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213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取样装置,包括进样器滑杆、玻璃三通管、进样针、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样品传输管;其中,进样针为中通管;第一连接管具有弹性并套设于进样针外,且第一连接管的长度小于进样针的长度,相互套接的第一连接管及进样针可拆卸地安装于穿设孔内;样品传输管具有弹性且一端套设于进样针的一端;第二连接管具有弹性且两端分别套设于样品传输管的另一端以及玻璃三通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连接管的设置,使进样针受力均衡,在进样针取样、洗针的频繁变换过程中仍不易松动;并且第二连接管、样品传输管均不易裂开;由此保证仪器持久运行的稳定性,保证了样品测定的稳定性,减少了仪器维护时间。减少了仪器维护时间。减少了仪器维护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取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进样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连续流动分析仪的改进型自动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连续流动分析是一种微量、快速、准确的自动仪器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大批量常规样品的分析。在连续流动分析过程中,通过定量吸取样品液进行显色反应后,再通过特定波长的吸光度变化来实现浓度计算,因此样品吸取量是整个分析流程的核心。对于自动化程度高的连续流动分析仪来说,通过配备自动进样器可以实现取样点的准确、迅速。
[0003]参看图1

2所示,目前连续流动分析中所采用的是二维取样器,这种二维取样器具有进样针110`以及样品传输管120`,样品传输管120`通过金属接头130`连接玻璃三通管140`。首先,样品传输管120`采用PE(polyethylene,聚乙烯)管,其与进样针110`、金属接头130`相连接的接口处均容易老化,进而裂开漏气而取不上样品,导致无法正常测样,影响实验进程;其次,这种二维取样器在使用过程中,一旦位置发生一点偏差,就容易扎到样品盘或样品管,从而导致取样失败;再者,进样针110`直接用螺丝150`固定,进样针110`在取样、洗针频繁变换过程中容易松动,进而容易发生位置偏离,导致进样针110`扎到硬物而歪斜,如未及时发现终止取样,容易导致进样针110`发生折断,这样使得进样针110`的维护成本较高。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维护成本低的自动取样装置,以减少实验人员的仪器操作关注点与等待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维护成本低的自动取样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自动取样装置,包括进样器滑杆、玻璃三通管、进样针、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样品传输管;其中,所述进样针为中通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具有弹性并套设于所述进样针外,且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长度小于所述进样针的长度,相互套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及所述进样针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穿设孔内;样品传输管具有弹性且一端套设于所述进样针的一端;第二连接管具有弹性且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样品传输管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玻璃三通管。
[0007]较佳地,所述进样针的一端具有进样口,所述进样针的远离所述进样口的一端套设于所述样品传输管内,且套设于所述进样针外的所述第一连接管距离所述进样口一段距离,这样保证进样针取样时第一连接管不会没入样品液中。
[0008]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径小于等于所述进样针的外径,且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长度为小于等于所述进样针的长度的1/3。使第一连接管的内径略小于或者等于进样针的外径,这样两者相套接后相对位置不变,但在进样针受到较大外力时,例如发生意外扎到
硬物时,可使进样针相对于第一连接管移动,进而使进样针被顶高,由此避免进样针打弯或折断,实现对进样针的有效保护。
[0009]较佳地,所述样品传输管的内径小于等于所述进样针的外径,这样使得样品传输管与进样针的接口紧密,避免接口处泄露,减少故障率,取样系统运行时,能够有效传输样品与清洗液,使得测样更加高效。
[0010]较佳地,所述样品传输管与所述进样针之间的接入长度大于等于5mm,防止管路内压力过大而使接口冲开。
[0011]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所述样品传输管的外径、所述玻璃三通管的端头的外径相对应,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样品传输管、所述玻璃三通管的端头之间均呈紧固配合,使得第二连接管与样品传输管、玻璃三通管的接口之间的接口处基本无缝,可以避免接口处存留空气气泡干扰检测,另外第二连接管的弹性更好,并且不容易老化开裂漏气,因此降低了系统故障率,使得取样系统运行时,能够更有效的传输样品与清洗液。
[0012]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样品传输管、所述玻璃三通管的端头之间的接入长度大于等于5mm,保证连接处不会因压力大而冲开。
[0013]较佳地,所述自动取样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进样器滑杆,所述固定件拧紧时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以固定所述进样针,所述固定件拧松而脱离所述第一连接管后,相互套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及所述进样针可从所述穿设孔拆卸。
[0014]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样品传输管均为硅胶管,首先相较于现有的PE样品管,本技术的样品传输管不容易老化而开裂漏气,其次样品传输管与进样针的接口紧密,减少故障率,使得取样系统运行时,能够有效传输样品与清洗液,测样更加高效,再者第二连接管具有弹性,并且不容易老化开裂而漏气,相比现有技术中PE样品管与玻璃三通之间通过金属接口连接的方式,第二连接管的设置使得整个系统的故障率降低,进而使样品传输更高效。
[0015]较佳地,所述玻璃三通管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及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内,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反应流路上,以将样品输送到流路中,所述第三连接端连接于废液管,以将进样引入的空气气泡与多余的样品通过废液管排出至废液瓶中。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自动取样装置,首先,增设具有一定弹性的第一连接管并将其套设于进样针外,第一连接管的弹性可以对进样针受到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缓冲作用,使得进样针在安装、拆卸等过程中,即便是操作人员操作固定件的力气不同,进样针所受到的力仍然大致均衡,由此使进样针在取样、洗针的频繁变换过程中仍然不易松动,使进样针的取样、洗针能够自如进行,并保证仪器持久运行的稳定性;其次,通过具有一定弹性的第一连接管的设置,使得进样针在受到较大外力时可相对于第一连接管上下移动而实现其上下位置的调节,因此能够克服二维取样器定位精准度差的问题,并且在进样针发生意外扎到硬物时,其相对于第一连接管移动而被顶高,由此避免进样针打弯或折断,实现对进样针的有效保护;再者,具有一定弹性的样品传输管、第二连接管的设置,避免了接头易裂易漏的问题,保证了样品测定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整个取样系统的维护率,进而减轻了样品测定人员与仪器管理员的维护时间。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现有技术中自动取样装置的进样针、样品传输管、进样器滑杆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现有技术中自动取样装置的样品传输管与玻璃三通管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自动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中样品传输管、玻璃三通管与第二连接管相连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本技术所提供的自动取样装置100,主要适用于连续流动分析仪,但并不以此为限,其当然还可以应用在其他相类似的设备中。
[0022]下面先结合图3

图4所示,本技术的自动取样装置100,其包括进样针110、样品传输管120、第一连接管130、第二连接管140、玻璃三通管150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取样装置,包括进样器滑杆以及玻璃三通管,所述进样器滑杆上设有穿设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样针,所述进样针为中通管;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具有弹性并套设于所述进样针外,且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长度小于所述进样针的长度,相互套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及所述进样针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穿设孔内;样品传输管,其具有弹性且一端套设于所述进样针的一端;第二连接管,其具有弹性且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样品传输管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玻璃三通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针的一端具有进样口,所述进样针的远离所述进样口的一端套设于所述样品传输管内,且套设于所述进样针外的所述第一连接管距离所述进样口一段距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径小于等于所述进样针的外径,且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进样针的长度的1/3。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传输管的内径小于等于所述进样针的外径。5.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