中大部分的灰尘是被旋风式分离而不是过滤,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堵塞过滤器的情况,固此用户将体验到不变的吸入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图1是根据优选实施例构造的手持式真空吸尘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灰尘杯部分与主壳体相连接;图2a是真空吸尘装置的灰尘杯部分的透视图;图2b是灰尘杯部分被分离的图1中的真空吸尘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图1中的真空吸尘装置的侧视截面图;图4是图1中的真空吸尘装置的另一侧视截面图,示出灰尘杯部分和主壳体之间的锁定机构;图5是装有过滤器和漏斗形入口的图2a中的真空吸尘装置的灰尘杯部分的侧视截面图;图6是装有过滤器和漏斗形入口的图2a中的真空吸尘装置的灰尘杯部分的俯视截面图;图7是连接了地板吸嘴和把杆的真空吸尘装置的透视图;图8是过滤器装置在旋风器本体内的传统式旋风器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中所示,真空吸尘装置主要包括主壳体1和灰尘杯6。灰尘杯6在连接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式真空吸尘装置,包括主壳体、可装拆的电池盖、连接至叶轮的马达、漏斗形入口管、可装拆的灰尘杯部分、用于从所述主壳体释放所述灰尘杯部分的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尘杯部分包括空气入口、通向旋风器的空气路径、彼此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旋风器、个别连接至旋风器的独立的集尘室、和连接空气会聚室的空气回流管,每个旋风器具有一个空气回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真空吸尘装置,包括主壳体、可装拆的电池盖、连接至叶轮的马达、漏斗形入口管、可装拆的灰尘杯部分、用于从所述主壳体释放所述灰尘杯部分的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尘杯部分包括空气入口、通向旋风器的空气路径、彼此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旋风器、个别连接至旋风器的独立的集尘室、和连接空气会聚室的空气回流管,每个旋风器具有一个空气回流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真空吸尘装置,其中所述集尘室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倒空污垢的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真空吸尘装置,其中所述集尘室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倒空污垢的开口的替代装置为例如门等的开合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真空吸尘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稼楠
申请(专利权)人:光荣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