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废液自动除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167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二次废液自动除渣系统,包括除尘塔,所述除尘塔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箱,所述除尘塔的底端安装有排水管,所述除尘塔的一侧安装有送水管,所述除尘塔靠近送水管的一侧设置有排泥泵,且排泥泵远离除尘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启动排泥泵将底部沉淀物和污水输送至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内进行二次沉淀过滤,沉淀后的清水经过上层清水分离槽与杂物分离并通过回水管重新输送至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槽中进行使用,从而通过对废液的双重除渣操作以提高废液的除渣率,增强废液的回收处理质量,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增强其实用性和环保性。和环保性。和环保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废液自动除渣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
,特别涉及二次废液自动除渣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自动除渣是废液处理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废液进行除渣有利于将水分与固态物质分离,从而使得除渣后的水分能够再次进行循环利用,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000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0433589A公开了一种废液自动除渣系统,包括板块压泥机、除尘塔,所述除尘塔的顶端设置有废气出口,废气出口外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的左端连接防爆风机,所述除尘塔的下部设置有废液沉淀分离槽,废液沉淀分离槽底部设置有污水管,污水管的右端连接排泥泵,排泥泵通过管道连接板块压泥机,本专利技术的废液自动除渣系统对废气除尘后废液进入废液沉淀分离槽内,废液沉淀分离槽对废液进行固液分离,清水重复利用,污泥以及固体通过污水管、排泥泵进入板块压泥机中,将污泥挤压出去,并将清水再次利用清水回流管导入废液沉淀分离槽内再次利用,实现除渣的同时也做到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节约资源,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废液的除渣过程中仅通过对废液进行一次沉淀过滤的操作较为简单,不能很好的将废液中掺杂的杂质进行去除,除渣效率较低,从而会对废液回收后再次使用时的冲洗溶解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二次废液自动除渣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单次沉淀过滤的除渣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二次废液自动除渣系统,包括除尘塔,所述除尘塔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箱,所述除尘塔的底端安装有排水管,所述除尘塔的一侧安装有送水管,所述除尘塔靠近送水管的一侧设置有排泥泵,且排泥泵远离除尘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所述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靠近除尘塔的一侧安装有回水管,且回水管远离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的一端与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箱相连接,所述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箱的顶端安装有水泵,且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送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槽,且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槽内部的底端安装有排泥板,所述排泥板呈向排泥泵的一侧倾斜。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槽,且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槽内部靠近除尘塔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清水分离槽,所述清水分离槽的剖面呈三角形设计,且清水分离槽的顶端低于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的顶面。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的底端安装有板块压泥机,且板块压泥机的底端安装有排泥管。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远离排泥泵的一侧设置有运泥小车,且运泥小车为可移动式。
[0009]优选的,所述排泥泵的进泥口通过进泥管与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排泥泵的出泥口通过出泥管与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的内部相连通。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二次废液自动除渣系统实现了废液的二次处理功能,通过将排泥板设计呈朝排泥泵的一侧倾斜,从而利用重力的作用使废渣自动靠近排泥泵,以提高排渣效果,在废液处理过程中,废液在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槽内进行首次沉淀过滤,沉淀后的清水可继续使用,同时启动排泥泵将底部沉淀物和污水输送至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内进行二次沉淀过滤,沉淀后的清水经过上层清水分离槽与杂物分离并通过回水管重新输送至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槽中进行使用,从而通过对废液的双重除渣操作以提高废液的除渣率,增强废液的回收处理质量,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增强其实用性和环保性,通过在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底部设置板块压泥机,以方便在除渣过程中对污泥进行接收挤压并通过排泥管输送至运泥小车中,从而通过运泥小车可对排出的污泥废料进行输送,进一步提高其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箱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1、除尘塔;2、清水分离槽;3、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4、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槽;5、板块压泥机;6、排泥管;7、运泥小车;8、排泥泵;9、出泥管;10、进泥管;11、回水管;12、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箱;13、排水管;14、水泵;15、出水管;16、送水管;17、排泥板;18、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二次废液自动除渣系统,包括除尘塔1,除尘塔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箱12,除尘塔1的底端安装有排水管13,除尘塔1的一侧安装有送水管16,除尘塔1靠近送水管 16的一侧设置有排泥泵8;
[0018]排泥泵8的进泥口通过进泥管10与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箱12的内部相连通,排泥泵8的出泥口通过出泥管9与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3的内部相连通;
[0019]具体的,如图1所示,使用时,通过启动排泥泵8以便将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箱12内底部的沉淀物和污水输送至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3内进行二次沉淀过滤;
[0020]且排泥泵8远离除尘塔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3;
[0021]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槽4,且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槽4内部靠近除尘塔1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清水分离槽2,清水分离槽2的剖面呈三角形设计,且清水分离槽2的顶端低于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3的顶面;
[0022]具体的,如图1所示,使用时,沉淀后的清水经过上层清水分离槽2与杂物分离并通过回水管11重新输送至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槽18中进行使用;
[0023]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3的底端安装有板块压泥机5,且板块压泥机5的底端安装有排泥管6;
[0024]具体的,如图1所示,使用时,通过在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3底部设置板块压泥机5,以方便在除渣过程中对污泥进行接收挤压并通过排泥管6输送至运泥小车7中;
[0025]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3远离排泥泵8的一侧设置有运泥小车7,且运泥小车7为可移动式;
[0026]具体的,如图1所示,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二次废液自动除渣系统,包括除尘塔(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塔(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箱(12),所述除尘塔(1)的底端安装有排水管(13),所述除尘塔(1)的一侧安装有送水管(16),所述除尘塔(1)靠近送水管(16)的一侧设置有排泥泵(8),且排泥泵(8)远离除尘塔(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3),所述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3)靠近除尘塔(1)的一侧安装有回水管(11),且回水管(11)远离第二次废液沉淀分离箱(3)的一端与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箱(12)相连接,所述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箱(12)的顶端安装有水泵(14),且水泵(14)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15)与送水管(16)相连接,所述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箱(1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槽(18),且第一次废液沉淀分离槽(18)内部的底端安装有排泥板(17),所述排泥板(17)呈向排泥泵(8)的一侧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废液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世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钛锟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