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O2培养箱风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181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科学仪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CO2培养箱风道系统,包括箱体、水盘、过滤芯、风道模块、进气模块、CO2模块和风扇,所述水盘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部的底端,所述过滤芯固定安装在所述水盘的顶端,所述风道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部的后端,所述风扇固定安装在所述风道模块的后端,所述进气模块和CO2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后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循环风道设计,电机风扇带动湿热的CO2通过风道在腔体内循环。湿热的CO2通过风道在腔体内循环。湿热的CO2通过风道在腔体内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O2培养箱风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科学仪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CO2培养箱风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CO2培养箱作为细胞研究领域所必须的关键设备,有水套式与气套式两大类CO2培养箱,气套式中又以消毒方式不同,分为常温、紫外线消毒、高温140℃灭菌、高温180℃灭菌等几种型号的产品。细胞生物这类高尖端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已然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趋势,研究配套使用的设备与工具的需求也是刻不容缓。
[0003]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745213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包括箱体、箱门、灭菌室、控制室,所述灭菌室及所述控制室均并列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上端,所述箱门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箱体内部设有至少一个空心隔板,所述空心隔板将所述箱体内部分隔为至少2个培养腔,贯穿所述空心隔板的上下表面设有气孔,所述空心隔板的空心部分可抽取的设有插板,所述插板与所述空心隔板配合将上下相邻的培养腔隔断,每个所述培养箱的外部均设有内门,所述内门与所述培养腔的侧壁铰接。
[0004]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没有合理设置风道,水蒸气和CO2容易堆积在一处,不能均匀分布充满培养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O2培养箱风道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CO2培养箱风道系统,包括箱体、水盘、过滤芯、风道模块、进气模块、CO2模块和风扇,所述水盘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部的底端,所述过滤芯固定安装在所述水盘的顶端,所述风道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部的后端,所述风扇固定安装在所述风道模块的后端,所述进气模块和CO2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后端。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风道模块包括气道、第一导气槽和第二导气槽,所述第一导气槽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部的的后端,且所述第一导气槽的长度方向是竖直方向,所述第二导气槽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部的顶端,且所述第二导气槽的长度方向是前后方向,所述气道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部的底端,所述气道的一端与所述水盘连通,所述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气槽连通。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导气槽的后端,且所述风扇与所述第一导气槽连通。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模块包括进气滤芯和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进气滤芯固定连接。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CO2模块包括进气管、回气管和测控装置,所述进气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测控装置的底端,且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测控装置连通,所述回气管固定安
装在所述测控装置的顶端,且所述回气管与所述测控装置连通。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芯的底部与所述水盘连通,所述过滤芯的顶部与所述风道模块连通。
[00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水盘的底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一端与所述水盘连通,所述进气口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箱体的侧壁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通过所述水盘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部的底端,所述过滤芯固定安装在所述水盘的顶端,所述风道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部的后端,所述风扇固定安装在所述风道模块的后端的设置,能够起到二氧化碳与加热的水盘产生的水蒸气混合,风扇转动产生负压,混合二氧化碳的水蒸气通过过滤滤芯经风道后进入导气槽,二氧化碳经导气槽贴着腔壁散发到培养箱中,水盘内气体减少,压强较水盘外部低,整个腔体内形成一个回路,整体腔内形成闭环气流,使CO2均匀分布在腔体中的效果;
[0016]2.通过所述进气模块包括进气滤芯和电磁阀,所述进气滤芯与所述风道模块连通,所述电磁阀与所述进气滤芯固定连接的设置,能够起到电磁阀根据CO2浓度调节开合,实现控制CO2进气量的效果;
[0017]3.通过所述CO2模块包括进气管、回气管和测控装置,所述进气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测控装置的底端,且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测控装置连通,所述回气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测控装置的顶端,且所述回气管与所述测控装置连通的设置,能够起到监测装置采集腔内空气并分析监测腔内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和CO2浓度信息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中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中后视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用于体现过滤芯和风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箱体;2、水盘;21、进气口;3、过滤芯;4、风道模块;41、气道;42、第一导气槽;43、第二导气槽;5、进气模块;51、进气滤芯;52、电磁阀;6、CO2模块;61、进气管;62、回气管;63、测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1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中心的方向。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

3所示,一种CO2培养箱风道系统,包括箱体1、水盘2、过滤芯3、风道模块4、进气模块5、CO2模块6和风扇,水盘2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部的底端,水盘2中的水在加热丝
加热下产生水蒸气,水盘2的底端设置有进气口21,进气口21的一端与水盘2连通,进气口21的另一端穿过箱体1的侧壁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进气口21连接有气管,二氧化碳通过气管从进气口21进入加热的水盘2,随后二氧化碳与水蒸气混合。
[0026]过滤芯3固定安装在水盘2的顶端,过滤芯3的底部与水盘2连通,过滤芯3的顶部与风道模块4连通,过滤芯3用于将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中的杂质细菌过滤。
[0027]风道模块4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部的后端,风道模块4包括气道41、第一导气槽42和第二导气槽43,第一导气槽42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部的的后端,且第一导气槽42的长度方向是竖直方向,第二导气槽43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部的顶端,且第二导气槽43的长度方向是前后方向,气道41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部的底端,气道41的一端与水盘连通,气道41的另一端与第一导气槽42连通,气道41用于将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送至第一导气槽42。风扇设置在风道模块4的后端,风扇固定安装在第一导气槽42的后端,且风扇与第一导气槽42连通,风扇的作用是吸入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O2培养箱风道系统,包括箱体(1)、水盘(2)、过滤芯(3)、风道模块(4)、进气模块(5)、CO2模块(6)和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盘(2)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内部的底端,所述过滤芯(3)固定安装在所述水盘(2)的顶端,所述风道模块(4)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内部的后端,所述风扇固定安装在所述风道模块(4)的后端,所述进气模块(5)和CO2模块(6)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后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2培养箱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模块(4)包括气道(41)、第一导气槽(42)和第二导气槽(43),所述第一导气槽(42)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部的后端,且所述第一导气槽(42)的长度方向是竖直方向,所述第二导气槽(43)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部的顶端,且所述第二导气槽(43)的长度方向是前后方向,所述气道(41)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内部的底端,所述气道(41)的一端与所述水盘连通,所述气道(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气槽(4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CO2培养箱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固定安装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立力章保平项先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萌薇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