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墙与钢结构建筑主体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219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隔墙与钢结构建筑主体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隔墙与钢结构建筑主体的钢梁或钢柱,所述钢梁或钢柱为工字型结构,所述工字型结构包括两个翼板以及连接两个翼板的腹板;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夹持件、角钢以及U型钢;所述夹持件包括设于所述翼板外侧且与翼板平行的第一底板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两端的两个夹板,两个夹板的内侧面分别紧贴所述翼板的两个侧端;所述角钢抵设于所述夹板与翼板相交形成的阴角处,角钢与夹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U型钢用于连接第一底板和隔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安装简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加工工艺要求低,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墙与钢结构建筑主体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隔墙与钢结构建筑主体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以工厂生产的经济钢型材构件作为承重骨架,以新型轻质、保温、隔热、高强的墙体材料作为围护结构而构成的建筑,属于绿色环保建筑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尤其是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受到水平力作用,尤其是受到地震惯性力、风荷载作用时,侧向位移较大,会有倾覆风险,因此隔墙需要设置与建筑主体的钢梁、钢柱进行拉结的龙骨,才能保证隔墙不会发生倾覆。JGJ/T 469

2019《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标准》第8.3.2条也有相关规定“装配式隔墙应设置龙骨或螺栓与上下楼板或梁柱拉结固定”。
[0003]现有的隔墙与钢结构主体的连接方式通常为:每块墙板通过龙骨与钢结构主体的钢梁或者钢柱连接,龙骨与钢梁钢柱的连接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例如:CN207110129U公开的一种轻钢内墙龙骨与钢梁连接结构中,龙骨上插设一U型连接件,通过U型连接件与钢梁的焊接实现龙骨与钢梁的连接;专利CN212001760U公开的一种轻质隔墙与钢梁连接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构件中,龙骨与钢梁通过两个拉结螺栓部进行连接。
[0004]上述两种常用的龙骨与钢结构建筑主体的连接方式都有明显的不足:采用焊接连接,对现场环境污染大,操作难度高,容易对工人造成伤害;采用螺栓连接,则需要预先对钢梁或者钢柱进行开孔预制,大大增加成本投入,而且往往会因为加工精度不够,导致现场安装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隔墙与钢结构建筑主体的连接结构,安装简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加工工艺要求低,成本低。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隔墙与钢结构建筑主体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隔墙与钢结构建筑主体的钢梁或钢柱,所述钢梁或钢柱为工字型结构(钢柱为横置的工字型结构),所述工字型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翼板以及连接两个翼板的腹板;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夹持件、角钢以及U型钢;所述夹持件包括设于所述翼板外侧且与翼板平行的第一底板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两端的两个夹板,两个夹板的内侧面分别紧贴所述翼板的两个侧端;所述角钢抵设于所述夹板与翼板相交形成的阴角处,角钢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夹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翼板的表面抵合;所述U型钢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远离翼板的一侧,用于连接第一底板和隔墙。所述U型钢与第一底板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铆钉连接,也可以是螺栓连接;所述U型钢与隔墙的连接方式可以是U型钢直接嵌接隔墙,也可以是U型钢与隔墙上设置的龙骨固接。
[0008]本技术上述连接结构中,U型钢连接墙体,利用角钢和夹持件之间的螺栓连接将钢结构建筑主体的钢梁或者钢柱锁紧,将U型钢通过铆钉或者螺栓固接于夹持件,实现隔墙与钢结构建筑主体之间的连接。与现有的隔墙与钢结构建筑主体之间通过龙骨拉结固定,龙骨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与钢结构主体进行连接的方式相比,本技术连接结构安装简单快速,无需对钢结构主体进行任何加工操作,不会对其造成破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虽然U型钢与夹持件之间采用了螺栓连接,但是相较于龙骨与钢结构主体进行螺栓连接,大大降低成本以及对加工工艺的要求。
[0009]优选的,所述U型钢具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通过铆钉连接。相对于螺栓或者其他连接方式,铆接传力可靠,连接强度更大,更加牢固,更适用于重型和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且安装效率更高。
[0010]优选的,所述夹持件、角钢以及U型钢表面镀锌,以防止生锈。
[0011]优选的,所述夹板/第一钢板开设有供所述螺栓的螺杆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至少有一个为腰型孔,且所述腰型孔垂直于所述翼板设置。腰型孔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调节夹持件与翼板的距离,降低后续隔墙安装难度;另一方面能克服钢表面镀锌后表面不平整而导致安装位置出现偏差的问题,确保安装的平整性。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沿着所述翼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至少设有两个。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边缘持平,以方便U型钢在夹持件上的定位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无需对钢结构主体(钢梁或者钢柱)进行任何加工操作,通过连接结构的铆接和螺栓连接,可快速完成隔墙与建筑主体间的拉结固定,安装简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加工工艺要求低、成本低。
[0016]2、通过在夹持件和角钢的螺栓连接处设置的腰型孔一方面调节夹持件与翼板的距离,降低后续隔墙安装难度;另一方面克服钢表面镀锌后表面不平整而导致安装位置出现偏差的问题,确保安装的平整性。
[0017]3、本专利技术连接结构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通过钢弯折件尺寸的变化能够实现对不同尺寸的钢梁或者钢柱的连接;通过对夹持件上铆钉孔位的调整,可实现U型钢的偏置和中置对齐,进而实现隔墙安装位置的调整。
[0018]3、本技术连接结构拆装方便,可以重复使用,而且拆装过程不会对钢梁和钢柱造成任何损坏。
附图说明
[0019]图1:实施例1所述隔墙与钢结构建筑主体的连接结构(与钢梁配合使用)的立体图。
[0020]图2:图1的仰视图。
[0021]图3:图1中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实施例1所述隔墙与钢结构建筑主体的连接结构与隔墙连接的示意图。
[0023]图5:实施例1所述隔墙与钢结构建筑主体的连接结构(与钢柱配合使用)的立体图。
[0024]图中:1

夹持件,2

角钢,3

U型钢,4

工字型结构,5

螺栓,6

铆钉,7

隔墙;11

第一底板,12

夹板,21

第一钢板,22

第二钢板,31

第二底板,41

翼板,42

腹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一种隔墙与钢结构建筑主体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隔墙与钢结构建筑主体的钢梁或钢柱,所述连接结构与钢梁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与钢柱的连接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钢梁或钢柱为工字型结构4,所述工字型结构4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翼板41以及连接两个翼板41的腹板42;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沿着所述翼板4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两个。
[0028]如图1

3所示,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夹持件1、角钢2以及U型钢3。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墙与钢结构建筑主体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隔墙与钢结构建筑主体的钢梁或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或钢柱为工字型结构(4),所述工字型结构(4)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翼板(41)以及连接两个翼板(41)的腹板(42);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夹持件(1)、角钢(2)以及U型钢(3);所述夹持件(1)包括设于所述翼板(41)外侧且与翼板(41)平行的第一底板(11)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11)两端的两个夹板(12),两个夹板(12)的内侧面分别紧贴所述翼板(41)的两个侧端;所述角钢(2)抵设于所述夹板(12)与翼板(41)相交形成的阴角处,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钢板(21)和第二钢板(22),所述第一钢板(21)与所述夹板(12)通过螺栓(5)连接,所述第二钢板(22)与所述翼板(41)的表面抵合;所述U型钢(3)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11)远离翼板(41)的一侧,用于连接第一底板(11)和隔墙(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欣欣周东珊丁泽成王文广许伟蔡帅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